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首古詩就是告訴世人,貧寒子弟不必羨慕富二代,作者當上了宰相

這首古詩就是告訴世人,貧寒子弟不必羨慕富二代,作者當上了宰相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一個叫做朱說的年輕人從山東淄州來到河南商丘求學。此處在當時是南都應天府,鴻儒聚集,學術氣氛很濃厚。這個年輕人只有22歲,拜在著名的教育家戚同文的門下。他從來沒有透露過自己的家世,但從衣著、飲食來看,這一定是一個貧家子弟。

不過,他十分珍惜這個學習環境,晝夜苦讀,非常勤奮刻苦。是誰都喜歡這種用功的學生,不光是老師,連同學都很佩服。當時南都留守的兒子是他同學,看到他經常吃的是稀粥,就帶了一些美食給他吃。在百般推辭未果的時候,朱說還是接受了這份好意。

然而,這位同學再去看朱說的時候,卻非常生氣。原來,那些美食都原封不動,以至於都壞掉了。朱說連忙告罪道:不是我不珍惜,也不是我故意擺譜,我是擔心過慣了劃粥割齏的生活,如果享受了美食以後會咽不下粥和鹹菜。

帶著這份刻苦努力,他順利通過了鄉試,並且在大中祥符八年時來到京師,參加進士科的考試。京師繁華富庶,不是應天府能比,很多學子都坐不住,要到處閑逛,然而朱說卻如同在應天求學一樣,從不外出。

有一次,同學拖著他一定要出去看熱鬧,並且告訴他:以前你不出門,我們都不強邀你,但這次一定要去見見世面。這次是皇帝出巡,恐怕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朱說聽完,又將頭埋下去看書,嘴邊淡淡地說了一句:以後會有機會的。這個機會很快就到來了,就在當年,朱說中乙科第九十七名,成為進士,終於以新科進士的身份氣定神閑地在御宴看到真宗皇帝的天顏。

這個名次並不算高,朱說被任命為九品的廣德軍司理參軍。他治獄廉平、剛正不阿、勤勉工作,很快就升為文林郎、任集慶軍節度推官。在向朝廷謝恩的同時,他提出了一個請求:我不姓朱,也不叫朱說,我叫范仲淹,請求歸宗複姓。

原來,范仲淹的身世很凄苦,兩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因為貧寒,他的母親嫁給了淄州長山人朱文翰,寄人籬下的范仲淹,不得不改名叫做朱說。當年他年紀尚小,直到22歲才明白自己的身世,他無心在養父家中繼續生活,便來到應天學習。

范仲淹在京師備考的時候,還遇到過晏殊。有人說晏殊和范仲淹是同學,這恐怕很難,晏殊雖然比范仲淹要小兩歲,但出名很早,十四歲的時候就被賜同進士出身。范仲淹中進士的時候,晏殊已經當了十年官了,至少是太子舍人。

然而,宋代文人的交往比較平等,並沒有後來明清那麼嚴苛的等級制度,晏殊與未成名時的范仲淹認識,並不是不可能的。范仲淹曾有一首詩相送:

白雲無賴帝鄉遙,漢苑誰人奏洞蕭?多難未應歌風鳥,薄才猶可賦鷦鷯。瓢思顏子心還樂,琴遇鍾期恨即銷。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

這首詩詩偶然興起所作,吟詩抒懷,開始並沒有名字,後來才被命名為《睢陽學舍書懷》。全詩表達自己雖然過著清苦的生活,卻能像顏回一樣,苦中作樂。特別是最後一句「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在這句詩中,范仲淹將貧寒學子比作山澗之中的松樹,必須長得很高才能冒頭,而將富二代、官二代等等比作山苗,隨隨便便就能引人注目。但是,他並沒有感慨兩者的差距,而是堅信只要努力,皇天也不負有心人,貧寒學子沒有必要埋怨,是完全能夠超過富二代的。

范仲淹並非空口說大話,他天賦並不算高,出身更是窮苦,早年還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但他一步一個腳印,不僅成為了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還當上了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之職。他的道德文章,更是千古流芳,光芒萬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首詩佔據唐詩選集的首頁,然而並沒有大紅大紫,始終不算出名
此人字畫價值萬金,然而他去世時,連一床席子都沒有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