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處理南京教址案,為何三招就讓洋人服服帖帖?

李鴻章處理南京教址案,為何三招就讓洋人服服帖帖?

在清末,能人不少,曾國藩算一個,袁世凱更算一個,曾國藩和李鴻章是師生關係,而袁世凱,在見過李鴻章以後,覺得自己渺小了,認為自己那點本事不值一提,從此變得謙遜和自知之明多了。

當時的晚清如即將沉沒的一艘巨艦,毫無生氣,面對洋人的咄咄逼人,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由於缺乏對洋人的了解,對待在中國傳教的洋人,中國民眾興起一股搗毀教堂之運動,很多教堂被付之一炬,傳教士被殺的殺,趕跑的趕跑。

洋人不幹了,此起彼伏找清廷算賬。

晚清朝廷軟弱啊,面對洋人的強硬,只有招架之功,最後只能找人妥善處理,當然,處理這樣棘手問題,只能找能人。

曾國藩於是當仁不讓被指派處理天津教案。

可是曾國藩太實誠了,凡事講究「誠」字,很快被洋人摸清了朝廷恐懼症,經過一系列的談判周旋之後,朝廷最信任的曾國藩,在處理天津教案上徹底翻船,差點毀了一世英名。

華為 Mate 9 4GB 32GB版 月光銀 移動聯通電信4G手機 雙卡雙待

¥2899.00

而李鴻章在處理南京教址案上,採取了完完全全的拖延之策,策略有以靜制動,有主動出擊,最後在完全的心理優勢下談判獲得了利益最大化。

首先,李鴻章擺起了架子,傳教士來找李鴻章,得到的回應是:李大人心情不好,不見外客。傳教士們只能整天在門外大吵大嚷,這一天、兩天、三天還可以,要說一月、兩月、三月都這樣,那不得累死。

傳教士們被磨得銳氣盡失,連說話的勁都沒了,李鴻章向他們傳遞了一個信息,別盛氣凌人,我李鴻章不吃你們那一套。

第一步以靜制動獲得成功,李鴻章開始下一步,那就是主動出擊,他召見教址案相關洋人,還沒等洋人開口,李鴻章已經怒不可遏,他火冒三丈將一摞狀紙直接砸到幾個洋人臉上。

原來,李鴻章早就收集洋人相關不法行為的證據,待收集到足夠證據後,李鴻章和洋人根本不談教案相關事宜,只說洋人在中國的不法行為。

洋人目瞪口呆,半天回不過神來,本來以為占理,結果變成了自己違法犯罪的對質。

洋人徹底懵了。

面對懵逼了的洋人,李鴻章順利實施第三部計劃,談判壓價。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只給洋人在僻靜的地方找一塊地,讓洋人自己重建教堂。

南京教址案,本就可大可小,在李鴻章的處理下,就這樣悄無聲息,潤物細無聲了。

李鴻章確實是睿智,但是在睿智的外衣下,李鴻章內心是強大的,在自我人格上,李鴻章不但在心理上與洋人平等,甚至強壓洋人一頭,沒有絲毫恐懼。

相比清朝其他官員,遇到洋人戰戰兢兢,缺乏獨立人格,變得不堪一擊。

現在看起來,李鴻章的「方法論」在其強大精神底蘊的烘托下,才會變得精彩,變得豐富,讓後人關注和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釗說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聆聽槍炮聲片刻,斷定:是敵主力渡海途中風停命令:只許進

TAG:釗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