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傅雷: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

傅雷: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

不見不散!

圖 | 網路

編輯 | 吾空

經典誦讀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著名的《傅雷家書》。我們先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一遍:

藝術是你的終身事業,藝術本身已是激動感情的,練琴時萬萬不能再緊張過度。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里著眼,馬拉松賽跑才好。你原是感情衝動的人,更要抑制一些。

彈琴自然要投入感情,對那些練琴隨意,完全不投入感情的人而言,當然不能教他節制感情,而應該投入。但是,過猶不及,在練琴中過度投入感情也是不行的,應該教以節制感情。

從傅雷給兒子傅聰的信來看,教以節制感情更多的不是出於音樂本身的考慮,而是出於身體健康的考慮。長期處於精神緊張之中,是很傷身體的。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由藝術發泄人的情感亦當有度有節制。這也是一種人生修養。

從這幾封信中的諄諄告誡,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這位父親不只是關心兒子的琴藝,更關心他的身體健康和品德修養。早年傅聰前往波蘭學習時,父親傅雷的臨別贈言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傅聰銘記父親的教誨,刻苦磨練琴技的同時,更不忘做人。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藝術是你的終身事業,藝術本身已是激動感情的,練琴時萬萬不能再緊張過度。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里著眼,馬拉松賽跑才好。你原是感情衝動的人,更要抑制一些。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詩歌賞讀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古代文人為了博取功名,身處異鄉,恰逢秋日,心思難免悲苦。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唐代詩人馬戴的《灞上秋居》。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卧郊扉久,何門致此身。

灞原上已經風停雨定,傍晚時只見雁行頻頻。落葉紛紛的異鄉之樹,寒燈閃閃獨照不眠人。寂靜的空園白露滴滴,隔壁野僧是我的近鄰。寄居郊外柴門已很久,不知何門能進用此身?

灞上,古代地名,也稱「『霸上」,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因地處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名的人多寄居此處。灞上為作者來京城後的寄居之所。作者進身無門,困居於此,有感於秋節變換,身世落寞,作此詩慰藉愁情。

馬戴,唐代詩人。會昌年間進士,與賈島、姚合為詩友。擅長五律。此詩純寫閉門寥落之感。整首詩篇好似一幅形象鮮明、藝術精湛的畫卷。畫面上首先展現的是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撩人愁思的秋風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來,在暮靄沉沉的天際,接連不斷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飛過。連番的風雨,雁兒們已經耽誤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風停雨歇,得趕在天黑之前找到一個宿處。這裡用一個「頻」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聯想起雁兒們急於投宿的惶急之狀。古人每見雁回,易惹鄉思。

接著畫卷的景象則由寥廓的天際漸漸地轉到地面,轉到詩中的主人。只見風雨中片片黃葉從樹上飄落下來,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個旅客正獨對孤燈,默默地出神。「落葉他鄉樹」這句,很值得玩味。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在他鄉看到落葉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觸。自己羈留異地,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故鄉東海(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滲透在這句詩的字裡行間。

「寒燈獨夜人」,一個「寒」字,一個「獨」字,寫盡客中凄涼孤獨的況味。不難想像:一燈如豆,伴著一個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而詩人孤獨凄苦的心情也隨之更進了一層。「寒」與「獨」起著相互映襯的作用:由寒燈而顯出夜長難捱,因孤獨而更感到寒氣逼人。

五、六兩句讓畫卷再向下推移,它不僅顯示了更大的空間,更細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現了詩人的心境。這時夜闌人靜,連秋蟲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葉上的響聲,一滴接著一滴,雖很微弱,卻很清晰。這句「空園白露滴」用的是以「動」烘托「靜」的手法,比寫無聲的靜更能表現環境的寂靜,露滴的聲音不但沒有劃破長夜的寂靜,反而更使人感到靜得可怕。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就沒有什麼比這更寂靜的了。

下一句「孤壁野僧鄰」同樣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說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單無依,卻偏說出還有一個鄰居,而這個鄰居竟是一個絕跡塵世、猶如閑雲野鶴的僧人。與這樣的野僧為鄰,詩人的處境的孤獨就顯得更加突出了。

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進一步寫出了詩人的心境:秋夜孤房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正說明他思潮起伏,長夜無眠;而所與為鄰的只有一個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經被拋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結束這種生涯。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詩的最後兩句也就與前面的描寫自然銜接起來,不顯得突兀。

最後兩句直接說出詩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為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身之階,因而這裡率直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獨,懷才不遇的苦悶和求取官職希望渺茫的無奈。

這首詩寫景,都是眼前所見,不假浮詞雕飾;寫情,重在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呻吟。因此,儘管題材並不新鮮,卻仍有相當強的藝術感染力。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體會詩人秋日心境的凄涼: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卧郊扉久,何門致此身。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講 師 簡 介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近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書 院 地 址

武漢總院

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1153號解放公園內

海南分院

海口市美蘭區和平大道66-58號

重慶分院

重慶市涪陵區興華西路40號

上海分院

浦東新區楊高中路2108號天物空間541室喜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教是最好的學習辦法,寫是最佳的解讀方式,創造是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
都說水火不相容,《易經》偏告訴我們水火「既濟」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