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影》口碑爆棚,最大原因是張藝謀為了儀式感,創造了這個
張藝謀在奧運會前後被人稱為「國師」,很顯然,這是一句嘲諷。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他不斷拋出自己的作品,似乎「國師」這個詞也變得沒有那麼討厭了。
在《影》開拍之前,我看人物和劇情大綱就知道,這次張藝謀又回歸到了正常峰值。以他每部電影的波動來看,一部爛片一部經典,幾乎就是這樣的腳印不會錯。很多人說,《影》很像《英雄》,但是我覺得大不相同。
《影》呈現給所有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傳統中國風,山水畫的視覺效果。張藝謀自己解釋說,這不是黑也不是白。而是介於中間的一種顏色。
其實很多人對於「中國風」並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也沒有自己獨到的審美見解,大概是只要見到類似的風格就會覺得很美。特別是只要有「留白」和「雲煙」,那就只能是中國的。這樣的觀眾群體,對與「國師」來說,那還不是手到擒來。《影》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攝影師出身的張藝謀,仔細看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會覺得色彩很到位。這是他的的專業課,從紅高粱開始,就有了這種讓你過目不忘的色彩美學,到了《英雄》更是發揮到了極致,只不過在《英雄》里,有點過於浮誇,一片紅一片綠,在當年沒有經過審美熏陶的觀眾看來,這是無法接受的事實。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英雄》的評分這幾年逐漸上漲。
到了《影》,明顯克制了很多。全片幾乎一個色調,仔細看會發現,連血的顏色都不是鮮紅,牙齒也不是白色。也許你說不上來好在哪兒?但這確實要比《英雄》更容易讓人接受。
有人說《影》的格局太小,這反倒是一種進步。張藝謀從藝術片出走之後的商業片,都奔著大格局去了。《英雄》、《金陵十三釵》莫不是如此,但是格局大,故事卻講述得不夠透徹。在如今的《影》里,格局就小了很多,幾個簡單的人物,幾個簡單的場景。來回反覆穿插,沒有規模宏大的群演,沒有聲勢浩大的體操表演。反而讓人看得很流暢,特別是最後的反轉,已經很是標準好萊塢化,不管從哪方面來講,這都是如今的觀眾更容易接受的類型。
看張藝謀電影,最開心的一件事其實就是看他的種種「發明創造」。
這其實是電影里很常見的一種現象。對於科幻片,將時代放在未來,那裡面出現各種天馬行空的黑科技都不會有任何違和。在古裝片里,出現各種奇裝異服和兵器,大家也能接受。畢竟那都是距離我們遙遠的時代,無從可考。就算有史學家站出來糾正,大家也不會理會,並且以「這是電影」打回去。
在別的電影里,「發明創造」僅僅只是道具,或者為了好笑。而張藝謀的這種「發明創造」,完全就是為了視覺美感。比如《英雄》里的萬箭齊發,比如《長城》里各種體操表演式的戰鬥,比如《影》里的太極圖、「傘刀」和潛水氧氣瓶。
「傘刀」這種兵器也就算了,畢竟冷兵器時代大家沒見過也就算了。且不說那個時代的鍛造工藝是否已經達到這種程度,以及開關一開就能以告訴飛出去。以及兩把傘的重合可以將人向前高速運行,完全不考慮肉身在裡面是如何安放的,這些都沒關係。但是請給我解釋一下,潛水氧氣瓶?
為了視覺美感,除了發明創造。還有就是不惜任何成本。比如《英雄》里張曼玉和章子怡的對打場面,需要有漫天飛舞的黃樹葉,於是80一袋向周邊農民收購。《黃金甲》里的菊花,為了保證新鮮,每日從雲南空運。
除了視覺完美,張藝謀的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有那種「細節極致」的儀式感,比如《十面埋伏》里金城武的箭,《長城》里馬特達蒙的箭,而在《影》里這樣的細節幾乎到處都是。所以我倒是看得挺開心的。
這樣一個集美學、細節極致、格局可大可小於一身的導演,如果你再給他無窮盡的成本去盡情創造,那會是一場什麼盛宴?那就是奧運會。
電影終究是電影,電影是要看故事的。相比這些美學和儀式感,我還是更喜歡他那些不受關注卻專註於故事的電影。比如《千里走單騎》、《活著》。如果能夠在保持儀式感的同時再講好一個故事,那就完美了。比如《黑客帝國》,當年拍攝時,會細緻到研究如何抓子彈才會更酷。然而,這個故事本身就不若。比如李安的每一部電影。
熱愛視覺奇觀的張藝謀,下一次造出整個中國,我一點也不會奇怪。
※關曉彤復古造型惹笑話,網友:你不是21,你是真的41
※穎兒羨慕謝娜,自曝懷孕3月大出血,失去做雙胞胎母親的機會
TAG:一論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