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疑似兩架殲-11D戰機現身,打破下馬傳言!

疑似兩架殲-11D戰機現身,打破下馬傳言!

原標題:疑似兩架殲-11D戰機現身,打破下馬傳言!


近日,衛星圖顯示沈飛停機坪停放了2架黃皮機,從特徵看它們都是單座機,雷達罩明顯比殲-11B小,且有斜度和「上翹」之感,應該是試產型殲-11D無疑。


此舉打破了自去年以來關於該機下馬的傳言,表明該機不但沒下馬,很可能就要小批量交付部隊試用了,至於那支部隊最先試用,自然是西北某試訓基地。


衛星圖顯示疑似兩架試產型殲-11D現身


單座雙發重型空優殲-11D,首飛時間比雙座雙發多用途殲-16晚了近4年,該機大量採用了殲-16成熟技術。和殲-16一樣,殲-11D機體結構得到進一步加強,兩者都有翼根重型掛架、殲-11B就沒有,並全面採用了國產航電、數字化飛控等系統,都使用了國產太行發動機,機頭上都安裝了相同型號的光電探測系統。


殲-11D採用了14所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6則是607所的相控陣雷達,兩者最大區別在於降溫方式不同,前者採用了風冷/夜冷降溫,特點與美國相控陣雷達類似,後者採用了獨創的全風冷降溫技術,對接戰機自身的進氣孔即可實現降溫,無需另配水冷設備,更適合批量換裝老式多普勒雷達,據說基本無需改進機體結構就可直接替換,探測性能上兩者應該處於同一水平。


殲-11D試飛圖


所以,在航電、數字飛控系統、雷達性能等,殲-11D都不會比殲-16差,且晚試飛了幾年,可能還有一些後發優勢。殲-11D是單座、殲-16是雙座,兩者又都採用太行發動機,殲-11D的機動性將超越殲-16,這也是空優戰鬥機著力強調的性能。


被譽為「中國版蘇-35」的殲-11D,從試飛那天起,就一路磕磕絆絆,和殲-16同時上高原測試,但殲-16已服役,該機還在試飛,曾一度傳出下馬,並引發大量爭議至今。特別是殲-20、殲-16服役、蘇-35入列,殲-11B升級了航電雷達,殲-11D還有位置嗎。


殲-11D試飛圖


誰都知道殲-20更好,但價格太高,出動一次更費錢,比如緬甸炮擊我軍只出動了殲-7,它已經可以勝任了,沒必要出動更好的。普遍認為殲-20列裝數量不會超過300架,3.5代戰鬥機仍將是未來三四十年內的中流砥柱。


目前我們的3.5代戰機有成飛的殲-10B/C,沈飛的新批次殲-11B、殲-15、殲-16,引進的蘇-35SK,而殲10/A、蘇27、殲11/A則是三代機。


以上海空軍全部3代+3.5代戰機的數量,已超過1000架,不過殲-10/A、蘇27/殲11/A、早期殲-11B、加上各自教練型,總數約600-700架,它們的性能已逐漸不入我軍法眼。


殲-11D試飛圖


3.5代才是正當時、當打之年,但真正跨3.5代和准3.5代戰機的總數在400架上下,且新批次殲-11B、殲-10B、殲-15、蘇-35都是無源相控陣雷達,都是跨3.5代的存在。真正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標準3.5代,只有殲-10C和殲-16兩款,兩者目前總數約100多架,這就是我們的家底。且殲-10C是國土防空型,航程短,出海用重型機更合適。


所以,我們還是需要殲-11D的,看看它的任務定位,該機也是多用途,但重點是空戰,經大幅改進和升級機體結構、航電、雷達、飛控等系統後,比空優型殲-11B的性能要好得多。和蘇-35比,殲-11D的航電、雷達等系統都有超越,只是發動機非矢量版。


16年和殲-16同時在高原試飛


殲-16則是戰鬥轟炸機,更偏重對地對海打擊,當然制空也不錯,所以殲-11D和殲-16不是一種機型,兩者不衝突。殲-11D可視為空優型殲-11B的大改型,和蘇-35SK一樣都是多功能制空型,都擁有不俗的對地/對海能力,所以殲-11D和殲-11B、蘇-35是一類的,蘇-35數量少,殲-11D可彌補。


有了殲-11D之後,我軍將擁有殲-10C、殲-16和殲-11D三款有源相控陣雷達戰鬥機,它們才是真正的標準3.5代戰鬥機。殲-16和殲-11D還都是重型3.5代,一個側重對地/對海攻擊,一個側重空戰,任務性質不同,故而分工明確,未來和殲-20協作配合,必將讓中國海空軍的戰力推上一個新高度、上一個大台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007防務 的精彩文章:

十一雙航母靜悄悄:002小兒科了,遼寧艦連體落地玻璃窗有一人高

TAG:007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