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琺琅工藝
琺琅工藝,小編之前有寫過專門的文章介紹。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琺琅一詞還很陌生,今天可以跟大家共同討論學習一下。
據考古發現,琺琅器最早誕生於希臘,希臘普魯斯島出土的公元前12世紀的六枚戒指和雙鷹權杖首,被公認為最原始的掐絲琺琅。到了公元前5—6世紀又曾燒造琺琅器;直到公元6世紀,希臘拜占廷的琺琅工藝逐漸發展,後至公元10—13世紀初,掐絲琺琅工藝極為興盛。在12世紀,掐絲琺琅器由阿拉伯地區直接或間接傳入我國。
這項工藝可不是咱們發明的哦。
琺琅的顏色非常漂亮,這個顏料是怎麼來的呢?不是咱們畫畫用的顏料,而是以礦物質的硅、鉛丹、硼砂、長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和,分別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經焙燒磨碎製成粉末狀的彩料後,再依其琺琅工藝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繪製於以金屬做胎的器體上。
琺琅的基本成分與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屬硅酸鹽類物質。告訴大家一個區分的方法:
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
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稱「琉璃」;
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琅」。
這樣一說,是不是很好理解了。
琺琅的特點一個就是其豐富多彩、變幻莫測的色彩,既可濃郁明艷,又能溫和內斂,與金銀等金屬顏色相結合,豐富了金屬本身單調的色彩,在工藝上可以滿足首飾設計師將想法變成現實的更多空間。
另外一個就是其耐久性,燒制後的琺琅具有像自然界中的寶石一樣的光澤,而且根據設計還能達到像玻璃一樣的透明度,並且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
接著來說一說琺琅工藝的幾種主要方法製作流程
掐絲琺琅
掐絲琺琅,一般特指銅胎掐絲琺琅,又稱「景泰藍」。使用其他金屬做胎的,如金胎掐絲琺琅等。在鑄造或錘、焊接而成的金、銅胎上,焊住金或銅絲片掐成的圖案,填各色硅酸鹽類琺琅料,經焙燒、打磨、鍍金而成的複合工藝器物。
景泰藍
掐絲琺琅有著五彩斑斕、華麗奪目的魅力,中國元明兩代稱為「大食窯」,又稱「鬼國窯」、「鬼國嵌」,清內廷稱為掐絲琺琅,民間稱為「景泰藍」,沿襲至今。
制胎:常常以紅銅或者是銀來制胎,將選用的金屬中經過捶打反覆燒製得到想要的形制。
掐絲:將銅絲或者是銀絲用特特製的工具掐出所需要的花紋並且焊接在胎體上。
點藍(填充釉料):將釉料均勻填充在金屬絲花紋內。
燒制:放在750-850攝氏度的高溫中燒制,釉料由沙粒狀漸漸融化稱為液態
冷卻:在爐內放置等到冷卻,成為胎體上固著在表面的美麗顏色。
畫琺琅
掛瓷:現在金屬胎體上均勻的塗上白色琺琅釉料
燒制:放在780-800攝氏度的高溫中燒制
繪畫:按照圖案設計稿進行繪畫。
燒制:待顏色晾乾,將作品放在600-700攝氏度的高溫中燒制。
冷卻:在爐內放置等到冷卻,出爐。
鏨胎琺琅
雕鏨減地:金屬胎的表面,按照設計描繪圖案紋樣,然後運用鏨花技法在紋樣輪廓線以外的空白處進行雕鏨減地,使紋樣輪廓線起凸。
點藍(填充釉料):在胎體下陷處填充各色琺琅釉料
磨光鍍金:精修其表面,並鍍金,使其有寶石鑲嵌的感覺但紋飾線條比掐絲琺琅粗狂。
琺琅工藝的時代印記
我們在許多古裝劇中會看到琺琅首飾,不過現實中,年輕人帶的比較少。不過,還是有很多設計師、匠人在孜孜不倦的研究學習著琺琅工藝,但想要靈活將琺琅運用在首飾設計中,就有必要了解琺琅的時代發展,了解琺琅的歷史,在掌握前人對琺琅運用中吸取經驗,並施加想像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