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百里和八百里加急有什麼區別?真相沒人信,五百里是極限

六百里和八百里加急有什麼區別?真相沒人信,五百里是極限

在許多古裝影視劇中,官員送東西時常常說「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那麼這兩者有沒有什麼區別呢?他們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真的能日行八百里嗎?

這就得從古代的驛站說起,驛站是古代為傳遞軍事情報人員休息和換馬的地方,那個年代沒電話,傳遞信息只能靠人,交通工具就是馬,跑長途就需要換馬,跟車加油差不多。

其實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類似的機構,那個時候傳遞信息用狼煙,比如「烽火戲諸侯」,就是點狼煙發布緊急軍情,招人來救援,中可以看做是最早的「驛站」。

在漢朝的時候,就有了國家設立的驛站,大概是每隔30里一個,這是屬於軍事工程,直接歸太尉管轄,到了唐朝時候進一步發展,驛站出現三種驛站,分別是水驛站、陸驛站和水陸兼辦三種。

唐朝鼎盛時期,有驛站1639個,人員2萬多人,平均下來每個驛站10餘人,這些驛站的人員除了傳遞信息外,還要負責照看馬匹,對於馬的狀況要及時報告,更不能私自減少馬匹。

對驛卒的管理也很嚴格,一旦出現遲到輕則杖刑,重則砍頭,驛站所傳遞的軍事情報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作戰的消息,一種是發生叛亂的消息,都是影響國家穩定的大事。

一旦遇到這樣的事,事發地的官員就要立即傳遞消息到皇帝那,或是皇帝的批示要立即送到地方上,這就要求驛站和驛卒配合傳遞情報,以實現最快的傳遞。

至於具體有多快?也是有規定的,以清朝為例,軍機處的公文會進行標註「馬上飛遞」,通常是日行300里就行,此外還有四百里、五百里和六百里,甚至還有八百里。

這不禁讓人懷疑,即使在不停換馬的情況下,以馬的速度來說一天內真的能跑六百里乃至八百里嗎?在古代有這樣的佐證嗎?不妨在史書中找一找,先來看看盛唐。

如安祿山起兵造反,這絕對是一個十分緊急的軍情,當時距離京城3000多里,唐玄宗是6天後才得的消息的,也就是說驛卒每天也就走500里左右,並達不到六百里,更別說八百里了。

再來看看宋朝的岳飛,宋高宗用12道金牌把岳飛召回去,其傳遞金牌的速度也每天500里左右,《夢溪筆談》中就是如此記載的,也稱其為「十萬火急」,五百里大概是馬速的極限了。

此外在《夢溪筆談》中還記載了,驛站傳遞分為三等,分為步、馬和急遞三等,日行四百里就已經是軍事情報的速度了,至於六百里、八百里也只是形容事情緊急程度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獨家故事 的精彩文章:

笑面虎毛人鳳為官的秘訣,靠這三個字,不惜娶一個有夫之婦
一輩子獻身原子彈,他經歷45次核爆炸,死後成全軍掛像英模

TAG:獨家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