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日軍入侵之前北京社會風貌 百姓生活安寧祥和
1936年,北京的女畫家。德國女攝影師赫達·莫里循(Hedda Morrison)1933年來到北京(那時候叫北平),之後在這裡生活了13年。在此期間,她拍攝了1萬多張照片,記錄老北京的風光景物和風土人情。本文選取了她1936年的部分作品,展示日軍入侵之前北京的社會面貌。
看孩子的小腳婦女,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傭。北洋軍閥時代結束後,北京的局勢大致穩定下來,社會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我們從這些照片看到,百姓的生活安寧祥和,可惜很快被日軍侵略的鐵蹄打斷。
孩子們在簡陋的小吃擔上吃美味。那些年,北京的人口一直在增長。北平市公安局1930年的戶口冊籍數據顯示,當年總人數為139.3萬人。到1935年,總人口已增長到156.9萬人,5年間增加了將近18萬人。
擺攤的小商販。北京的達官貴人比較多,所以商業、服務業發達,也吸引著大批青壯年到此謀生。據統計,16-50歲的青壯年在北京總人口中的比例一直較高,達六成左右。作為以服務業為主的消費性城市,北京對勞動力的需求相對旺盛。
走街串巷賣炊具的流動商販,有笊籬、勺子、水壺等等。
街頭的剃頭師傅和他的顧客。底層社會的男子流行光頭或平頭,上層人士留分頭、背頭。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北京還有8700多男子蓄著前清的髮辮,多是守舊的中老年人。
在街頭做縫補生意的婦女。
北京天橋的小藝人。有許多江湖藝人在天橋「撂地」。所謂「撂地」,就是在地上畫個白圈兒,作為演出場子。藝人們開練之前會說很多話,用以吸引觀眾,練完了之後會有收尾詞,好讓您多給錢,他們以觀眾的賞錢養家糊口。
1936年,女孩肖像,滿臉委屈的樣子。
街頭的算命先生。算命是全國各地常見的民間文化現象,老北京彙集了各處求官、求財的人物,這方面的市場更是龐大。商人都是來問何時發財,軍官政客大多來問何時陞官,失業和破產的市民想知道未來命運。對於這些常見問題,算命先生事先已準備好幾種答案,根據顧客的具體情況來回答。
※同治皇帝年代老照片:官員派頭大 貴婦有氣質
※慈禧太后的精緻生活無人能比 上朝也要攜帶移動化妝室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