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等於零:吳冠中《梅林》1062萬港幣成交!
2018年10月1日上午,吳冠中《梅林》以320萬港幣起拍,900萬港幣落槌,加傭金1062萬港幣成交。(拍前估價:HKD 4,000,000-6,000,000 )
吳冠中 1995年作 梅林 鏡心 69×138cm
筆墨等於零
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
我國傳統繪畫大都用筆、墨繪在紙或絹上,筆與墨是表現手法中的主體,因之評畫必然涉及筆墨。逐漸,舍本求末,人們往往孤立的評論筆墨,喧賓奪主,筆墨倒反成了作品優劣的標準。
構成畫面,其道多矣。點、線、塊、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無窮氣氛。為求表達視覺美感及獨特情思,作者可用任何手段:不擇手段,即擇一切手段。果真貼切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心感受,成為傑作,其畫面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或曰線、面,或曰筆、墨,或曰X X,便都具有點石成金的作用與價值。價值源於手法運用中整體效益。威尼斯畫家委羅內塞(Veronese)指著泥濘的人行道說:我可以用這泥土色調錶現一個金髮少女。他道出了畫面色彩運用之相對性,色彩效果誕生於色與色之間的相互作用。因之,就繪畫中的色彩而言,孤立的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無所謂優劣,往往一塊孤立的色看來是髒的,但在特定的畫面中它卻起了無以替代的作用。孤立的色無所謂優劣,則品評孤立的筆墨同樣是沒有意義的。
屋漏痕因緩慢前進中不斷遇到阻力,其線之軌跡顯得蒼勁堅挺,用這種線表現老梅干枝、懸崖石壁、孤松矮屋之類別有風格,但它替代不了米家雲山濕漉漉的點或倪雲林的細瘦俏巧的輕盈之線。孰優孰劣?對這些早有定評的手法大概大家都承認是好筆墨。但筆墨只是奴才,它絕對奴役於作者思想情緒的表達。情思在發展,作為奴才的筆墨的手法永遠跟著變換形態,無從考慮將呈現何種體態面貌。也許將被咒罵失去了筆墨,其實失去的只是筆墨的舊時形式,真正該反思的應是作品的整體形態及其內涵是否反映了新的時代風貌。
豈止筆墨,各種繪畫材料媒體都在演變。但也未必變了就一定新,新就一定好。舊的媒體也往往具備不可被替代的優點,如粗陶、宣紙及筆墨仍永葆青春,但其青春只長駐於它們為之服役的作品的演進中。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價值等於零。
——摘自《吳冠中全集IX》,湖南美術出版社,長沙,2007年,第64頁筆墨等於零
「紅間綠,花簇簇」,「萬綠叢中一點紅」,古人在綠葉紅花或其他無數物象中發現了紅與綠的色彩的抽象關係,尋找構成色彩美的規律。
——摘自吳冠中〈關於抽象美〉
這件《梅林》作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這個階段是吳冠中藝術風格的轉折期,他的作品一反八十年代時的簡約和抒情性,愈加繁密厚重,畫中的物象從半抽象走向純粹的抽象,筆意也顯得更為自由放縱,不拘一格。乍看上去,作品《梅林》的表現方式和色彩搭配類似西方現代抽象表現主義油畫的常見形式,但是承載作品的形式卻不是抽象表現主義常用的油畫,而是傳統的中國水墨,並且墨色上有豐富的變化,這正是吳冠中對中國水墨加入了形式美和抽象美的更新改造,也是他所開創的獨特的藝術風格。
吳冠中主張「風箏不斷線」,認為藝術應當讓大眾看得懂,但他倡導「藝術家要研究抽象美,有對抽象美的認識,藝術作品才會有強烈的形式美感」。乍看上去,作品〈梅林〉的表現方式和色彩搭配類似西方現代抽象表現主義油畫的常見形式,但是承載作品的形式卻不是抽象表現主義常用的油畫,而是傳統的中國水墨,並且墨色上有豐富的變化,這正是吳冠中對古老的中國水墨加入了形式美和抽象美的更新改造,也是他所開創的獨特的藝術風格。
作品〈梅林〉的整幅畫面底色為淡墨的灰色,淡墨之上用濃墨表現出填滿畫布的茂密的枝葉,正朝著各個方向恣意生長,並向著畫面之外伸展;墨色間跳躍著點點留白,並點綴著大量綠色、黃色、粉色等斑斕的色點,頗有波洛克式抽象表現主義的風格特色。作品的筆觸時而厚重時而輕巧,墨色層次豐富且濃淡相宜,收放自如。層次豐富的畫面彷彿風吹動層層疊疊的樹梢,將透過林間枝葉間隙而灑落滿地的陽光攪亂成一地斑駁,充滿動感和活力。
※全世界僅有100件!五大名窯中最神秘的品種!
※這項技術領先於世界,震撼人心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