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吃了這些葯後不要開車,長假出遊小心「葯駕」
較真要點(趕時間?看要點就夠了):
1、「西泮」、「唑侖」類的鎮靜催眠葯,部分過敏葯,「替丁」類胃藥,會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患者服藥後不建議駕駛;治療胃腸絞痛的葯,可能引起視物模糊,患者服藥後也不建議駕駛。
2、服用新型短效鎮靜催眠葯或新型抗過敏葯的患者,應謹慎駕駛(建議每2小時休息20分鐘以上)。
3、患者初始服用降壓藥、降糖葯,以及精神神經系統治療藥物,吃藥後不建議開車;已長期規律服用的,可在服藥後駕駛,但要謹慎駕駛(建議每2小時休息20分鐘以上)。
4、服用抗微生物葯(消炎藥)、治療感冒的復方藥物和鎮咳葯的患者,應閱讀說明書明確其成分後,再決定能否在服藥後駕駛。
查證者:衛紅濤 | 北京友誼醫院西藥劑科
假期是人們自駕出遊、返鄉的高峰期,每當此時,駕車安全就會被格外關注。「酒駕」「毒駕」的危害早已深入人心,但還有一種「葯駕」卻常被忽略。國外的研究顯示,交通事故中有10%-30%存在藥物因素。[1-3]美國在2010年已有37個州通過法律來禁止葯後駕駛。[4-5]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有涉及「葯駕」的條款,「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不得駕駛機動車」。[6]有研究發現,駕駛機動車出現事故,青年人是「酒駕」發生率高,中年人則是「葯駕」發生率高。[7]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請關注「葯駕」危害。
哪些藥物會對駕駛產生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WHO)一共列出了七類對駕駛有影響的藥物,分別是:
1)中樞神經系統鎮靜催眠葯;
2)抗過敏葯;
3)鎮咳葯(包括部分感冒藥);
4)胃腸道用藥;
5)抗高血壓葯;
6)降糖葯;
7)抗微生物葯(老百姓俗稱的「消炎藥」)。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藥物也會對駕駛產生影響,包括抗抑鬱葯、抗癲癇葯、抗精神分裂症葯等對精神神經系統有影響的一些藥物。
以上所有藥物有偶爾服用的,也有慢性疾病長期服用的。至於哪些藥物服用後可以駕駛,哪些不能,且聽藥師為您一一分解。
第一類:鎮靜催眠葯
這一類的常見葯有: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勞拉西泮、艾司唑侖、阿普唑侖、三唑侖、唑吡坦、佐必克隆、右佐匹克隆等。對於存在焦慮、失眠的人群,多少都接觸過這些藥物。
這些藥物因作用時間的長短不同,對駕駛的影響也不同。以睡前服藥來說,對第二天上午駕駛影響較大的藥物有: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勞拉西泮、艾司唑侖和阿普唑侖等,而唑吡坦、佐必克隆和右佐匹克隆等相對影響較小。對於初始服用或僅偶爾服用這些藥物的人,因身體對藥物的不耐受,可能導致睡醒後存在昏沉感、反應變慢、判斷力下降等問題,對駕駛可能有較大影響。
所以,服用這些藥物的人,盡量不要安排在服藥次日上午或者服藥的當天開車。
第二類:抗過敏葯
這一類影響駕駛較為嚴重的藥包括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撲爾敏)和賽庚啶等老一些的藥物,容易引起醒後睏倦、頭暈和乏力等;而新型抗過敏葯氯雷他定(開瑞坦)、西替利嗪(仙特明)和依巴斯汀(開思亭)相較前幾種葯,鎮靜的不良反應要小,但在部分人群或過量服藥後仍然會引起反應遲鈍,故仍然不建議在駕駛前服用。
所以,外出旅行遇到花粉或者食物過敏,服用了抗過敏藥物,盡量不要安排自己駕駛上路。
第三類:鎮咳葯
這一類葯中往往含有可待因、美沙芬和右美沙芬等成分,有中樞神經鎮靜效果,可能導致精神不集中和頭暈等癥狀。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復方感冒藥中也含有的鎮咳成分——苯海拉明或氯苯那敏,如白加黑里的黑片(苯海拉明25mg),復方北豆根氨酚那敏片(氯苯那敏3mg)。日間服用含有這些成分的感冒藥,也容易引起嗜睡和睏倦等癥狀。
鎮咳葯和感冒藥通常都是一日兩次或三次服用,日間服藥對駕駛影響較大。所以,一旦服用,建議即便是老司機也要好好休息,不要上路行駛。
第四類:胃腸道用藥
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很難意識到胃腸道用藥還會影響駕駛安全。其實這一類藥物的作用,不可忽視,這裡面又分為兩個小類。
第一小類為胃腸解痙葯,包括阿托品、東莨菪鹼和山莨菪鹼,主要用於解決胃腸道急性絞痛。服藥後20分鐘即可出現焦躁、幻覺等中樞神經不良反應,同時容易造成瞳孔散大、視物模糊等癥狀,非常影響駕駛安全。
第二小類為「替丁」類抑酸葯,包括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和雷尼替丁等,主要用於胃酸過多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淺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這些葯會引起類似抗過敏葯的鎮靜和嗜睡癥狀,其中西咪替丁引起的睏倦和頭暈最為明顯,另外兩種在較大劑量服用時,也會產生明顯的鎮靜作用,從而影響人的判斷力與決策力。
所以,正在治療胃腸道疾病的人需關注自己正在服用的藥物里,有沒有以上成分,如果有,請謹慎安排自己的駕駛活動。
第五類:抗高血壓葯
這一類藥包括利血平(降壓0號,復方利血平片)、硝苯地平、吲達帕胺等,主要起降壓作用,但血壓過低,會造成頭暈、黑蒙等不適,尤其對於初始服藥的患者,因為身體對藥物耐受力差,更容易發生心悸、體位性低血壓等,造成頭痛、眩暈、和視力模糊等後果,繼而影響駕駛安全。但對於長期規律服用的患者,人體會逐漸適應藥物,故服藥後可以駕駛車輛,但連續駕駛的耐受力可能會變差,故建議每2小時最少休息一次(20分鐘以上)。
還請患有高血壓的司機師傅注意,服藥後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以保證行車安全。
第六類:降糖葯
這一類藥物能影響駕駛安全,主要與降糖葯可引起低血糖反應,導致頭暈、心悸等症有關。胰島素、格列本脲等容易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葯,在駕駛期間應謹慎使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和西格列汀等較少引起低血糖的藥物,對駕駛的影響就較小。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服藥期間,要注意規律飲食及規律服藥,避免引起低血糖癥狀。同時,隨行備好糖塊或食品,一旦發生低血糖癥狀(心慌、手抖、出虛汗、頭暈、眼發花等),務必儘快停車進食,糾正血糖,待不適癥狀完全緩解後,才能再繼續駕駛車輛。
第七類:抗微生物葯
這一類葯通常是大家俗稱的「抗炎葯」,比如氧氟沙星,可引起中樞興奮性增高,但耐受力下降,在持續駕駛情況下容易出現疲乏;慶大雄素、鏈黴素等氨基糖普類抗菌葯,服用之後容易導致平衡失調等不良反應。
如果是在出遊中生病,用藥上可盡量選擇替代藥物(比如頭孢類、青黴素和紅霉素類),如果必須使用氧氟沙星、慶大雄素和鏈黴素等藥物,建議謹慎駕駛。
第八類:抗抑鬱葯[6]
部分抗抑鬱葯具有鎮靜作用,如多塞平(多慮平)、阿米替林和米氮平,對駕駛影響較大。而舍曲林,西酞普蘭(喜普妙、來士普),帕羅西汀,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等一般在初始服藥的2周內可能有鎮靜作用,容易引起疲乏、頭暈,影響駕駛;持續服藥的患者,一般能耐受,對駕駛的影響不大,但仍建議適時休息。
所以,服用該類藥物的患者,要留意自己處於什麼服藥周期,合理安排駕駛活動。
第九類:抗癲癇葯[7]
部分抗癲癇葯也具有鎮靜作用,如卡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和丙戊酸鈉(鎂),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和反應遲鈍等癥狀,主要是初始服藥的患者比較明顯,所以不建議駕駛。對於持續服藥的患者,建議服藥後謹慎駕車,並適時休息。
第十類:抗精神病葯
這一類藥物主要有如氯丙嗪、氯氮平、奧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服藥初期均有鎮靜作用,不建議患者在服藥後駕車。
第十一類:其他類
如治療暈車的茶苯海明、地芬尼多會引起睏倦,不建議服藥後駕車。
治療帕金森病的美多芭、普拉克索、吡貝地爾;治療老年痴呆症的美金剛,均在初始服藥時易引起頭暈和嗜睡等不良反應,也不建議服藥後駕車。
假期正當時,如果您有自駕出遊的打算,又恰巧在服藥期間,請一定注意「藥物」對駕駛的影響,安全無小事!祝您假期愉快!
參考文獻:
[1]王艷梅,陶秀華. 基於藥物的不良反應對駕駛員的影響及防治策略[J].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4,12:1356-1360.
[2]王玉珠,蕭惠來. FDA對評價藥物影響機動車駕駛能力的一般要求[J]. 藥物評價研究,2015,04:363-367.
[3]VINGILIS E,WILK P. The effects of health status,distess,alcoholand medicinal use on subsequent motor vehicle injuries[J].Accid Anal Prev,2008,40( 6) : 1901-1907.
[4]FDA. Evaluating drug effects on the ability to operate a motor vehicle guidance for industry(draft) [EB/OL].(2015-01-15)[2015-03-10].http://www.fda.gov/downloads/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ucm430374.pdf.
[5]Penning R,Veldstra JL,Daamen AP,et al.Drugs of abuse,driving and traffic safety[J].Curr Drug Abuse Rev,2010,3(1):23-32
[6]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7]李強,付青姐,李明春,逄苗苗,譚瀟. 國內外藥物對駕駛的影響研究進展[J]. 中國藥學雜誌,2013,10:759-762.
※較真:別盲目跟風!「少食多餐死得快」這個新研究不是那麼簡單
TAG: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