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法加科學家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罕見出現女性得主

美法加科學家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罕見出現女性得主

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阿瑟· 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 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唐納·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d),表彰他們「在激光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的獎金。

美國物理學家阿瑟·阿斯金於1986年首先將「光鑷」這項激光技術用於生命科學。它的發現使顯微活體的研究看到了希望。Arthur Ashkin曾說,光鑷「將細胞器從它們正常位置移去的能力,為我們打開了精確研究細胞功能的大門」。

法國物理學家熱拉爾·穆魯是啁啾脈衝放大(CPA)技術的發明人之一,該技術不僅使得超高強度激光的發展變成可能,而且奠定了相對論光學這一新興光學分支的基礎,對國際激光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加拿大物理學家唐納·斯特里克蘭成為歷史上第3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她長期從事強激光與物質非線性相互作用、非線性光學以及超短超強激光系統的研究。她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她和導師Gerad Mourou教授一起,發明了啁啾脈衝放大技術。

6位華人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項已經頒發111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這6年未頒獎。在207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中,僅有2名女性。

在諾貝爾獎歷史上,共有12位華人留下了他們的名字,包括物理學獎、文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共有6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

1956年,31歲的美籍華人李政道和35歲的楊振寧(楊振寧在95歲時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提出「李-楊假說」,成功挑戰愛因斯坦理論,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突破,於1957年同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6年,美籍華人科學家丁肇中與美國物理學獎伯頓?里克特因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7年,美籍華人朱棣文與克勞德?科恩-坦諾奇、威廉姆?菲利普斯三人因「發展了用鐳射冷卻和捕獲原子的方法」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美籍華人崔琦與兩位美國物理學家因發現了「分數量子霍爾現象」,使人們對量子現象的認識更進一步,獲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9年,英國華人科學家高琨因在光學通訊上取得的開創性成就,獲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9月23日,高錕在香港辭世,享年84歲。

諾貝爾物理學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諾獎的官方網站稱,在19世紀末,許多人認為物理學是最重要的科學。諾貝爾1895年在遺囑中要求設立五大領域獎項,首先提出的就是物理學獎。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發文稱,每年諾獎頒發前後都會引起公眾對科學關注的高潮,因此,這是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的極好的機會。

談及物理學獎對人類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耳熟能詳的例子包括1901年度的X-射線(倫琴),1956年的晶體管(肖克萊,巴丁與布拉頓),2009年度的光纖通訊(高錕)等等。這些科研成果至今仍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詳細來說,比如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德國萊比錫大學的沃納·海森堡(1901-1976),以表彰他創立了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就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美國《探索》雜誌給出的生活中量子力學的一大應用,就是人們早已不陌生的晶體管。晶體管的優勢在於它能夠同時扮演電子信號放大器和轉換器的角色,這幾乎是所有現代電子設備最基本的功能需求。

激光也是量子力學最廣泛的應用之一。一個跟我們所有人都密切相關的激光應用是電話,世界上的通訊大概80%都是用光纜,就是用激光的方式進行通訊的。

很多生產技術的進步都要感謝物理學的探索與發現,而諾獎則是推動物理學發展的一股力量。

文/沁涵

編輯/沁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外事兒 的精彩文章:

瑞士商船遭海盜劫持,奈及利亞超索馬利亞成「海盜窩」
2018聯合國大會帷幕已開,特朗普要如何「保護美國主權」?

TAG:新京報外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