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深問淺答·如何知二河白道喻中「一心正念直來」是說專念?

深問淺答·如何知二河白道喻中「一心正念直來」是說專念?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喻」說,「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善導大師是在解釋哪一段經文的時候,說阿彌陀佛能夠保護我們平安無事度過二河?

還有,大師說的「正念直來」,以大師的凈土思想也是在講「專」,但我們要是詳細地理解,從哪裡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出來這裡講的「正念」,不是一般所聽到的自力的「正念」?

大師是否在其他法語中進一步說明他在這裡所提到的是指「專」的正念?

能夠理解善導大師凈土思想的特質是在於「專」,可以講是把握到了要點。

善導大師的「二河白道喻」,是在解釋《觀經》上品上生說到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的時候舉了這個譬喻。

所以,「二河白道喻」就是解釋《觀經》三心的,我們看《觀經疏》就非常清楚明了了。

那麼,怎麼知道這裡說的「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是講專修念佛呢?

我們要明白善導大師是以《大經》無量壽佛的本願來解釋《觀經》的,所以在《玄義分》一開頭就說了,「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這裡的「三心文」正是要顯露阿彌陀佛弘願的意趣。所以,彌陀本願弘廣無邊,唯依念佛廣度十方眾生,那麼這裡自然也是講「專」。

以經文來說,「至誠心」就是《大經》第十八願里講的「至心」;「深心」就是第十八願里講的「信樂」之心,善導大師解釋「深心」為「深信之心」,開發為兩種深信——信機與信法;「迴向發願心」就是第十八願里講的「欲生」之心——「欲生我國」。

所以,《觀經》的「三心」和《大經》當中的「至心、信樂、欲生」,這是對應的關係。由此可知,《大經》本願是在講專修念佛。

《觀經》的「三心」是引導歸入專修念佛,那麼解釋這「三心」的「二河白道喻」,當然也是在說明專修念佛。

另外,從這一段文以及「二河白道喻」的比喻,就能清楚地知道他是講「專」。

比如文義說「汝一心正念直來」,「一心」就是專的意思;如果雜了,有二有三,就不是一,當然就談不上一心。「一」和「專」是一樣的,所以叫「專一」。

再說,這個正念的「正」,也是講專。怎麼知道呢?

因為善導大師說五種正行,五正行如果展開解釋,「一心專讀誦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每一條都說「一心專」,所以很明顯地知道這個「正」也有專的意思,這裡的「正念」,其實就是「專念」。

再來,「二河白道喻」這一條白道,善導大師解釋說是「願力之白道」。

接下來《觀經疏》是這麼說的:「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招喚,今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念念無遺,乘彼願力之道,捨命以後,得生彼國,與佛相見,慶喜何極也。」

「乘彼願力之道」就是乘阿彌陀佛本願力,這個「願力之道」就是彌陀的本願稱名。

第十八願當然就是講專修念佛的,所以,前面的正定業之文說「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卧,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這裡說「今信順二尊之意」「乘彼願力之道」,前面說「順彼佛願故」,講的是一件事;這裡說「一心正念直來」,前面說「一心專念」「正定之業」,這些詞都很相近,由此知道講的就是專。

再者,「白道」是唯一的,這個白道稱為「彌陀願力之道」,也就是六字名號,它有兩條白道嗎?沒有。左右就是水火二河,所以這條唯一的白道勢必使得行走白道的人不可能有第二種選擇,那當然就是專。

一般自力修行也強調正念,怎麼知道這不是自力所講的正念呢?

因為根機不一樣。這裡是什麼樣根機的眾生呢?水火二河,南北無邊,火河在南,深廣無底,不見邊畔,水河在北亦復如是。貪瞋水火二河,煩惱洶湧的眾生,不可能做到那種要如何深入禪定的自力正念的修行。

當然,從眾生根機這一邊,也有那一種希望我們很認真,很專註,鼓起信心和勇氣的意思,以此來講用「正念」。

接下來大師解釋說,「此人既聞此遣彼喚,即自正當身心,決定尋道直進,不生疑怯退心」。「正當身心」就是抖擻精神,充滿信心。所以,「正念」也是和前面「一心」相呼應的。

這裡可不可以把「一心正念」改為「一心專念」呢?

一個是沒有必要,因為這裡專的情況特別鮮明,只有這一條白道,不專也得專。

再者,文句上講「正念直來」,正和直比較相當,正就是直,直就是正;而專是和雜相對的。

剛才說了,在這種二河白道的情況下,不可能有雜的可能性。正雖然也有和雜相對應的地方,比如說「五正行、五雜行」,但還有另外一種相對應的意思就是偏。所以,「正念直來」是講一個方向性,不要有任何的偏移和偏位。

為什麼呢?因為二河之間的白道非常狹窄,必須正直地走在上面,不能往旁邊偏一點,往哪裡偏?你偏過來就是貪瞋水火二河。

所以說「不顧水火二河」,不要去看旁邊的貪瞋煩惱,我們念佛只是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完全是從阿彌陀佛的誓願來理解。

如果你想到說「哎呀,我煩惱這麼重,我怎麼能往生啊」,一想到自己貪瞋煩惱,「撲通」就掉到水火二河裡去了。

這個「正念」,從積極方面肯定的表述就是正念,如果從反面遮止的表述就是「不顧水火二河」。所以,「正」的意思就是不要偏,不要偏就是「不顧水火二河」。

還有,「正念」以何為正?以佛為正。那「專」字就各有不同的解釋,每一種行法跟別的行法相比都有一個專雜的關係。

比如喜歡修禪打坐的人,他就專門修禪打坐;喜歡誦經就專誦經。對於邪見顛倒的眾生——不正,佛本身就是正中之正,最正的,所以念佛稱為「正念」。

這一段文如果對照第十八願的願文,可以講是對第十八願的解釋。

這個「汝」就是指「十方眾生」,第十八願的「十方眾生」說得非常廣泛,在這個譬喻當中,善導大師直接把它點出來,就是「你」,讓我們每一個人讀到這段經文都非常有親切感,不會「顧左右而言他」,知道這正是指「我」。

本來「十方眾生」很廣大,「到底有沒有我?大概是指那些上根利智的吧?」現在把它濃縮,聚焦成一個點,就是我和你的關係。

底下說「我能護汝」,佛一方稱為「我」,眾生一方稱為「汝」,這樣非常聚焦,讓我們眾生無處躲避,無處迴旋。

所以,「汝」就是「十方眾生」,每一個人都要這樣理解,這「十方眾生」講的就是我,不是別人。

「一心」就是講的「至心信樂」,因為下面「直來」是講「欲生」,所以這「一心」就解釋為「至心信樂」,當然也可以「三心」都收攝在裡邊。

「正念」就解釋為「乃至十念」。

「直來」解釋為「欲生我國」。

「我能護汝」解釋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如果不能令你往生,我則不取正覺」,法藏比丘發誓要以他的正覺功德來保護我們,讓我們不至於墮落在水火二河當中,以正覺願力之道讓我們到達對岸,所以「我能護汝」四個字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下面說「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你不要害怕會掉在貪瞋水火當中,就是解釋「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五逆謗法的眾生是貪瞋水火最猛烈的。

不過經文用的是抑止門,這裡用的是攝取門的意思,因為抑止的目的是為了攝取,所以直接就顯露攝取的本懷。

好,南無阿彌陀佛,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彌陀帶你回家 的精彩文章:

佛陀只是發現輪迴,為什麼念佛號會消業障、出輪迴?

TAG:彌陀帶你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