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人又得諾獎了,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為什麼這麼厲害?

日本人又得諾獎了,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為什麼這麼厲害?

原標題:日本人又得諾獎了,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為什麼這麼厲害?


北京時間 10 月 1 日下午 5 點半,2018 年第一份諾獎——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評選結果揭曉。美國免疫學家 James P. Allison 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發現抑制負向免疫調節的新型癌症療法而獲得此獎獲得該獎項。



獲得諾貝爾獎後,對本庶佑(Tasuku Honjo)的電話採訪:我做了很有意義的事


至今,進入新世紀以來已有18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距離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經實現了一大半。


上至國家、下至國民,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是日本人真的更聰明、還是日本政府有什麼激勵機制嗎?耐心看完,相信你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經常去日本旅遊的朋友們,你們注意過日本紙幣上的那些人物嗎?


一千元日幣上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學家;五千元日幣上是樋口一葉,日本著名文學家;而最大面額一萬日元上那個目光堅毅、面色嚴肅的人,是教育家、思想家福澤諭吉。



一萬日元中的福澤諭吉


將最崇敬的人印在每一個國民、每天都在數次進行的日常活動里,意味著最隆重的懷念、最深刻的尊敬。日本人對知識淵博的人表達最大敬仰。


不算今年,早在2016年,進入新世紀以來已有17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距離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經實現大半。上至國家、下至國民,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是日本人真的更聰明、還是日本政府有什麼激勵機制嗎?耐心看完,相信你會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諾貝爾醫學獎大隅良典


1)18年18人算不算多?為什麼說日本創造了驚人的紀錄?


在諾貝爾獎得獎國家裡,美國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大贏家。截止2016年諾貝爾獎,美國人獲得了354枚諾貝爾獎,但是在美國獲諾獎的人里,移民佔據了半壁江山,比如今年,美國六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移民


按照「在本國受教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條件來看,日本的厲害之處才浮現出來。新世紀至2016年,美國在本土受教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為23人;而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則為17人。按人均獲獎比例看,日本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諾貝爾獎「黑馬」,獲獎人數堪稱「井噴」。



2)除了大力投入科研, 日本政府還做了什麼?


從2005年到2015年,日本這十年的科研經費平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居發達國家首位,而2016年美國為2.8%,約4650億美元。日本比美國投入比重還要高!


但是,絕不只是足夠的科研經費那麼簡單。


3) 日本的國民教育對產生諾獎有什麼影響?


大隅良典總結自己的探索經歷,有一段話充滿了畫面感——

「小時候熱衷於飛機模型、半導體收音機的製作,夏天喜歡在小河裡撈魚、捕螢火蟲、採集昆蟲,手持網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筑紫、野芹菜、木通、楊梅、野草莓,能夠感受自然的四季變遷。」


對大自然和周圍世界保持一顆好奇心,是引領諾貝爾獎獲得者走進科研世界的原始原因。日本教育的秘密其實很簡單:



4)日本「全民讀書」風氣,讓諾獎獲得者受益終身


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福井謙一在《直言教育》中寫道:「在我的整個初中、高中時代,給我影響最大的是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阿維尼翁的動物》、《橄欖樹上的傘菌》...他於我可以稱為心靈之師,對我的人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小柴昌俊稱,上小學時班主任金子英夫送給他看各種物理書籍,使他對物理產生極大興趣,並最終走上物理研究之路。



5) 獨特的民族性格:一輩子堅持只做一件事


大隅良典等待這個獎項,足足等了二十年。在此前二十五年的學術長跑里,他經歷了博士畢業找不到工作、研究受挫、轉專業、獨自縮在小實驗室長達九年無人問津的學術生活,但是他一直在堅持。


國家投入、科研環境、國民教育、民族性格種種因素,扭成一股巨大的繩結,將日本的科學水平提升到了國際數一數二的地位。


對所做事情的熱愛、個人探索精神、好奇心和社會責任感不僅是科研的源動力,也是我們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的最終原因。


發自心底的尊重我們這個社會的學者、尊重知識,是比獲得諾貝爾獎要更重要的事。


延伸閱讀:James Allison和Tasuku Honjo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獎?


他們二人的研究工作,極大推動了腫瘤免疫研究領域,最終引出了PD-1/CTLA-4抑製劑等免疫藥物的產生。


艾利森的主要貢獻是首次在動物模型上證明了抑制CTLA-4能控制腫瘤生長。研究證明,通過阻斷 CTLA-4 的信號通路,大大增強了 T 細胞針對腫瘤的攻擊力。以 Allison 的發現為奠基,2011 年基於 CTLA-4 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已被 FDA 批准上市用於治療黑色素瘤。


本庶佑的貢獻是發現了免疫系統的PD-1信號通路,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值得一提的是,他本身是傑出的免疫學家,但並沒有在腫瘤免疫領域有太多貢獻。但由於諾獎給的是開創性工作,而這個信號通路後來被證明對腫瘤免疫極其重要,因此他得獎應該是可以預見的。



一句話解釋,免疫療法就是指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抗擊癌症的療法。近幾年,腫瘤免疫治療的好消息不斷,目前已在多種腫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癌和前列腺癌等實體瘤的治療中展示出了強大的抗腫瘤活性,多個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已經獲得美國 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臨床應用。腫瘤免疫治療由於其卓越的療效和創新性,在 2013 年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


James P. Allison 和 Tasuku Honjo 在癌症免疫領域的研究成果,已經和即將幫助醫生挽救無數癌症患者生命。

儘管免疫療法在治療癌症上取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我們還需要清晰的看到,真正意義的上的治癒癌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編輯 :沈少博綜合自柒洲誌、網易新聞、知乎網友菠蘿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觀察家 的精彩文章:

TAG:青年觀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