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科院魏志義詳解: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怎樣的一項發現?

中科院魏志義詳解: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怎樣的一項發現?

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給了激光物理領域,由三位科學家分享,其中法國科學家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因「他們生成高強度、超短光脈衝的方法」共同分享了1/2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那麼,他們的發現到底是什麼?有什麼重要意義?

《知識分子》邀請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魏志義進行詳細解讀。

魏志義,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超短超強激光物理與技術,包括飛秒激光放大的新原理與新技術、阿秒激光物理與技術、光學頻率梳及應用等。

解讀 | 魏志義

採訪 | 蔣海宇

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的成果授予一項稱之為「啁啾脈衝放大」的技術,簡稱CPA。該技術最早出現在雷達技術中,用於微波的放大。1985年,時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Mourou和Strickland將技術改進後,用於超短脈衝激光的放大,從而使得激光的峰值功率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升。此前,人們所能得到的激光最高強度受激光元器件的限制:強度過高後,激光器元件會被打壞,無法繼續工作。因此激光的功率和強度提升緩慢,進入瓶頸。CPA技術提出以後,使得激光的功率和強度迅速增長。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人們所能得到的激光強度提高了6到7個量級。

當時,Strickland在羅切斯特大學做博士後,Mourou是她的導師。他們的工作發表在一個並不是特別出名的一個雜誌:Optics Communication上。第一作者是Strickland。儘管雜誌不出名,但由於論文的重要意義,很快就引起了激光界的廣泛重視,許多實驗室開始使用此技術進行超短脈衝激光能量的放大。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Gérard Mourou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Donna Strickland

追求更高的激光強度,是激光研究者最重要的使命之一。CPA的發明與實施,促進了激光強度的突破性進展:這項技術從發明到現在已經33年,卻依然是非常熱門、非常前沿的激光研究工作之一,並持續推進著激光向更高的強度提高。目前最高強度的激光,就是用這個技術生產的。毋庸置疑,它引領了激光技術發展的前沿。

激光強度的提高帶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應用,使以前無法開展的工作得以開展,以前不存在的應用得以開展,包括精密加工、激光醫療、超快現象等,比如在激光加工中,利用CPA技術產生的超快激光可以高質量的切割手機屏幕、修復集成電路元件等。在醫療中,可以用來治療近視眼、白內障、光學斷層掃描成像(OCT)。

其實,CPA技術最強大和挑戰性的應用是激光物理。利用超短超強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可以快速的將電子電離,產生遠高於原子內場的強場電場,並形成極高的瞬態磁場、加速梯度、等離子體密度等,併產生中子,驅動核反應。

以前的激光因為強度不夠,所以只能產生有限的電離子體。現在激光能夠產生很強的等離子體,創造極端的物理條件,將質子、電子加速到MeV、GeV的能量,推動了激光與許多前沿物理學科的交叉,在基礎物理、核物理、高能物理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是CPA技術是推動物理學前沿發展的重要推手。

實際上,1999年諾貝爾化學獎、20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與超快超強激光緊密相關的成果。激光作為人類文明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迄今已產生多項諾貝爾獎,如華裔科學家朱棣文因為激光冷卻獲得諾貝爾獎,現在實驗室所能得到的最低溫度就是利用激光冷卻產生的。高琨因為光纖的發明使用獲得諾貝爾獎,目前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成為造福人類的重要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超長待機的中國學生為何缺乏探索新知的能力?
饒毅致信美國科技官員:科學家應該有脊樑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