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儷情深 從戰火走到白首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老兵檔案/
張文輝,94歲,生於山西長治,現居四川成都,原四川省軍區自貢軍分區司令員。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歷任八路軍抗日軍政大學學員、八路軍129師戰士、排長、連長、隊長、副大隊長、科長、副團長等職務,參加過百團大戰、黃崖洞保衛戰等著名戰役。晚年著有《生命里的歌》系列回憶錄。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韓雨霽 攝影 劉陳平
軍營數十載,戰功卓著。但在張文輝家中,最顯眼的不是勳章,而是掛於牆上的一張張黑白照片。照片中女子身穿軍裝,名叫王林,陪伴他從抗戰、解放,一路走到白頭,是共患難的戰友,亦是相濡以沫的妻子。
1942年,太行山一帶,除了遭遇日軍侵襲外,天災不斷,不少百姓流離失所,年僅10多歲的王林就在其中。由於遭遇災難,王林的父親和妹妹相繼身亡,她只能逃命到在太行山附近,所幸遇到了打游擊的八路軍隊伍保住了性命。也是在這裡,有了張文輝和王林的第一次見面。
1944年,王林在第二野戰軍女子大學一大隊三中隊任班長,通過別人的介紹,張文輝與王林相知相愛,不久便向部隊打了報告,在抗日戰火中結為夫妻。
「此後,我們一起經歷過大別山艱苦生活,也一起迎來抗戰勝利。」張文輝微微一笑,頷首回憶,「生活雖不簡單,但兩個人在一起總是開心的。」
只可惜,這樣的生活在解放戰爭時按下了暫停鍵。「由於需要投身解放戰爭,我們只能各自分開。」1946年,張文輝把一張結婚照送給了親密的戰友、同是山西老鄉的王玉坤,卻不想王玉坤在次年的山東金鄉魚台戰役中不幸犧牲。
打掃戰場的戰友,在王玉坤身上發現了這張照片,誤以為是張文輝犧牲,就把這個消息傳給了他遠方的妻子。「她就一直哭,家人也以為我犧牲了。」張文輝說,直到一封家信傳到連隊,「詢問張文輝在何時何地犧牲的?遺體是否找到?後來知道我還活著,他們才安心。」
儘管在戰場中僥倖存活,但張文輝的身上還是布滿了戰爭的痕迹。張文輝回憶,其中最重的一次,還是在剿滅土匪時造成的。
1945年11月,河北峭河,有一幫盤踞在此的土匪、特務,長期侵擾百姓。為了拔除這根釘子,他所在的工兵連配合五十四團對敵人據點進攻。「在爆破碉堡時,一個手榴彈落在我的側面,炸開。」他說,一個戰友當場犧牲,而他則負重傷倒地,被人救下,並送到武安縣城醫院醫治,頭部、背部至今都能見到昔日的累累傷痕。
「戰爭年代,讓她擔心了不少。」回憶往事,張文輝總覺得虧欠妻子很多,「她在1954年退役,一直照顧家庭。後來,又入黨重新開始工作,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其實很少。」他說,直到上世紀80年代,兩人都退了下來,才有更多相伴時間。
後來,張文輝帶著妻子去過很多地方,拍下不少合影,然後裝訂成冊、成框,細心收藏。生活就這麼過著,直到死神輕輕敲門。
2015年9月1日下午6點10分,王林在成都軍區總醫院病逝,享年86歲。為了紀念妻子,張文輝將過往數十年的照片,掛在了書房和屋中,並在回憶錄里多次提到她,評價妻子「是一位好妻子、好母親、好黨員。」
「雖然她走了,但只要想到她,我就會去書房看看那些照片,找找我們一起的痕迹。」張文輝說,這樣的習慣就像每天出門散步般稀鬆平常,「我們這代人,不懂什麼浪漫。都只有一個心愿,看到國家富強,希望兒女成才。」
【下期預告】
川軍譯電員黃開仁,96歲,生於四川蒲江,曾是川軍第36集團軍機要室譯電員,上尉軍銜。跟隨著名抗日英烈、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開赴山西、河南等地,參與中條山戰役、洛陽會戰等。見證李家鈺與朱德互贈電碼本,並交由其收藏。抗戰過程中,目睹李家鈺被日軍偷襲身亡,後從日軍集中營逃出。2015年9月3日,受邀前往北京參加「9.3」大閱兵。
※當長假遇上堵車!導航避堵路線失靈 網友崩潰:此刻我需要一架飛機
※互聯網寶寶收益連續七周下跌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