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英軍如此勇猛?擊落德軍飛機1700多架,擊傷940多架!

英軍如此勇猛?擊落德軍飛機1700多架,擊傷940多架!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繼續給大家連載20年前解放軍出版社的專著《戰爭離我們有多遠: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從扇形站到賽其站




1940年,德國在橫掃歐洲大陸之後,調集3000多架作戰飛機準備對英國本土進行轟炸,進而達到在英倫三島登陸並吃掉英國的目的。當時,英國只有六、七百架飛機和2000來門高炮,面對強大的、來勢兇猛的入侵之敵採取什麼有效的禦敵之策呢?英軍決定從改革指揮控制方式入手。




當時,雖然對空警戒雷達、無線電通信和司令部機關都是現成的,但它們之間是分散配置和相互獨立的。當一部雷達發現來襲敵機後,只能向他的戰術指揮員報告,戰術指揮員再向司令部報告,於是一級級向上報告,然後一級級下達指示,這時高炮部隊才接到開炮的命令,但飛機卻早已無影無蹤了,說不定發現敵機的那個雷達站和附近的那個高炮部隊早被炸毀了。顯然,這種指揮方式不能再用來指揮本來就處於劣勢的英軍部隊了。





(來源:英國空軍)



怎麼辦?英軍創造了一種稱為扇形站的防空作戰戰術,其中有兩大要點:




第一,變集權統一指揮為分層指揮。把防空作戰分成戰略指揮層和戰術指揮層兩級指揮體制,事先明確責任和許可權,戰時各級可依照戰情靈活處置,以避免出現因指揮延誤而喪失戰機的現象。




第二,建立防空指揮控制系統。把觀察警戒、通信指揮和防空截擊三大塊聯為一體,組成防空指揮控制系統。呈扇形配置、分散在本土沿岸、海島、山頭上的防空警戒雷達站和地面防空觀察站、專門進行密碼破譯的「超級機密」等技術偵察站構成信息獲取系統,當發現敵機起飛並來襲之後,便通過有線或無線通信線路迅速將情報向各級指揮部預警報知,構成信息傳輸網路。





(來源:英國空軍)



相應戰區的戰術指揮員在接到預警情報之後,按照委託式指揮原則立即組織戰鬥機和高炮部隊進行截擊,同時向上級申請支援。戰略級指揮部從全國國土防空的層次上對態勢進行綜合判斷,如確有必要,立即調集其他戰區的戰鬥機遠程奔襲,實施戰鬥支援,以集中優勢兵力殲滅來襲機群。在長達三個月的本土防空作戰中,英軍使用這種指揮方式以劣勝優,擊落德軍飛機1700多架,擊傷940多架,取得決定性勝利。這種指揮方式對以後作戰指揮控制系統的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




1942年美國海軍利用這種方法在大中型艦艇上設立了戰鬥情報中心,並在編隊前方設立雷達哨艦和情報偵察船等獲取信息和加強預警,一旦發現敵情立即向旗艦、編隊各艦或上級指揮部報告,以便做好應戰準備。1943年美國陸軍在機械式計算機的基礎上,主動與地方院校聯合,正式著手研製第一代電子計算機,以加快信息處理速度。





(來源:美國空軍)




1945年,自從美國空軍的B-29轟炸機把取名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兩枚原子彈扔到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並迅速結束了那場慘絕人寰的戰爭之後,原子彈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便引起了人們濃厚的興趣。戰後初期,由於東西方迅速分裂為兩大軍事對抗陣營,所以以核大戰為背景的冷戰自此開始。扇形站,那個在二戰中孕育了軍隊指揮控制模式的新概念在核時代還有沒有用?面臨核威懾、核遏制和核報復的危險,軍隊又該建立什麼樣的指揮控制系統?將軍們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之中。



1957年前蘇聯人造衛星上天之後,揭開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航天和核領域的全面軍備競賽。從60年代開始,兩國競相發展洲際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和彈道導彈核潛艇等戰略核武器,武器的射程越來越遠、飛行速度越來越快、破壞威力越來越大。如何對來襲核導彈和戰略轟炸機進行預警和偵察、如何對核反擊部隊進行有效地指揮和控制、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準確地計算出來襲導彈的彈道並迅速通知戰略防禦部隊進行攔截、如何保證國家總統或軍隊最高統帥在核大戰的情況下仍能對部隊進行指揮和控制等成為美蘇兩國最優先研究的課題。





(來源:U.S. Air National Guard/Staff Sgt. Colton Elliott)




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高速運算、具有圖像放大、數據處理和顯示功能的電子計算機,以及能夠進行遠程、保密和實時信息傳輸的衛星通信系統受到高度重視並得到迅速發展,同時,相繼建立了一大批覆蓋全球和全國範圍的實時性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伴隨這些系統的發展和形成也逐步完善並形成了C3I的概念。




為了對前蘇聯可能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或可能來襲的戰略轟炸機進行預警,美國空軍、聯邦航空局和加拿大於1958年聯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半自動化的軍事指揮控制系統--賽其防空指揮控制系統,它由98個雷達站組成,可監視北美大陸以外320公里的空域。從指揮層次和系統結構上來看,賽其與二戰時期英國的扇形站防空系統如出一轍,具有本質區別的是賽其在目標航跡繪製和數據顯示等方面實現了部分自動化,而當時的扇形站則全部是手工作業模式。




(來源: U.S. Air Force)




同時,美國空軍還在北美建立了長達9600公里、共有31個雷達站組成的半自動化戰術信息轉報系統和遠程預警線,對於時速960公里的飛機而言,該系統能在30秒鐘內將信息傳送給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能為美國本土爭取兩個半小時的預警時間。當時,前蘇聯也發展了天空一號半自動化防空指揮控制系統。




——本文摘自《戰爭離我們有多遠:


張召忠點評軍事革命》


第二部:C4ISR。第12章:指揮與控制。P204

截稿至:1998年10月。 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次印刷






聲明

本號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除單獨標明來源的內容外)均為原創,享有完整的著作權,未經書面同意他人不得轉載、轉播、刊登、改編,否則本公司將保留採取法律手段追究其相關責任的權利。






局座召忠


                 微信號:zhangzhaozhong4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局座召忠 的精彩文章:

同學,一億粒大米數完了嗎?
九一八,勿忘國恥!

TAG:局座召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