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蘭竹石創作:格調、氣韻與意境

蘭竹石創作:格調、氣韻與意境

幽蘭(古琴)

 不可不知的中國民樂

Pure Music 

00:00/10:12

本素材摘錄自嶺南美術出版社《蘭竹石畫法大全》,莫各伯著,節選網路共享內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插圖為鄭板橋作品,為小編隨意插入,圖文無關。

生活是一切藝術創作的源泉,到生活中去寫生,到生活中去觀察、感受,是提高作品質量的重要途徑。在有了基本功的基礎之後,一定要抓好向生活討教這一環節。蘭竹石作品的創作除了要注重構圖、基本功和深入生活之外,還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1.格調

清代汪之元在《天下有山堂畫藝》中說:「墨竹之法,只有兩途,不入雅,便入俗。雅者有書卷氣,縱不得法,不失於雅,所謂文人之筆也。俗者有市井氣,如山人墨客,僧道行家之習氣耳。即使百法具備,終令俗病莫療。古人云:『唯俗不可醫』,信矣。」

畫蘭竹,有一個避免匠氣、避免俗氣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多讀書,學習詩詞,學習書法,提高藝術修養,陶冶情操。這些都是畫外功夫。要使畫無匠氣,首先要人無匠氣;要使畫無俗氣,首先要人無俗氣。淡泊寡慾,品德高尚,志趣脫俗,胸羅萬卷,揮毫落墨,自能超逸,書卷氣亦在其中,藝術格調自能高雅。

2.氣韻

中國畫「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未能是「氣韻生動」。畫蘭竹石也要特別注意氣韻問題。清代蔣和在《寫竹雜記》中說:「花木正面如與人相迎,亦亦然。凡畫竹一枝之葉,有陰陽向背,左右顧盼,上下相生。一竿之枝葉迎面(葉可掩竿)後面,左右兩面,上面下面。一幅數竿,有賓主,有掩映,有補綴,有襯貼,有照應,有參差,有烘托。得此法者,不論繁簡看去俱八面玲瓏。」這段話談到了處理畫面的整體關係,互為照應,顧盼有情,是氣韻生動的一個方面。

元代李息齋在《竹譜》中說:「凡濡墨有深淺,下筆有重輕,逆順往來,須知去就,濃淡粗細,便見榮枯。乃要葉葉著枝,枝枝著節。山谷云:『生枝不應節,亂葉無所歸。』須一筆筆有生意,一面面得自然。四麵糰欒,枝葉活動,方為成竹。然古今作者雖多,得其門者或寡。不失之於簡略,則失之於繁雜,或根干頗佳而枝葉謬誤,或位置稍當而向背乖方,或葉似刀截,或身如板束,粗俗狼藉,不可勝言。其間縱有稍異常流,僅能盡美,至於盡善,良恐未暇。獨聞湖州挺天縱之才,比生知之聖,筆如神助,妙合天成。馳騁於法度之中,逍遙於塵垢之外,縱心所欲不逾準繩,故一依其法,布列成圖。庶後之學者,知所當務焉。」他強調了法度與氣韻的關係。首先要知法度,但又不要為法度所囿,逍遙於污垢之外,筆筆有生意,神采飛揚,氣韻生動,這樣才能做到既能盡美,又能盡善。

3.意境

作畫不只是對自然的描摹,還要有作者的立意和感情,要表現出特定的境界,使觀者意想浮游,情為之動。寫竹也是如此,或雄渾、或清逸、或豪放、或疏淡,皆有情致;或篩風弄月、或蓄雨含雲、或迎日舞雪,各有態度;或如高人吟詩,芳天和暢;或劍戟森然,直氣懍懍;或瑤台緩步,羅綺驕春;或風展湘裙,神韻瀟洒。元代張退公云:「葉要輕重相間,枝宜高下相得。得之心,應之手,心手相迎,則無不妙矣。」

4.創新

蘭竹創作有遣興性的創作,有應酬性的創作,也有刻意經營,力求創新的創作。

新,首先是思想境界上的新,作者的立足點,旨趣和審美觀念上都應有別於古人,要排除古代文人畫中消極的思想因素,要有向上的精神,要融入新的思想和情趣,才能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其次是要表現出時代感,體現出時代精神,賦予現代的觀念與意識。再次是構圖形式、畫面處理及技法表現上要有新意,要有新的手法。

創新必須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離開傳統而奢談創新那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所以,對於傳統,首先是學習,其次是批判,最後是超越。創新是對傳統的超越,不僅是不同於古人,而且要高於古人。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圖文教程:李曉明老師工筆牡丹《煙籠翠》畫法步驟
圖文教程:工筆荷花花冠畫法

TAG:國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