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死鐵券是無條件免死嗎?看看明朝這兩個例子
我們在閱讀《明史》時,經常看到某人封拜公、侯、伯等爵位時,除了說明食祿多少,還會說:「給予世券」。
這裡所說的「世券」,是一種鐵券,整體的形狀像一片倒扣的瓦片,表面有字,「質如綠玉,不類凡鐵,其字皆用金填」。
明代最早的鐵券分為七等,從大到小排列。比如公爵的兩種鐵券,一種是高一尺,寬一尺六寸五分。另一種高九寸五分,寬一尺六寸。
每位公侯封拜時,都會製作左右兩塊鐵券,左券交給本人保存,右券放在宮中的印綬監保存,算是存檔。
每塊鐵券的外面,刻寫著功臣的功績和皇帝的封賞。內面寫明,如果未來有了過錯,如何懲罰,比如註明本人免死的次數,後代免死的次數,或者減祿的數量。
這裡所謂的「免死」,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謀反大逆的重罪不能免死,除此之外的死罪,才可以免除。雖然免除了死罪,他的爵位和歲祿都要被奪去。
說兩個免死的例子。
徐達是明朝的開國第一功臣、大將軍,在洪武三年被封為魏國公,歲祿五千石,並賜給了免死鐵券。
徐達死後,大兒子徐輝祖成為魏國公。在靖難之役中,徐輝祖率領官軍與燕王朱棣對抗,曾經在齊眉山一戰中大敗燕軍,還曾在南京與朱棣對抗。
朱棣佔領南京之後,徐輝祖雖然不再抵抗,但拒不合作,守在父親的祠堂當中。結果他被投入牢獄,被要求供訴自己的罪狀。徐輝祖堅持認為,自己忠於建文帝,是臣子應盡之責,沒有什麼罪過。所以他在供狀中只是強調父親徐達立下的各種功勛,特彆強調魏國公擁有世襲的免死鐵券,這是太祖的賞賜。
徐輝祖說的這些都是事實,一點兒毛病都挑不出來。朱棣看了之後,氣得要命,也沒什麼辦法。最後他奪去徐輝祖的公爵和祿米,幽禁在家中,直到永樂五年徐輝祖死去。
整體來說,在徐輝祖的問題上,朱棣也算是按照制度行事,將他免死奪爵。這當中,其實也有一點點私人的因素:朱棣是徐達的女婿,當初他的二兒子朱高煦就是從舅舅徐輝祖這裡逃出,跑回了北平,彼此之間可以說是骨斷筋連。
不然的話,朱棣完全可以認定徐輝祖犯有謀反大逆的重罪,那樣一來,免死的鐵券也救不了徐輝祖了。
再舉一例。
王通是朱棣愛將王真的兒子,王真戰死後,王通繼承了都指揮使一職,後來進封為武義伯,年祿一千石,並且得到世襲的鐵券,以後再進封為成山侯,年祿增加到一千二百石。
宣德元年,王通率軍前往交阯平叛,結果連連失利,最終失去了交阯。王通因此受到朝野的抨擊,被判死罪,關入牢獄,被抄家,鐵券也被奪回。
但王通並沒有反叛,只能算是失職,所以原有的鐵券救了他一命。到了明英宗時代,他被釋放為民。明景帝時代又出來帶兵,做到了都督同知。天順年間,王通的兒子又恢復了一個成山伯,到了成化年間,又把原來的鐵券賜回給他的後代。
徐輝祖和王通的例子都說明,免死鐵券真管用。
於左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