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要了解紫砂,先認識這些常見的誤區!

要了解紫砂,先認識這些常見的誤區!

紫砂壺的價格在市場上從幾十塊到幾十萬的都有,從普通的入門級到做工工藝更精良的實用精品到收藏級藝術品中間橫跨的區間很大。很多壺友表示看不懂,甚至有點懵。如果我們不去考慮藝術價值,純粹是自己喝茶日用的話千元左右的壺已經是很不錯的選擇了。但是在紫砂這個江湖裡,能夠透過層層迷霧看到深處的消費者並不多。市場上存在各種障眼法,使得你很難看清一些事實。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些常見的認識誤區,可能會顛覆你以往的價值觀,需要靜下心來去加以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同時希望本文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1、過於迷信紫砂壺的印章

這個誤區可以說是大多數新手最容易犯的,買壺別的先不說也不看,拿起壺先去看印章,這其實不是一個好的習慣。印章在中國人的頭腦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性,特別是在藝術品領域裡面。拿到一把紫砂壺,先問誰做的,這似乎成了開場白。過去,紫砂藝人在自己的作品上鈐印等於是在做品質保證。但是在仿冒和代工泛濫的今天,已經由「這把壺是誰做的」演變成了「這把壺敲誰的章」了。可以說如今很多紫砂壺的底章和作者根本沒有任何關係,你非要把你看到的底章和作者扯上關係,那也只是你的一廂情願。因為現在很多所謂的「高工」、「大師」自己不做壺,有些所謂的名家甚至壓根兒就不會做壺,通過各種辦法拿到了職稱以後,經過進一步的包裝炒作。然後拿上自己的印章找不同的工手來代工,於是就成了他做的壺。你可能會拿著這把壺去問大師:「大師,這把壺是您做的嗎?」他拍著胸脯肯定的回答「是的」!於是乎你手頭便多了一把「收藏級紫砂壺」。

2、過於追求紫砂壺的顏色和光澤

在自然界大紅大綠的顏色往往是一種警示色,它分明在提醒人們,「小心了!別惹我」。紫砂壺的顏色也如此。市面上一些大紅大綠的紫砂壺,常常是在泥料里添加了金屬氧化物燒制而成,用來冒充什麼絕世稀缺好泥。原礦紫砂無論怎麼燒也燒不出那樣艷麗的顏色。原礦紫砂的顏色應該是低調的內斂的,並不會那麼鮮艷張揚。

還有一些明明是新壺,卻有著油潤的光澤,看上去光彩照人很漂亮,一些壺友會認為這是極品泥料的好壺。要知道,原礦紫砂壺出窯後大都是「灰頭土臉」。除非明針功夫非常到位,如朱泥等泥料,可能會有一些水色。「灰頭土臉」其實才是紫砂的真實本色。那些油光可鑒的新壺,要麼是塗油,要麼是經過打磨拋光處理後所致。這樣人工速成處理過的壺,要想養出溫潤的包漿,那是非常困難的。

3、過於迷信紫砂壺所謂的「藝術性」

大家要清楚的認識到,紫砂壺的本質是用來泡茶的,它首先是茶器,是實用器。如果僅強調它的藝術性,而忽略了它的實用性,這未免有些本木倒置。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性始終是建立在實用性的基礎之上的。離開了實用性,只強調藝術性,那和飲茶用的紫砂壺關係不大了。紫砂壺的造型審美應該是符合我們大多數人的審美觀,而不是以奇特和怪異為美,這樣的審美是另類的。對於那些中看不中用、嘩眾取寵的奇形怪狀的壺,消費者要勇敢的說「不」。

4、過於迷信紫砂藝人的職稱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多次強調過,一把壺的品質和製作此壺的藝人職稱的高低沒有任何關係。關鍵在你做出來的壺究竟如何,壺好才是真的好。否則你就是吹破天,被授予各種大師也是沒用的。因為我買的是壺,不是你的榮譽。

目前很多從事紫砂壺製作的藝人很多文化水平並不高,這並不代表他們的制壺水平也不高,文化水平和制壺技藝完全是兩碼事。但是很多初學者都是喜歡看職稱買壺、看職稱定價,搞得很多制壺藝人沒有職稱,壺就有些難賣。於是乎在紫砂圈颳起了不正之風,很多人心思都不在於紫砂壺的製作上了,而是用盡心思通過各種手段去獲取一些職稱證書或者榮譽稱號證書。這就是為何如今市場上放眼望去遍地是名家紫砂壺,搞這些動作無非就是自抬身價,通過包裝炒作自己後抬高壺價騙取巨大的利益。一些作品的獲獎證書也是如此,儘管某位藝人的某款壺在一些評選活動中得到了獎項,但是其含金量有多高、權威與否、有無貓膩,擺在你面前的是獲獎原件還是品質差一大截批量複製品?這些都是需要你自己去思考和了解清楚的。還是那句話,有職稱的壺不一定就好,沒有職稱的壺不一定就不好,一切都應該由壺本身的品質說了算,而不是靠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說了算。因為你是買壺,而不是職稱。

5、過於迷信紫砂的「收藏升值」說

收藏紫砂壺的消費者通常希望自己收藏的壺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並且能夠有巨大的升值潛力。一把全手工紫砂壺,從製作到燒成,需要使用數十種工具,歷經數道工序。一個技藝熟練的普通藝人,一個月的產量也是屈指可數的,一年能有百餘作品已屬難得。而真正的大師名家對自己要求更是嚴苛,追求精益求精,一把壺的創作都是經過反覆的推敲和不斷的修正。一年下來的產量更是少的可憐,正是由於這樣的高要求,高品質,低產量,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夠體現出作品的真正價值。對於那些動不動就能拿出上百款不同紫砂壺來,並且常年累月奔赴全國各地參展的所謂「大師」、「名家」們,不停地宣揚著自己的作品能如何如何升值,我只想問壺友們,這些作品靠什麼來升值呢?收藏和升值難道不是靠它的高品質和稀缺性嗎?

玩壺者應該要擺正好自己的心態,只要是原礦泥料,做工精緻,大致符合自己的審美情趣,泡泡茶養養壺,非常的愜意這就足夠了。至於能否升值,不必太在意,那是意外收穫。客觀說,即便是今天很多大師的真品,其升值空間又有多少呢?

一是因為收藏拍賣領域本來就是個「擊鼓傳花」的遊戲,炒作和資本運作的成分居多,很多壺的價格已經嚴重偏離其實際價值,你很可能就是這個遊戲里的最後一個買家了。

其二是真正達到一定藝術境界和審美趣味的大師並不多,別看到處是一片喧嘩與騷動,你是大師,我是高工。有人說「明代良工讓一時,景舟之後無大師」(一時,即時大彬),這話雖有些絕對,但卻正擊中當下紫砂界的時弊。

顧景舟在晚年說過一句話:「我有不會講話的東西在這裡替我講話,就是茶壺。」在這個充滿雜音的時代,安靜地做自己的東西,讓不會說話的茶壺來表達自己想說的話,讓壺友自己去體會。總之,時間是做好的評判者,它會做出最後的選擇與評判。

普及紫砂知識,弘揚紫砂文化,可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紫砂文化百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百科大全 的精彩文章:

你張嘴就要送你一把壺,我卻拿命來創作!
玩壺過程中的各種學費可以避開嗎?

TAG:紫砂百科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