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臨清與《金瓶梅》的歷史淵源

臨清與《金瓶梅》的歷史淵源

原標題:臨清與《金瓶梅》的歷史淵源


千年運河,曾承載著魯西臨清的繁榮,今日水退船隱,只留下歷史追尋的故人往事。悠悠京腔、運河鈔關、鰲頭磯、舍利寶塔……仍然留下謎一般的印記。明代以後,臨清繁忙的交通運輸、繁華的商業經濟、活躍的人口流動、數量眾多的休閑服務場所、奢靡的風俗習尚,都為市井休閑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深厚土壤,也使其成為《金瓶梅》作者創作傳奇故事的主要背景城市。


對臨清的真實寫照


《金瓶梅》第九十二回,陳敬濟湊齊五百兩銀子前往臨清販布,小說首次正面描述臨清:這臨清市上,是個熱鬧繁華大馬頭去處,商賈往來之所,車輛輻輳之地,有三十二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


這裡的「三十二」「七十二」之數,當屬虛指,並非實際數目,意在點出臨清在明末的繁華與奢靡。這與歷史上的臨清作為北運河咽喉要衝的地位以及「戶列珠璣,家陳歌舞」的盛景遙相符合。明代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過臨清時,也曾留下「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檣萬斛來」的詩句。據史料記載,明萬曆年間,臨清僅布店和緞店即達百餘座之多。至於南北商船往來之密,宴飲珍饈之頻,商鋪碼頭之多,構欄娼寮之盛,歌舞管弦之喧,《金瓶梅》中多有描繪,茲不備述。


反映臨清市井生活


臨清運河沿岸熱鬧繁盛景象和社會習俗,為產生於明萬曆年間的古典文學名著《金瓶梅》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以《金瓶梅》(詞話本)為例,書中寫了主食、菜肴、糕點、酒、茶、乾鮮果等多達三百餘種,有五十餘種麵食至今在臨清多有流傳。如「炊餅」(燒餅)、「黃米面棗兒糕」、「烙餅」、「壽桃」、「玉米面鵝油蒸餅」、「蔥花羊肉一寸扁食」、「粽子」、「冷糕」(切糕),還有「花糕、包子、饅頭、元宵、麻花」等,都是臨清人常吃的麵食。「炸醬麵、溫面」,更是臨清人喜愛的飯食之一。這些一起構成了一幅市井生活的畫卷,幾多風流餘韻讓人回味。到臨清品燒麥,看《金瓶梅》描寫的風土人情,別有一番滋味。


與臨清運河閘的淵源



《金瓶梅》第八十一回寫到:「一日到臨清閘上,這韓道國正在船頭站立,忽見街坊嚴四郎從上流坐船而來,往臨江接官去了。」而書中第九十二回又寫到:「楊大郎收拾行李,前往臨清尋缺貨去,有日到於臨清,這臨清閘上,是個熱鬧繁華大碼頭去處,商賈往來、船隻聚會之所,車輛輔輳之地,有三十二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樓。」從這兩段的描寫可以看出,《金瓶梅》作者筆下的臨清運河閘繁華之至。

根據《臨清州志》記載,元代元至26年(1289年)開鑿會通河,設閘分流,元至30年(1293年)在臨清境內共建閘四座。到了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重新修建了頭閘和二閘,時至今天,二閘仍然保存比較完好。臨清運河二閘現在是整個大運河上現存元明兩代最為完整的水閘。從上述歷史資料可以得知,臨清閘的確是運河上的一個重要地帶,《金瓶梅》的作者對這裡用稍帶誇張的文字描寫也不足為奇了。


提及地位顯赫的臨清鈔關



《金瓶梅》第四十七回寫到:「苗青夥同船夫殺害主人苗天秀後,另搭船隻,載止臨清碼頭,鈔關上過了,發賣貨物不提。」第五十八回寫到:「西門慶生日這天,胡秀遞上帳書稱,韓大叔在杭州置了一萬兩銀子的貨物,現直抵臨清鈔關,缺少上稅鈔銀兩,討了銀兩方才納稅起腳……」第五十九回中提到:「西門慶差人給臨清鈔關的錢老爹寫去一封信,又送上五十兩銀子。」


據《臨清州志》記載:「明朝宣德四年設關,宣德十年,朝廷在臨清設立戶部榷稅分司,作為中央駐臨清的派出機構,以督關稅。」在明朝萬曆年間,也就是《金瓶梅》一書問世的時間段里,臨清鈔關的商稅位於全國八大鈔關之首,高於北京的崇文門和江南富庶之地杭州。從以上描述中我們可以得知,當時臨清鈔關的地位有多麼重要。《金瓶梅》的作者反覆提到臨清鈔關也就不足為怪了。

臨清方言仍在使用



《金瓶梅》第一回中寫潘金蓮抱怨嫁給武大郎時,這樣說:「原來這金蓮自嫁武大,見他一味老實,常與他合氣。」「合氣」就是鬧彆扭、發生口角之爭,是臨清至今經常流行的口頭方言。而第二回寫武松和武大郎告別的時候,曾經用到「盤纏」、「約莫」這樣的字眼,現在臨清民間辦喪事時,還有「送盤纏」之說,而「約莫」在臨清方言中就是大約、估計的意思。


《金瓶梅》一書詳細記載了明清時期的市民的休閑活動內容和活動場景,記載了那個時候臨清在市井休閑方面的繁榮和獨特性。除了上述例子之外,《金瓶梅》中出現的方言、習俗,在臨清街頭隨處可見,所以說,在臨清民間的言談中,依舊能找到《金瓶梅》書中的影子。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臨清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臨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