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家孩子吳觀岱,為學畫被趕出家門,得貴人相助,成江南名畫家
自古以來,學畫之人,若非出身達官貴胄,其創作的經歷就定有一番堪稱坎坷的過程。或經歷家貧的痛苦,或遭受無故的蔑視,要想有所成就,這種坎坷就越頻繁和深重,就越是一種磨練。
清末民初畫家吳觀岱,就是深受貧窮的傷害,在家人的非全力的支持下,最終有所成就的畫家典範。
清朝同治元年,吳觀岱出生。他生在無錫城一個貧寒的市民家庭。家庭貧寒,自然也就沒上過正規的學堂。他文化素養不算高,但卻有天生俱來的對於繪畫的喜愛。
無師自通,就是憑著這股喜愛繪畫的創作激情,他完成了自己最初的繪畫啟蒙。他為了去附近看畫(習畫),而耽擱了不少時光。家人以為他無所事事,在他20歲的年紀,非要把他送到醬園去當學徒,年紀輕輕的吳觀岱雖不是天生叛逆的孩子,在這件事上,卻十分堅持己見。
家人覺得丟了面子,一氣之下,將他趕出家門!
這時,吳觀岱自然還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他就索性寄居在鄰居家——這鄰居也是熱心腸的好人,兩家關係也不差。聽說他是因喜歡畫畫而被趕出家門的,索性鄰居就考一考他——從自家的書房拿出一幅名畫讓他臨摹,半天下來,文從沈夢了解,鄰居看時,大吃一驚,並未曾聽說過畫名的吳觀岱卻已經能將畫作臨得維妙維肖了。
鄰居認為吳觀岱是個繪畫能才,他主動和吳的父親商量,看能不能讓小吳拜師學畫,並以此為生呢。結果,並不如意,吳的父親,並非通情達理的文化人,他甚至認為「學畫,未必能維持生計;況且,兒子(吳觀岱)並不一定能夠成功!」
鄰居並未氣餒,就拐到不遠處吳觀岱的叔父家,主動談起同一個事兒。吳觀岱的這位叔父還算和善,欣然同意了這個建議,為小吳找了一位鄉里的畫家,並承擔起了小吳的學習費用。
然而,學習時間不長,吳觀岱再次因為一些矛盾無法繼續學畫了。具體矛盾是什麼呢?
傳聞,小吳的老師因為一枚銀元和他的叔父起了爭執。夾在兩人中間,還是為了自己學習的事兒,他覺得面子不好過,就悄悄離開了!
然後該怎麼辦呢?
這時的吳觀岱,繪畫技藝基本精熟了,但他自覺還不夠紮實,就要繼續想方設法來提高自己。
怎麼辦?繼續創造條件學畫。他的思路是,去裱畫店觀察、學習繪畫佳作,然後背臨——最後把作品賣出去。
這樣,剛開始還行,但不久,他的舉動就被裱畫店老闆看穿了。為了自己的生意,當吳觀岱再次來店時,老闆將小吳攔在了門外,說:我的裱畫,都有了背臨版本,畫家會責怪我的,你以後別來看畫了!
吳觀岱的創作激情,再一次被殘酷的現實之水澆滅,好在,這時,他雖然沒有繪畫名氣,但十多年的創作底蘊,已經讓他有了極強的繪畫功夫!
既然,臨畫不成,那何不創作呢?
吳觀岱就這麼想的,雖然還很年輕,30歲左右,他就在無錫城裡開始賣畫,技藝越來越完備……久而久之,也漸漸畫出了些名堂。
也許,正如有人所言,「苦盡必有甘來」、奮鬥必有成績。
某一天,當地一家錢莊籌備開業,大廳里,掛了一幅吳觀岱的作品。四面八方前來道賀的客人,看到作品,均嘖嘖讚歎。其中一位名士,看見作品,仔細觀摩了良久,不久就親自約見了吳觀岱。
這位名士,名叫廉泉,是精通書畫的文化名人,他也是吳觀岱的伯樂。他和吳觀岱建立起了良好的友誼,多方資助他的繪畫事業,並在自己進城為官之際,也邀請吳觀岱進了京。
正是廉泉,讓吳觀岱的人生,有了更為開闊的視野:他有機會進入清宮,為光緒皇帝創作課本繪畫故事;他有了閑錢,常周濟窮困的畫友;他有機會進入北京大學,講繪畫的學問……
在晚年,吳觀岱回到了家鄉,前來求他作品的人絡繹不絕,但他惜墨如金、不輕易下筆,讓許多人,碰了壁。
這,並不是說他為人如何功利,他只是在創作上不將就。
他喜歡收徒、提拔後進不遺餘力。因為學生多,知道他的人也多,他也被稱為「江南老畫師」。在當地的晚輩畫家中,諸健秋、秦古柳都曾聽過他的課,從這一點看,他可謂是「開一地風氣」的領軍人物!
看到這裡,吳觀岱的繪畫人生基本敘述清楚了。我們也可以大致了解,像他那樣的人,能有最終的成就是多麼不容易啊,除了天生的聰明和刻苦的勤奮,一個扶持他的人又是多麼重要啊。
說到這裡,多麼希望世上多些「廉泉」,那些真正有實力的畫家,才不至於被埋沒!
※83歲貴州書協原主席戴明賢書法不俗,網友:他不賣字,小心失望
※莫言書法一亮相,賈平凹書法又「無故」躺槍,是什麼道理?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