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全球升溫1.5℃還是2.0℃,中國損失將相差千億元

全球升溫1.5℃還是2.0℃,中國損失將相差千億元

全球氣候呈變暖趨勢,這已成為多數科學家的共識。隨著氣溫升高,我國乾旱風險將進一步增大。

北京時間10月2日,《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蘇布達為第一作者的關於中國乾旱災害風險的文章。其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在全球升溫1.5℃和2.0℃的不同情景下,中國乾旱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差異可能達人民幣千億元。

全球升溫1.5℃還是2.0℃,中國損失將相差千億元

「1984-2017年,中國乾旱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年均超過444億元,占氣象災害總損失的20%,因乾旱造成的農業受災面積到達了耕地面積的1/6。」蘇布達說,氣候變暖,未來中國將面臨更嚴重的乾旱。同時,隨著未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乾旱帶來的社會經濟損失可能會加劇。

國際上相關研究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乾旱災害損失顯著增加。為了減少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國際社會於2015年達成了《巴黎協議》,指出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需控制在相對於工業化前水平2.0℃以內,並努力控制在1.5℃以內。對我國來說,就需要科學評估不同幅度的全球升溫對我國的社會經濟影響如何,特別是乾旱災害損失如何。

蘇布達研究團隊給出的答案是:不論是全球升溫1.5℃還是2.0℃,中國的乾旱事件強度和影響範圍都將增加。如果選擇可持續發展路徑,全球升溫控制在1.5℃,那麼乾旱災害損失將是當前(2006-2015年)損失的3倍;如果堅持傳統化石燃料為主的發展路徑,全球升溫達到2.0℃,則乾旱災害損失為可持續發展路徑下的2倍。

全球升溫1.5℃還是2.0℃,中國損失將相差千億元

由於中國GDP的快速增長,乾旱災害損失佔GDP的比重從1986-2005年的0.23%下降為2006-2015年的0.16%。但是隨著氣候變暖,乾旱災害損失佔GDP比重的減少趨勢將在未來發生逆轉。全球升溫2.0℃時,乾旱災害損失佔GDP的比重將可能回到1986-2005年的水平。因而,把全球升溫控制在1.5 ℃範圍內,我國將會減少數百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論文通訊作者、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科學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博士生導師姜彤研究員特別指出,研究團隊運用22個全球氣候模式計算模擬了多種乾旱指標,辨識了中國乾旱事件的強度、暴露面積和持續時間;創造性地使用了動態社會經濟發展情景及與未來適應能力的提升,科學評估了全球不同溫升目標下的乾旱經濟損失。「與傳統乾旱災害研究相比,這項研究抓住了災害事件的識別和社會經濟未來變化的關鍵點,把乾旱自然過程和人為影響有機結合,並對乾旱指標的區域適用性進行了評估,確保了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全球升溫1.5℃還是2.0℃,中國損失將相差千億元

姜彤和蘇布達研究員所領導的國際團隊自2008年起致力於乾旱災害風險分析。基於氣象台站的觀測研究,發現中國存在由西南到東北的乾旱化趨勢帶,成果分別在知名期刊《氣候雜誌》(Journal of Climate)和《國際第四紀》雜誌(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發表。

此後,研究團隊在傳統的站點災害分析基礎上,創建「強度-面積-持續時間」多維極端事件辨識方法,避免單站研究的弊端;從極端事件的角度分析中國乾旱災害的演變規律及影響機制,研究成果被知名期刊《氣候動力學》(Climate Dynamics)收錄。

現在,研究團隊又首次評估了全球升溫1.5℃和2.0℃情景下中國乾旱災害的經濟損失。目前,團隊正致力於暴雨洪澇、極端高溫、熱帶氣旋等災害的風險評估研究,力圖為中國災害風險管理、防災減災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救災車輛免費通行不能是張「單程票」
巴西種植全球第一批抗蟲轉基因甘蔗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