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家國情懷的文化擔當——讀熊召政新作《文人的情懷》

家國情懷的文化擔當——讀熊召政新作《文人的情懷》

文/張光茫

作為茅盾文學獎得主,熊召政的《張居正》在當代文壇具有經典意義。而現在的這本新著《文人的情懷——中國文化演講錄》(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熊召政則以細膩的筆觸,解讀了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和人格世界的底蘊——文人情懷。

新書中,熊召政以「文人情懷」為切入點來講述中華文化,剖析文人,闡述文人情懷的主要輪廓。全書通過解讀中國歷史人物和經典詩文,闡述了中國文人憂國憂民的高尚品格和情懷,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文人的憂患與焦慮、興奮與衝動,文化競爭力與文化認同,以及張居正變法對當今的啟示等主題。因此,閱讀此書,可以從中了解中華文化的底蘊、精髓,思考我們的文化發展。

文人情懷就是君子的情懷,君子之風,山高水長。而文人情懷的具體表現,熊召政選取了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兩句話來概括,一句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另一句是劉勰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當一代又一代具有文人情懷的人物登上中國歷史舞台,雖然有的是鐵馬金戈、轟轟烈烈,有的愴然淚下、黯然謝幕,但是,一旦歷史的煙雲消散,我們就會看到君子、賢人、聖人這樣一些傑出人物的誕生。正是有了寶貴的君子之風和文人情懷,才有了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中華精神。

中華文化一直在堅韌不拔地發展前行,期間既有強大,也有衰弱;既有盛世,也有坎坷。但不論世情如何,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從來都沒有放棄希望。熊召政說,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懷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以百姓心為心,以民族情為情,無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個「伊」,就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杜甫在安史之亂後,曾寫下「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樣的詩句,字裡行間充滿著一種強烈的家國情懷和文化擔當,讓我們看到一代詩聖對理想的追求,對社會的責任。

懷古多半是為了關照當下,以前的文學大師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為什麼在當下得不到足夠的尊重?「華而不實的物質享樂之風,正侵蝕著傳統的文學生態。」熊召政說,2004年,第一季《超級女聲》引發全民追星,中國悄然進入娛樂至上的時代,文人情懷愈發寡淡。「作為文化人,我覺得有責任去做點什麼。」在熊召政看來,古往今來的正人君子,大都有思想的潔癖、道德的約束,但融入世間的生活,也都能做到經世致用,知行合一。所以,追求文人情懷,中國人的靈魂便找到了故鄉,這也是建立現代和諧社會、重塑國民性格必不可少的條件。

賈平凹說:「熊召政是一位擁有巨大和足夠的『正能量』的作家。」文化情懷,文化自信,從來就是國家力量和國民素質的重要構成部分。說到底,中華傳統文化不僅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與精神氣質的體現,也是我們的文化資源、文化動力和發展根基,是我們古老、智慧、豐富的歷史譜系表和最完整的「精神檔案」,蘊含著一個民族的記憶與鄉愁。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文人的情懷》《我對「仁」的理解》等篇章,都能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這種文化眷戀和文化自信。

讀完全書,印象最深的幾句話是:「文學是憂患的,也是敏銳的;藝術是空靈的,也是清醒的。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它們都是人類心靈的投影,不但充滿了悲天憫人的精神,也充滿了憤世嫉俗的情感。」我想,熊召政把思考的目光聚焦在中華文化的文人情懷上,其實就是對當下文化狀況的一種反思,而這種反思無疑有著極其重要的時代意義。

來源:河北新聞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英國推理小說女王最經典最暢銷之作:《刑場》
安東尼獎、巴里獎、出版商協會獎三冠王之作:《遙遠的回聲》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