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本庶佑:做研究不能死記硬背 要有好奇心和勇氣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被授予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發現可使攻擊體內異物的免疫反應停下的蛋白質,為癌症免疫療法藥物研發開闢了道路。
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諾獎委員會成員透露,當76歲的本庶佑在電話那頭得知自己獲獎時表現得很平靜,甚至還有些害羞。
本庶佑在日本國內的記者會上稱:「感到非常光榮。向長期支持我的家人以及多到數不盡的人們表示感謝。」他還就成為獲獎理由的研究成果表示:「被從重病中得以恢復的人說『變得精神起來是多虧了你』的時候,真的感到研究很有意義。」
有趣的是,在獲獎消息剛發出時,日本國內還對本庶佑佑的姓氏起了些爭議,他究竟是姓「本庶」,還是姓「本」?據日本媒體報道,「本庶」一姓在日本頗為罕見,目前僅有30人姓該姓氏。
本庶佑的研究團隊於1992年發現作用於攻擊異物的免疫細胞表面的蛋白質「PD-1」。之後還弄清了該蛋白質是防止體內免疫細胞失控的「剎車」。
癌細胞會擅自利用這一剎車,阻止免疫細胞對自己的攻擊。如果人為地讓剎車失靈,就有可能消滅癌細胞。根據該原理,本庶等人與大阪市的小野藥品工業公司研發的「OPDIVO」被稱為免疫哨卡抑製劑,於2014年以皮膚癌為對象上市,適用範圍現已擴大至肺、腎、胃等部位的癌症。
「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夠再進一步,這樣免疫療法在未來就能夠更好的幫助癌症病人們,」本庶佑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本庶佑出生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小時候,在閱讀了日本知名細菌學家野口英世(1876-1928)的傳記後,他就立下了要成為科學家的志向。1975年,他在京都大學醫學部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會員。
2016年,本庶佑獲得了國際科學大獎京都獎基礎科學獎項。他在領獎時說:「做研究不僅僅要埋頭苦讀。閱讀和記住那些論文是不會造就一個好的研究者的。要通過好奇心來自我驅動,且要有勇氣面對挑戰。在我看來,這才是科學的起點。」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晚向他致電錶達祝福稱:「您的研究成果給眾多癌症患者帶來希望與光明。」
本庶佑憑此成為日本第26位諾貝爾獎得主。事實上,從1901年至2018年的諾貝爾獎頒發歷史中,日本是歐美之外獲獎最多的國家,達27人,共包括物理學獎11人、化學獎7人、生理學或醫學獎5人、文學獎3人、和平獎1人。進入21世紀後,日本人的獲獎次數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
持續的國家投入、科研環境、國民教育、民族性格種種因素將日本的科學提升到了國際頂尖水平。
早在1995年,日本國會就通過了《科學技術基本法》,其後制定了多個5年計劃。從2005年到2015年,日本這十年的科研經費平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居發達國家首位,而2016年美國為2.8%,約4650億美元。
2001年3月,在第二基本計劃里,日本明確提出「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進入21世紀到本年度,已有18位日本人獲諾獎,距當年的計劃已實現大半。」
憑藉著舉國在基礎科學的重視和不斷投入,日本人已經在半導體晶元、光學、超級計算機、超高精度機床、工業機器人、頂尖精密儀器、全球碳纖維、全球工程器械、發電用燃氣機輪等領域掌握著核心力量。
※當代青年分手套路大全
※遵義市人大副主任劉志義調研團結村 鄉村振興改變正在發生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