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被皇帝點為狀元,聲稱要為主盡忠,一句話卻暴露了本性

此人被皇帝點為狀元,聲稱要為主盡忠,一句話卻暴露了本性

此人被皇帝點為狀元,聲稱要為主盡忠,一句話卻暴露了本性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傳位給了孫子建文帝朱允炆,由於建文帝年輕,急功近利,急切地希望能夠控制強藩,結果造成了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其實,對比燕軍和朝廷軍的實力,燕王是以一隅對抗全國,根本沒有勝算。然而,朱允炆昏招頻出,最終形勢逆轉,燕王攻入京師,完成了由藩王變成皇帝的壯舉,大一統王朝之中,成功者唯此一人。

就在燕王長驅直入,即將攻破南京時,幾位朝廷大臣一同飲宴。這倒不是幸災樂禍,也不是自暴自棄,算是在最後時刻的訣別吧。參加這次飲宴的,都是建文時期的新貴,分別是王敬止、胡廣、解縉、吳溥。

此人被皇帝點為狀元,聲稱要為主盡忠,一句話卻暴露了本性

說起治國和軍事能力,他們並不強,否則也不會讓燕王有機可乘,然而說起文化水準,這四個人幾乎是頂尖級的。解縉是朱元璋時代的鄉試解元,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自不待說。胡廣、王敬止、吳溥三人,都是建文二年時的進士,而且名次高得嚇人,分別是狀元、榜眼和第四名。

這四人在一起,痛哭流涕,訴說著自己的無能,也抱怨天意為何如此絕情,太祖親自傳位的皇帝,卻被宗室所顛覆。這種有違天理倫常的事情,讓他們十分憤慨。當下,四人都表示,自己要殺身成仁,以維護封建禮法。只要城破,絕不苟活,要讓燕王明白天下士子的道德人心。特別是胡廣、解縉兩人,慷慨陳詞,大義凜然,而王敬止卻只是一味啼哭。

此人被皇帝點為狀元,聲稱要為主盡忠,一句話卻暴露了本性

這四人中的吳溥是東道主,飲宴過後,其餘三人分別告別離開,胡廣就住在吳溥的隔壁,兩人又交流了一下,最後才走。等到客人散盡,吳溥的兒子憂心忡忡地對父親說:父親,難道您真的為了國,連家都不要了嗎?

吳溥鎮定自若地看著兒子,哈哈大笑起來,表情神秘而古怪地低聲說:當然要為了國,都是太祖的子孫,都是一樣的國。

都是聰明人,又是敏感時期,兒子如釋重負,不再多言。但他仍然禁不住地說:解縉、胡廣兩位大人,都是天下聞名的名士,這樣為國殉難,為主盡忠,實在是太可惜了!

此人被皇帝點為狀元,聲稱要為主盡忠,一句話卻暴露了本性

吳溥又是一聲笑,這一聲卻非常冷:他倆?恐怕他們才不會盡忠呢,只怕都在考慮後路。倒是王敬止,我們四人中最有可能殉國的就是他了。

吳溥的兒子不信,他爭辯道:剛剛兩位大人說得如此慷慨,而王敬止大人什麼都沒說,怎麼會是他呢?此時,旁邊院子里傳來了胡廣略帶醉意的聲音,他顯然是在對家人發號施令:你們注意點,外面兵荒馬亂的,要小心家中的豬啊!(外喧甚,謹視豚

吳溥父子正好聽到這句話,相視一笑,盡在不言中。對於豬都如此看重的人,還能不愛惜自己的生命,還敢於自殺殉主嗎?不過吳溥始終還是不能認同王敬止能盡忠報國。

此人被皇帝點為狀元,聲稱要為主盡忠,一句話卻暴露了本性

原因很簡單,就在兩年之前的科舉考試中,胡廣與王敬止是同鄉,兩人同時參加殿試。當時試官已經議定,由表現最為出色的王敬止當狀元。然而,坐在金鑾殿上的建文帝干預了這次結果,他認為王敬止貌丑,讓他當狀元實在是太丟朝廷的臉面了。

於是,建文帝讓長得風流瀟洒的胡廣當上了狀元,並且賜名「靖」,也就是「靖難」的「靖」,用意十分明顯。而考試成績最好的王敬止,卻硬生生痛失魁首,屈居第二。

此人被皇帝點為狀元,聲稱要為主盡忠,一句話卻暴露了本性

在吳溥的兒子看來,選不選王敬止當狀元,是建文帝的自由,但願不願意殉節,又是王敬止的自由。皇帝以貌取人,不尊重王敬止,又憑什麼希望王敬止能忠君?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四人之中,深受皇恩的胡廣、解縉、吳溥都開門投降,跪在了朱棣的腳下,而就是建文帝最對不起的王敬止,卻最終自殺。雖然對於現代人看來,財產是叔叔還是侄子繼承,是別人的家事,但在當時,王敬止卻代表了一股禮法的正義,而胡廣卻顯然背棄了皇恩,也背棄了正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臣被殺前說:我有免死金牌!皇帝卻笑道:認真看看背後的字
這首輕薄之詞,是他假冒皇帝所寫,事後僅被流放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