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的輝煌成就,為何被算在關羽名下,這則成語故事背後有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發生在官渡之戰期間,主人公是關羽。原文如下:
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文丑沿河趕來。忽見十餘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雲長也,大喝:「賊將休走!」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曹操在土阜上,見關公砍了文丑,大驅人馬掩殺。河北軍大半落水,糧草馬匹仍被曹操奪回。雲長引數騎東衝西突。正殺之間,劉玄德領三萬軍隨後到。前面哨馬探知,報與玄德云:「今番又是紅面長髯的斬了文丑。」玄德慌忙驟馬來看,隔河望見一簇人馬,往來如飛,旗上寫著「漢壽亭侯關雲長」七字。玄德暗謝天地曰:「原來吾弟果然在曹操處!」欲待招呼相見,被曹兵大隊擁來,只得收兵回去。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袁紹與曹操在延津一帶激戰。袁紹派大將文丑發動進攻,曹操採納謀士荀攸的建議,全軍佯裝兵敗撤退。文丑緊追不捨,落入圈套。不料文丑勇猛異常,曹軍將領張遼和徐晃不敵。眼看精心策劃的伏擊戰即將失敗,關羽及時趕到,一刀要了文丑的命。此時,劉備率三萬大軍出現,發現了關羽,心中感慨萬千。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關羽在萬軍叢中的英姿,叫做「東衝西突」,意為意為四處衝鋒突擊,形容作戰勇猛。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曹操與袁紹在白馬和延津地區爆發激戰,這是歷史的真實。在白馬一役中,袁紹派出的大將是顏良。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由此可見,顏良的確是死在關羽的手中。
那麼,文丑是否也是被關羽所殺呢?答案是否定的。曹操與文丑之戰見於《三國志·武帝紀》中是這樣記載的:「紹騎將文丑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後至。諸將復白:『可上馬。』公曰:『未也。』有頃,騎至稍多,或分趣輜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馬。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丑。」而在《三國志·徐晃傳》中則說:「(徐晃)又從破顏良,拔白馬,進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將軍。」由此可見,文丑之死與關羽並無關聯,他是死在徐晃之手,徐晃也因此被晉陞為偏將軍。
至於說到關羽誅文丑這個故事的來源,其實也不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首創,而是在宋元時期民間藝人的創造。早在元代話本《三國志平話》中,文丑就已經是關羽的刀下鬼了。該書是這樣描述的:
文丑引軍前行,與曹軍對陣。文丑叫曰:「胡漢出馬!」關公不打話,便取文丑。交戰都無十合,文丑敗,撥馬走。關公怒曰:「焉能不戰!」急追三十餘里,至渡口,名曰官渡。至近,關公輪刀,關公誅文丑,覷文丑便砍,連肩卸膊,分為兩段。文丑落馬死。
為何文丑之死會掛在關羽名下,其目的也是顯而易見的。從宋元時期開始,關羽形象受到熱捧,成了武勇和忠義的代名詞。因此,民間藝人們才將文丑之死的歷史記載加以改編,故此才有了「斬顏良誅文丑」這一精彩篇章。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
※趙雲前來投靠時,公孫瓚還心存疑惑,為何數月後局勢發生巨變
※曹操的幕僚不好當,稍有過錯會挨打,有人被迫帶著毒藥上班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