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鄉那條河
文/王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紅彤彤的晚霞燒紅了天空,故鄉那條河流閃耀著點點金光。俗話說,光陰似流水。望著這歷經滄桑依然涓涓不息流淌著的河水,兒時的記憶越來越清晰。
故鄉那條河叫三岔河,我們的村子就叫三岔村。三岔河繞村子約五六里長,像一條蜿蜒盤旋的長龍,守護著村莊。兒時,三岔河河面約四五米寬,兩岸楊柳拂岸、鳥語花香,河裡水清得可以看見流動的泥鰍。春天,河畔是花的海洋,一望無際的金黃色菜花,蜜蜂、蝴蝶、小鳥在花間自由自在地嬉戲、飛舞。夏日在河裡嬉戲、撿漂亮的鵝卵石是我們的最愛,而在柳樹下捉魚、抓泥鰍等更是我和夥伴們的拿手好戲。秋天,河周圍那一望無際的稻田裡,沉甸甸的稻穗帶給人們滿心的喜悅和希望。冬日皚皚白雪覆蓋在河岸的田野上,銀裝素裹,分外耀眼,預示著來年有好收成。
村子靠近三岔河的岸邊是上百畝的田園,一條堰渠將河水引入水田,滋潤著那一望無際的金黃菜花、綠油油成片的蠶豆苗和那蔥綠的秧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特別是到了水稻長勢旺季,流水嘩嘩,灌入水田,魚兒、泥鰍爭先恐後,隨水入田,田邊溝渠里到處都能捉到魚兒和泥鰍。那時,遠處村寨的姑娘都愛嫁到我們村來,因為有了這條河,四季田園,風光無限,處處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只要能夠吃上熱氣騰騰的白米飯,日子就會越過越紅火。
後來,這一切都變了。村民們先是砍柴燒火,四周山頭被砍得光禿禿的,連河岸那些楊柳也無一倖免。然後有的開始挖石灰窯燒石灰,有的開石廠、砂廠。於是乎,白天黑夜,機器轟鳴,炮聲隆隆,整個三岔河周圍被挖得千瘡百孔,河水也漸漸變得混濁起來。漸漸地,三岔河還成了污水、生活垃圾聚集的地方,整條河流臭氣熏天,簡直慘不忍睹。魚自然是沒了,也沒人敢去河裡玩耍了,人們都忙著掙錢去了。我也多年在外漂泊,兒時的場景消失了,曾經那些美好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了。
今年清明回老家,受到兒時好友阿力的熱情款待,同時又見到了闊別多年的小夥伴,我再次嘗到家鄉熟悉而又可口的飯菜。酒足飯飽之餘,我們信步來到三岔河邊,找尋兒時的記憶,暢談這些年的發展變化。只見河裡幾個婦女正在洗衣服,下游還有兩個小男孩在捉泥鰍,他們用籮筐一撮,一次至少都有三、四條,這情景讓我目瞪口呆,這不就是當年的我們嗎?啊,久違的三岔河裡又可以捉魚了。原來,這幾年,當地政府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對河流進行治理和保護,三岔河周圍的生態環境也得到極大改善。
放眼望去,只見天明水秀,鳥翔魚躍,各種水鳥又到三岔河周圍嬉戲、翻飛,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美景。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想,這些都是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給家鄉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啊。
(圖片來自於網路)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