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五位光復會成員,其中兩位是大學者,一位女狹千古流芳
文/王國棟
清末民初,有一個革命團體人才濟濟,一度可以和孫中山的同盟會分庭抗禮。可是由於其宗旨在於建立漢人封建王朝,逆歷史潮流,漸漸被歷史淘汰,並沒有掌握國家權力。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革命團體就是光復會。下面,小編就簡單的給大家介紹幾位大名鼎鼎的光復會首領。
一、蔡元培(光復會會長)
蔡元培,1868年出生,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並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人擔任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蔡元培1892年中進士,擔任翰林院編修。甲午戰爭後,思想觀念轉變,成為一名反清人士。擔任光復會會長時,白天教書晚上製造炸彈,如果從現在保存下來的照片來看,誰都不敢相信文質彬彬的蔡老師竟然是個令清朝統治者聞名喪膽的殺手。後來由於自己的政治主張與光復會發生衝突,自動脫離光復會,加入同盟會。
民國成立以後,致力於中國的現代教育發展,是一名受世人尊敬的大學者和教育家。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巔華人公墓。
二、陶成章(光復會副會長)
陶成章,1878出生,字煥卿,號陶耳山人,漢族,浙江紹興人,民主革命家。光復會創始人之一,少有志向,以反清復漢為己任,為提前結束清王朝統治,先後兩次赴京刺殺慈禧太后未果,後隻身東渡日本學習陸軍。第二年回國後,積极參与革命活動,破衣敝屣奔走革命,「四至杭州而不歸」,奔走於浙、閩、皖各地聯絡革命志士。
辛亥革命成功後,對政治權利沒有追求的陶成章拒絕了浙江都軍一職,任光復軍總司令,準備討伐北洋軍閥。但是光復會會員強烈要求陶成章與同盟會會員陳其美爭浙江督軍一職,和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分庭抗禮。這就和同盟會產生了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後在陳其美的指使下,1912年1月14日凌晨,蔣介石和王竹卿暗殺了光復會領袖陶成章,造成了同盟會與光復會的進一步分裂。
三、章太炎(骨幹成員)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出生,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後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後自認「民國遺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章太炎是光復會骨幹成員。早年與孫中山交好,後來由於革命形式嚴峻,經費困難,章太炎所在革命報社連買燒餅的錢都沒有,食不果腹。章太炎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誤信孫中山貪污革命公款的傳言,竟然當著眾人的面大罵:「孫文逆賊!」後又發生了光復會首領陶成章被同盟會刺殺的事情,漸漸對革命事業心灰意冷。1917年脫離國民黨,在蘇州設立章氏國學講習會,以講學為業。1936年6月14日病逝。
四、徐錫麟(骨幹成員)
徐錫麟,1873年12月17日 出生,字伯蓀,號光漢子,浙江紹興山陰東浦鎮人。1901年任紹興府學堂教師,後升副監督。1903年應鄉試,名列副榜。同年以參觀大阪博覽會名義赴日本,於東京結識陶成章、龔寶銓,積极參加營救因反清入獄的章炳麟的活動。回國後先在紹興創設書局,傳播新譯書報,宣傳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復會。1905年在紹興創立體育會,後又創立大通學堂,規定入校學生均為光復會會員,參加兵操訓練。同年冬赴日本學軍,因患眼疾未能如願。1906年歸國,赴安徽任武備學堂副總辦、安徽巡警學堂會辦。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軍起義,攻佔軍械所,激戰4小時,失敗被捕,次日慷慨就義。
徐錫麟是光復會裡面比較有遠見的一名革命志士。但是其無法擺脫光復會那種以暗殺為主要手段的革命方式,故而雖然捨生忘死,依然沒有獲得成功。民國成立後,國民政府給予其無上榮耀。蔣介石的孫子蔣孝文還娶了徐錫麟的孫女徐乃錦為妻,與其結成兒女親家。
五、秋瑾(骨幹成員)
秋瑾,1875年11月8日出生,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 ,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作為光復會裡的女性首領,秋瑾確實有很多過人之處。但是秋瑾也是一個非常注重於搞暗殺的人,在日本留學時就曾經因為過激的言論受到革命同志的非議(主要是魯迅)。正如孫中山所說的,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一個腐朽的統治階級,而不是殺掉這個階級的幾個領導人。秋瑾及其所在的光復會的錯誤的思想意識,決定了其革命事業不可能取得成功。秋瑾也死得比較悲慘,清朝對女性犯人是不實行斬首之刑的,但是因為清朝當局對其革命行為的憎恨,竟然以斬首的形式處死了秋瑾。秋瑾被處死後沒有人敢給其收屍,後來是革命黨人花錢買通了看守,才將其遺體偷運至杭州西湖西泠橋畔安葬。
除了以上五位之外,光復會還有陳伯平、王金髮、謝震、尹銳志(女)、尹維峻(女)、沈鈞業、陳魏、孫德卿、王子余、周樹人(魯迅)、陶冶公、陳威、許壽裳、裘吉生、陳儀、蔣尊簋、張伯岐、王曉籟、馬逢伯、何燮侯、蔣智由、孫世偉、劉大白、周清、許鐵崖、張載陽、斯烈、竺紹康等成員,可謂是人才濟濟。只是其革命宗旨在於建立以漢人為主的封建王朝,與當時的革命主流格格不入,和同盟會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政治利益矛盾。它的成員一部分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一部分依團體主旨行事,兵敗身死;少部分人心灰意冷,退出了革命行列。光復會從成立到退出歷史舞台,都沒有真正掌握過國家權力。雖轟轟烈烈,充其量只算是歷史的過客而已。
?
※在古詩詞里尋覓生活況味:渡舟猶似那年秋
※清王朝到底活了多少年?這幾種說法哪個更為確切?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