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老後破產:中產們,你們的晚年生活將是這樣的

老後破產:中產們,你們的晚年生活將是這樣的

原標題:老後破產:中產們,你們的晚年生活將是這樣的

◎作者 | 錢三豐

◎來源 | ET財經觀察已獲授權

每一代人都很像,每一代人又都不一樣。


美國老太太歷經多代,巍然不倒。

中國的70、80後們,卻從這一任日本老太太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美國的挑戰者們,明知這就是一個「陷阱」,卻不得不一腳踩進去,賭上的卻可能是這一代人的人生以及老後破產的凄涼晚景。


01


白岩松的兩個美國故事


提到美國,也許人們馬上會想到,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生活節奏快,都市霓虹燈閃爍,酒吧餐館歌舞昇平。


華爾街上,人們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人情冷漠;不論貝弗利山的別墅還是布魯克林,不同族裔的家庭觀念都在淡化,性方面非常開放,各種消費慾望極強,錢才是上帝。


可到了美國你會發現,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國的狀況,與美國關係不算太大。美國很多城市裡,過了晚上8點找飯館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很多餐館都已關門,過了9點10點更難,街上到處都很安靜,包括紐約也是如此。


去唐人街吧,那才是物慾橫流,燈火輝煌… …


大約20年前,白岩松第一個給我們講述了個物質消費發達,且超前消費而享樂至上的美國社會,特別是那個家喻戶曉的美國老太太與中國老太太的故事:


美國老太太貸款住上了自己的房子,買了車子,享受了人生;

中國老太太辛苦一生攢錢,到老才開始提高生活品質。



其實,這是兩個不可比的人生:中美文化觀念中消費觀念的差異,以及與此相關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價值觀念的差異。


從祖孫三代的連續性來看,美國人的三代是「自己管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中國人的三代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但通過借貸提前享受生活,這個理念讓中國的一代人動心了。


20年後,當經濟形勢低迷與銀根收緊同時來襲,北京、廣州城市的部分家庭燒掉「六個錢包」的全部積蓄後開始斷供,白岩松又在講述第二個故事:


《你想像的美國其實是中國》,在這本書的結尾中有一句話:「當下的中國,由於慾望,我們的人性處於退步的階段」。



不管我們怎麼理解這句話,至少20年過去啦,有一個明確的意思:美國人總是對的。


中國人保守的時候美國人縱慾,而等到中國人學會縱慾了,美國人又都傳統起來。

但中國丟失的是傳統代際延續的可持續,以及社會存款第一的國家積累。


留下的只是債,以及一個提前透支的「繁榮」。


可問題在於,看似同樣的理財方式,以及看似趨同的市場環境,為什麼美國老太太看起來總會先改變半步,而佔得贏面?


02


修昔底德陷阱百姓版


我們先說,為什麼,美國老太太總是贏面比較大?


我想,先要回答這個問題:錢是不是上帝?


修昔底德陷阱是這樣描述統治者與挑戰者之間的關係,代替與被代替。但他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玩法。


戰後的世界經濟有兩種重要的玩法,一個是市場經濟體系,一個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前者是公平的,但後者決定前者的財富流向,而美國又用印鈔機控制著後者。於是,在市場經濟體系下超發貨幣,成為日本、歐盟以及中國等等美國經濟挑戰者們,熱衷仿效的方式。可遺憾的是,它必須實現戰勝美國,重建全球支付體系,才能實現超發貨幣的外循環,讓各國百姓提你還債。


可很多年過去了,只有美元仍舊是唯一外循環的,而歐元也好、日元也罷,加上國際化中的人民幣,大都擺脫不了內循環的境遇,除了吃胖本國的GDP之外,它只是增加了不同國家百姓使用信貸之後的痛苦程度。


錢是不是上帝?


答案是肯定的,透支必然要償還,而假的繁榮也真不了。


修昔底德陷阱也有一個「百姓版」。


在中國,它叫美國老太太與中國老太太的故事,世界的第一個此類故事,應該是美國老太太與日本老太太的故事。


當日本國民還在用工匠精神實現日本經濟增長的奇蹟時,這個故事出現了。


那個時候,中國老太太還沒有存款,日本的家庭擁有6個錢包,而美國老太太只有信用卡。


如果白岩松是日本人,他也會把那個故事講給日本國民聽。



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這波「老太太」恰好是日本經濟騰飛的主力軍,被稱為日本經濟的脊樑。此後,推動日本房地產泡沫的,也是這一代人。

日本的房地產連續漲了20多年,正好就是戰後這批人成家立業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他們,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擁有穩定的工作,而且幾乎所有人都預期自己的工資將會繼續增長。


這個時候,房地產開始火熱,於是資金瘋狂湧入房地產中,在他們的眼中,世界一片光明,人人都像打了雞血一樣。


而這一切都結束於90年代。隨著政府開始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房地產泡沫應聲破滅,這代人大多數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從而進入了失去的30年。


這也就是美國老太太與中國老太太的前傳吧。



緊接著,這個故事就有了白岩松講的中國版。


只不過,這個故事還是拿老人說事兒,影響的是中國的一代年輕人。


2000左右,經過改革開放20年的努力,中國家庭的6個錢包殷實而穩健,實體經濟活躍,百姓吃苦耐勞。更可貴的是,整個中國,貨幣尚未超發,房價尚未起飛。


後來,為了度過1998年以來的經濟低迷態勢,中國把基建投資與房屋商品化從潘多拉的寶盒中釋放出來。白岩松又接著講了那個故事,刺激消費。


至於今天發生了什麼,我似乎不必再說了。

這個時候,相信很多即將真正成為老太太的中國中產階層想知道,美國老太太與日本老太太的故事,後來發生了什麼?


03


老後破產,與中年危機


「為了省錢,他們或者與所有朋友斷絕聯繫,或者生病捨不得就醫,萬沒料到,竟是這樣的晚年。」


——《老後破產:所謂「長壽」的噩夢》


這是NHK特別節目錄製的一檔紀錄片。錄製組以「金錢問題」為主軸,揭露「老後破產」在居住、生活、醫療、人際關係等面向中的各種影響。


今天的經濟學家會問,有房子,有年金,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數據顯示,全球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日本,孤身生活的老人逼近600萬,且約有一半人年收入低於生活保護標準。其中有70萬老人接受政府生活保護,另外200多萬老人只靠養老金生活,一旦生病或需要人照顧,要不斷動用積蓄來填補養老金不足,就容易陷入一種危機和焦慮。尤其在需要支付大筆意外開支時積蓄一旦不夠用,照舊有陷入「老後破產」的可能。



80歲的菊池女士年輕時條件頗為優渥,老伴幸夫先生有家建築公司,她一邊全職帶兒子,一邊幫他打理公司日常事務。而透支的生活,毀掉了她的晚年。

在償還完各類貸款後,進入晚年的菊池女士與丈夫只有退休金與一身病的身體。


老伴去世後,菊池為了省錢,只好降低護理等級和減少護理人員上門照顧的次數,全靠自己艱難度日。


這種現象,在中國可以稱之為「消費降級」,但如果步入老年,這種「降級」帶來的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如果沒有別國的鏡鑒,人們很可能認為這就是命運,但很少有人跳出來思考,這其實是博弈:在年青一代人心中吹起通脹的泡沫,經濟騰飛的假象,等到他們變老時與國家一同背負國家經濟不濟帶來的社會福利「斷崖」。


在日本,這叫軟刀子殺人,在中國,這叫溫水煮青蛙。



美國連同他們自己的國民其實也這樣玩,但他們總能度過危機,而把自己的危機,通過不值錢的美元甩給別人。


正如2008年,「美國老太太」才是金融危機的根源,但一邊借貸買房的年輕中國「老太太」們卻一邊為美國老太太買單。


這個單很可能越買越大,以至於美國老太太的故事導致日本「老後破產」,而在中國則可能直接導致「中年危機」。


相反,這麼多年過去,美國老太太還是那個美國老太太,優良的社會保障制度讓美國老太太不會因過度透支而懼怕破產。這才是本文的關鍵,現在我們學不來,以後也不好說。因為,中年危機,正發生在即將實現偉大復興前夜的中國。


04


我們該贏在何處?


如今,大約30、40年已經過去,吹起日本國家繁榮泡沫的一代人,已然品嘗到了苦果,也讓人們知道老一輩所說的先苦後甜,是有道理的。


可惜,在日本,日元依然是孫子,安倍經濟學還在發酵,許多中了超發貨幣「鴉片」毒癮的國家,根本停不下腳步。


這個時候,不管再怎麼講述美國老太太的故事,也很難喚起日本年輕一族的任何慾望,與之對應的是渡邊太太——一群理財能力超高的家庭婦女。



有人問我,為什麼日本要把女性培養到研究生畢業,卻直接回家去做全職太太?


我回答說,第一,聰明的女人會把高智商傳給下一代,同時也會把財富傳給下一代。只有這樣,才不會重蹈前一代「日本老太太」的覆轍。


報道說,渡邊太太們一邊做飯,一邊看著匯率,他們不再相信本國貨幣,更不相信房價,而是相信在不停動態的匯率中,尋找實實在在的利差!

美國老太太的故事還會講給下一個挑戰者國家的年輕人,直到他們真正成為老太太。


而NHK電視台的節目,已經在日本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效果。



從個人角度來講,養老是一個永遠都需要考慮的事情。


可以說,管理財富,對於任何一國的年輕人,中年人而言,都必須知道,可持續經營在未來會成為一門必修課,哪怕是先苦後甜。比如,即便是資產過千萬的老人,也在依靠吃老本活著,這是不對的。


當一個國家的存款利率開始轉向為零甚至為負時,當市場上的房價開始下行,房屋開始有價無市時,這個時候就是「透支」出來繁榮走向拐點的前兆。


國家還可能追加印刷貨幣,但經濟體的萎縮也會隨之加速,直到價值的難產,貨幣的通脹。到那時候,我們才會知道,錢是不是上帝,以及哪一種錢才是真正的上帝。



對於中國的70後、80後來說,顯然還沒有日本老太太幸運,還沒有積累起足夠的財富、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就已經深陷中年危機。但是,只要還沒退休,就有能力跟上通脹,控制過度的信貸消費,依靠年輕時的投資為老後的生活打下基礎。


比如買到了2008年的美股,買入美國的指數基金或者投資共同養老金,或者買到核心地區的房產,香港的保險,並遠離炒幣、傳銷等各種暴發美夢。


那麼再過20年,你的投資收益或許能夠極大得緩解生存的壓力。


老有所依,可依者誰?


無非是投資年輕時的自己,和自己年輕時的投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谷趨勢 的精彩文章:

割裂的北上廣:移民剛需連公積金都歧視,土著動遷卻早已身價翻倍!
2000億徵稅大棒落下之前,美國「主動」提議和中國重開談判,到底發生了什麼?

TAG:智谷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