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蚊影重重:人類黑歷史與毒物擴散

蚊影重重:人類黑歷史與毒物擴散

它們體型雖小,但間接殺人量卻超過所有猛獸總和;它們繁衍迅速,借人類征服海洋之際迅速擴散至世界各地;它們暗夜來襲,誰又能躲過其危險的叮咬。吸血蟲類與人類之間的戰鬥從未停止過,而在眾多吸血蟲類中,嗜血蚊尤為突出。雌蚊為了獲取足夠維持其體內受精卵發育的血蛋白而吸血,但一些致命疾病也借其吸血之口將死亡的氣息散播四處,一場大屠殺正悄然醞釀。

受阻的殖民擴張

15世紀以來,隨著新航線的不斷開闢與完善,歐洲完成了對美洲的侵略,因為美洲自然資源相當豐富,歐洲變得越來越富有,並開始著手發展工業革命,由於完成這一時代壯舉需要大量人力,歐洲各國開始新一波關於向美洲進行人口販賣的殖民擴張,而在這殘酷的殖民擴張中,離歐洲最近的非洲就成了眾矢之的。然而從16世紀開始直至19世紀中期,歐洲各國僅僅是佔領了非洲的沿海地區,很多殖民者對非洲內地充滿恐懼,這並不是因為非洲險惡自然環境也不是因為非洲內陸猛獸橫行,而是因為一種被稱為「寒熱病」的頑疾。

歐洲各國在對非洲的早期殖民統治中僅佔領了非洲沿海地區,而內陸很大一片面積因瘧疾橫行而不得不放棄

一旦染上這種病,病人在發作時要不斷忍受冷熱交替的折磨,冷時如至冰窖,熱時如進烤爐,對人體而言如同接受酷刑虐待般痛苦,因此這種疾病有另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名字「瘧疾」。到了17世紀,一個偶然的機會,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發現當地印第安人用金雞納樹的樹皮磨成粉,製成的金雞納霜竟然可以治療一直困擾他們的瘧疾。之後,這種「神葯」就被帶回歐洲,治療出現轉機,但直至19世紀,「神葯」的主要成分奎寧才被廣泛用於對抗瘧疾的藥物中。

金雞納樹的樹皮提取物奎寧因能快速殺滅血液中瘧原蟲的裂殖體而在很長時間內作為對抗瘧疾的特效藥被廣泛運用

寒熱病的真相與傳播

瘧疾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但長久以來這種疾病的發病機制一直是個迷。1871年,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發表了著名的細菌致病理論,因此當時另一位學者克魯勃推測瘧疾是由「瘧疾桿菌」引起的。時間到1880年,法國軍醫拉韋朗在用顯微鏡檢查一名重症間歇熱病青年士兵的血塗片時,觀察到紅細胞邊緣有含色素顆粒呈現圓形或月形的小體,並有一些活動的絲狀體用來干擾其他細胞,他馬上聯想到這些小體與絲狀體可能與瘧疾有關。

紅細胞中的瘧原蟲,瘧疾按發病癥狀與發病期的不同又分為三日瘧、卵形瘧、間日瘧與惡性瘧

到了1882年,拉韋朗前往羅馬,在對感染瘧疾患者的血液進行研究時發現了之前患者血液切片中相同的寄生蟲—這便是瘧原蟲的蟲體,並假說瘧原蟲與蚊子有關。雖然當他第一次與人交流關於瘧原蟲的發現時遭到了很多質疑,但有關瘧原蟲的研究卻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

法國軍醫夏爾?路易?阿方斯?拉韋朗因發現瘧原蟲並表述原生動物也能致病而在1907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897年,對拉韋朗關於蚊子傳播假設早有耳聞的英國內科醫生羅納德?羅斯決定做一項實驗,他先讓按蚊在瘧疾病人身上吸血,然後經過飼養、微觀解剖,在按蚊胃腔與胃壁中發現了活性瘧原蟲,至此瘧疾的病理機制與傳播途徑才終於完全揭開了其神秘面紗。

英國微生物學者、醫生羅納德?羅斯因確定按蚊為瘧疾的傳播途徑而在190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改變歷史的致命疾病

無獨有偶,另一種致命疾病也借蚊子之囗屠人無數。1502年,西班牙開始對海地島進行殖民統治,在種族滅絕政策與外來天花病毒的雙重壓迫下,當地土著阿拉瓦克人很快消聲匿跡。為了維持殖民地的勞動力,西班牙人從非洲掠來無數黑人奴隸,這座加勒比海島很快便形成以黑人為主的人囗結構。到了17世紀,法國人盯上了這座海島並很快佔領了該島三分之一的土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海地黑奴醞釀已久的獨立在法國人與西班牙人勾心鬥角中悄然拉開序幕。

1790年海地革命爆發,這是一場黑人與黑白混血種人對抗法國與西班牙白人殘酷殖民統治的革命政變。由拿破崙派遣的法軍在這場革命中因黃熱病流行損失慘重,而法軍的失敗也為海地獨立奠定了基礎

1801年,海地宣布獨立,這是當時由拿破崙為主政者的法國絕不允許發生的。很快,兩萬五千民法國士兵開進海地,試圖鎮壓黑奴政變。起初,法軍節節勝利,將黑人們逼入叢林中。原本以為能夠輕易取勝的法軍不會想到,一些士兵開始出現高燒不退、黃疸、出血癥狀,這些癥狀如同野火燎原般迅速在軍隊中蔓延,士兵們相繼倒下,短短几周內兩萬多人的隊伍就只剩下三千人,法軍狼狽地從叢林中轍退,此時海地才迎來真正的解放。擊退法軍的惡性傳染病不是別的,正是黃熱病。

黃熱病病毒可在被叮咬部位複製,通過淋巴及血液擴散至其他器官與組織,並在其中不斷繁殖,之後釋放入血引起病毒血症

被迫停工的大運河

黃熱病對人類歷史的影響遠不止這一次,在熱帶地區,黃熱病常常與瘧疾並發。1904年,正在開鑿的巴拿馬運河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瘟疫在工人中蔓延。由於處於熱帶氣候的巴拿馬叢林各種毒蟲橫行,當時的醫院將床的四腳放入注滿水的盆子中阻止毒蟲爬上病床,然而醫護人員不會想到,這樣的防範措施為毒蚊的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致命的瘟疫很快便席捲整個工地。到了1906年,僅用了兩年時間,該工程85%的工人就住進了醫院,每天都有人死亡,工程不得不被迫停工,而這次瘟疫的罪魁禍首正是瘧疾與黃熱病。

正在修築巴拿馬運河的勞工,他們不僅要面對艱辛的工作還受到黃熱病與瘧疾的威脅

正因為黃熱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與致命性,1907年《國際衛生公約》將黃熱病列為繼天花、鼠疫、霍亂之後國際檢疫傳染病,幾個世紀以來黃熱病已造成幾十萬人死亡。

向死亡瘟疫宣戰

到了20世紀,隨著醫療水平的日益進步,人類踏上了征服黃熱病的征途。實際上,最初的研究與1898年的美西戰爭密不可分,當時戰爭剛爆發不久,黃熱病就在巴西流行起來,瘟疫就像作戰的第三方一樣不斷襲來,美軍苦不堪言。1900年,美國政府成立了以沃爾特.里德為主席的關於應對黃熱病的委員會。里德的委員會對黃熱病的發生源、傳播源以及發病機製作了細緻的研究,最終得出黃熱病的病源體並非細菌且傳播源確認為伊蚊(雖然在十年前已經有醫生認為黃熱病由蚊子傳播但並未得到充分重視)。

沃爾特.里德及其委員會發現黃熱病並非由細菌導致並確定其傳播途徑為伊蚊,此後一場聲勢浩大的滅蚊行動展開黃熱病果然得到遏制,而黃熱病也成為第一種人類確定的致病病毒

得到相關醫療報告後,一場針對消滅黃熱病傳播源的滅蚊行動展開,在巴拿馬曾導致無數人生活在惶惶之中的黃熱病流行的勢頭果然得到了遏制,巴拿馬運河工程也得以順利進行。後期的研究顯示,黃熱病的致病原為病毒,黃熱病也成為人類發現的第一種病毒性傳染病。1930年,南非病毒學家泰雷爾發現,小白鼠也能染上黃熱病,並指出黃熱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蚊子可以通過吸食感染後的野生猴子的血後再叮咬人類使人患病。通過對黃熱病在小白鼠之間傳染的研究,泰雷爾終於得出了一個頗有價值的發現:黃熱病在經歷過多次傳染後可以在保持免疫原性的基礎上降低毒性。為在源頭上終結黃熱病,泰雷爾用了七年時間對黃熱病致命毒株進行提煉,終於得到安生無毒的黃熱病疫苗,至此黃熱病作為主要傳染病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南非病毒學家馬克斯?泰雷爾因對黃熱病病毒的減毒疫苗的製備而獲得了195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也是諾貝爾獎歷史上唯一一次因疫苗而頒獎

污染生態圈之源

除了瘧疾與黃熱病之外,其他致命疾病也與蚊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都將蚊子作為活體載體進行傳播,例如持續在亞洲熱帶地區肆虐的登革熱。為了消滅傳染源,人們開發了一系列殺蟲劑,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瑞士化學家米勒提出的強勁殺蟲劑—DDT。

1939年,瑞士化學家米勒發現DDT對昆蟲具有極強的殺傷力,1944年後DDT被廣泛用作殺蟲劑有效地控制了蟲害,對農林業的發展與保障人體健康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米勒因此於1948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由於對昆蟲具有極強的殺傷力,但對其它高等動物的毒性卻極小,DDT成為人類抗擊頑疾的一個巨大的進展,與此同時DDT也對農業做出了傑出貢獻。DDT商品化後,其相應的產品受到人們的熱奉。由於效果顯著,在DDT商品化第六年後的1948年,諾貝爾獎委員會就授予了米勒至高無上的榮耀,追奉DDT的浪潮也因此變得更加瘋狂。

DDT商品化受到人們的熱奉而被大量使用,圖為正在向河中噴洒DDT以殺滅孑孓的工人

然而,這種特效殺蟲劑非常難降解且能在脂肪中蓄積,這一特性使得DDT延著食物鏈不斷積累,甚至「遠渡重洋」到達南極。實際上正是由於自然界生物的富集作用,即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所吸收的來自食物中的有害物質最多,遺憾的是人類也屬於頂端掠食者,因此大量DDT開始富集在人體內,其量遠遠超過了當初計算毒性時考慮的自然接觸量,引發神經疾病、胎兒早產甚至導致死亡。

生物富集作用使得DDT在食物鏈中不斷積累,越是上層的捕食者體內DDT含量越高

同時,DDT還會干擾鳥類鈣物代謝,導致鳥類生殖功能紊亂,最終使其卵蛋殼變薄,不少食肉(尤其是食魚)鳥類因此中招瀕臨滅絕,對整個生態圈造成嚴重影響。由於DDT的危害遠遠超過當初的預想,從1970年開始各國都逐漸開始禁止DDT的生產與使用。

美國海洋學家蕾切爾?卡遜的著作《寂靜的春天》細緻地講述了以DDT為代表的殺蟲劑的廣泛使用給人們的生存環境所造成的難以逆轉的危害:人類想控制自然卻使生態環境破壞殆盡但也在不知不覺間將毒物累積於自身甚至會遺禍子孫

然而,由於無法找到殺蟲效果能與之媲美的殺蟲劑,瘟疫便又重新回歸席捲發展中國家,世界衛生組織於2002年重新啟用DDT以便控制龐大的毒蚊數量。或許,新的挑戰已悄然拉開帷幕!

朋友們有什麼關於昆蟲想和我交流的可以找 rlyl 要我的微信

*本文僅授權《rlyl的自然世界》獨家發布,其他任何媒體平台未經本人書面授權,不可擅自轉載發布,謝謝您的合作與理解!

進入《尋蟲者》專欄

了解更多神奇昆蟲

rlyl

沒想到小小的蚊子還有這麼一段複雜的歷史吧?

Author:朱小豆

Editor:rly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lyl的自然世界 的精彩文章:

神奇的雨林植物——熒光小菇
稀有的品種,窄橋泥龜

TAG:rlyl的自然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