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影》,一幅中國水墨畫卷,一場陰與陽的爭鬥

《影》,一幅中國水墨畫卷,一場陰與陽的爭鬥

談及第五代導演,田壯壯勝在對心靈的探索,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陳凱歌勝在展現人性複雜,善於捕捉人性的弱點,而張藝謀則勝在濃烈的歷史感和生命意識,並且敢於大膽使用新的色彩,突破傳統美學的限制!《影》正是這樣一部典型的張藝謀執導的作品。


張藝謀的色彩美學

張藝謀在色彩的運用上,那是美到了極致,從《紅高粱》到《大紅燈籠高高掛》再到《英雄》,這三部電影都有一個共通的顏色,那就是紅色!

《紅高粱》的紅色在於對比,女人公穿著一身紅裝仰躺在綠色的高粱地中,紅色與綠色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是預示著男女主人公美好生活的開始。但在電影的結尾處,鮮血染出的紅色掩蓋了高粱地的綠色,在夕陽下則代表著悲慘的結局——女主人公的死亡。

同樣,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也是以紅色為主,不過這裡的紅色在劇中除了是代表女主人公被寵幸,還代表了女主人公對未來生活的期望,但在結局紅色變為冷淡的藍色,則是預示著女人公心死的結局——瘋了。

紅色的運用張藝謀將其做到了極致,《英雄》中又代表著另外一種意義——慾望。而在張藝謀的電影里,紅色並不是唯一的顏色,藍色和黃色同樣也是最常見的顏色,《菊豆》、《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都有過藍色和黃色的身影。

但是唯獨黑白二色為主的影片很難在老謀子的電影中見到,《影》算是開了先河!


一幅中國水墨畫卷!

如果說張藝謀已經將顏料三原色紅黃藍運用到了極致,那麼黑白二色的運用他還差一分火候,但這一分火候卻在《影》中得到了補足。

《影》一幅中國水墨畫卷,在看這部電影時,每一幀都是不容錯過的水墨畫,尤其是鄧超飾演的角色在雨中竹林里吹簫的那一幕,頗有一種「獨在異鄉為異客,偶遇故鄉知心人」的感覺。

不僅如此,從大的方面來看,黑白二色除了讓電影從視覺角度好看起來以外,還有隱喻的說法在內。黑與白,陰與陽,真身與影子,主公與權臣,誠信與欺詐,這些形態明明從表面上看是處處水火不容之勢,但又此消彼長,誰也離不開誰,一旦一方死亡另一方也必然隨之而去,這些在電影中都得到體現。

如果說整部電影呈現出來的視覺是一幅水墨畫,那麼電影要表達的內容就是水墨畫的意境,相輔相成,彼此又無法離開,就像陰與陽、影子和真身的關係,誰也離不開誰。水墨畫失去意境就是一幅普通的畫卷,意境失去水墨畫則失去載體,無法存於世間。

所以,《影》之所以用黑白二色為主調,劇中也強調陰陽八卦這一說法,並不僅僅只是為了美學,還有整部電影的主旋律——陰陽八卦。


一場陰與陽的爭鬥

對於影子來說,人生是在黑暗中野蠻生長,直到迎來被真身推到台前當影子,才短暫的迎接陽光。正如電影畫面的開頭,黑色的屏幕上轉瞬間便出現白色的「影」字,直至陰陽和諧為止,這正是代表了本段故事的開頭。

陰與陽,一直在貫穿整部電影,不僅是主色調為黑白二色,就連劇情開始的那一瞬也是由孫儷卜卦開始,熟知中國歷史的觀眾,自然不會對卦象陌生,所謂的「卦」衍生自《易經》,而八卦則重點強調陰陽和諧。

所以,《影》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強調陰陽相生相剋這個道理,無論是從畫面的本身還是從劇情上,陰陽從來都是對立而又相生的一種存在。

但從真身決定開戰的那一刻起,陰與陽的平衡註定要被毀滅掉。

對於劇情中的人物來說,楊蒼的刀法三回合便能速殺敵方,屬於至剛至陽,為陽;而身有殘疾的都督身處陋室,暗無天日,自然為陰。

都督的真身一直被沛國子民所承認,有合理合法的身份認證,自然為陽;影子自幼處便處在暗室之中秘密訓練,無身份也無名聲,自然為陰。

都督殘疾以後在斗室之中運籌帷幄,屬於在暗地裡行事,為陰;主公則光明正大處理國政,用陽謀瞞天過海,為陽。

其他諸如青萍、楊平、田戰、主公、小艾,又是一陰一陽,總能與劇中的人物串聯在一起,而整部劇牽一髮而動全身,陰陽一旦失衡必然會引起整部劇的失衡,所以最後凡是陰陽關係牽扯在一起的幾位主要角色,死的死、傷的傷。

雖然影片最後老謀子留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但小編內心比較偏向陰陽相生相剋的說法,真身死後,影子必然也會死去,而田戰就是斬殺影子的功臣。這樣也能與真身在死前說的那段話重合:「沒有真身哪來的影子?」

《影》講的只是一個故事——陰與陽,卻又不僅僅只是一個故事,背後還有諸多鮮活的人物與生命!

對於張藝謀來說,他透過《影》,講述的是中國水墨畫與對社會人性的思考,是他對幾百年來中國歷史的總結——相生相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小北 的精彩文章:

章子怡40小時沒休息,還想與徐崢去ktv唱歌,徐崢巧妙婉拒
《演員》章子怡太嚴格?那是你沒看到劉嘉玲,毫不留情懟男演員

TAG:娛小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