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萬維網發明者公布了一款 APP,想用它開啟新網路時代

萬維網發明者公布了一款 APP,想用它開啟新網路時代

萬維網發明者公布了一款 APP,想用它開啟新網路時代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對我們來說無所不在、無遠弗屆,如天空般確定,如空氣般重要的互聯網,也是有一個發明者的。

他叫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英國人,1955 年生於倫敦。1989 年,當他在位於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工作時,向該機構提交了一份提案,提出使用超文本(hypertext)把無論是文字、圖片還是視頻的各種科研資料連接起來,並提出這一系統可以擴大到全世界。隨後他和同事開發了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超文本傳送協議(HTTP)和統一資源定位符(URL),編寫了第一個瀏覽器,搭建了第一台伺服器,為我們今天所知的「互聯網」奠定了基礎。1991年,伯納斯-李在 CERN 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

確切地說,他發明的是萬維網(World Wide Web)。互聯網(internet)在當時已經存在,只不過只在技術人員之間局部使用,可以發郵件、發新聞、遠程登錄,但是沒有網站。而如今,互聯網和萬維網早已是同義詞。

那麼,作為萬維網的發明人,他一定非常富有?並不是這樣。萬維網發明的所有權歸他的僱主 CERN,而他自己後來也沒有走上商業的道路。他在 1994 年離開 CERN 加入了麻省理工學院,同年在那裡創立了非營利機構萬維網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簡寫成 W3C),專註於建立網路標準。2009 年,他又創辦了另一個非營利組織萬維網基金會(World Wide Web Foundation),致力於促進互聯網的開放和公平。

互聯網的開放和公平一直是伯納斯-李堅持的價值觀。就在他發明了萬維網之後,他說服自己的僱主 CERN 放棄萬維網的知識產權,這才鼓勵了創新成就了今天我們所知的互聯網,而非眾多分裂割據的網路。

但是伯納斯-李長期警告公眾:互聯網仍然存在一種走向割據、封閉,充滿中央集權結構的擔憂。

早在 2001 年萬維網發明十周年的時候,他對《時代》雜誌記者表示,互聯網應該是有助於擴大人與人之間的有機合作的,而不是「讓偏執狂和瘋子彼此發現對方,讓它們在自己周圍建立過濾器,陷於自己的文化窩穴中無法自拔。」而這似乎正是如今演算法推送時代,Youtube、Facebook等社交媒體正在做的事情,伯納斯-李把這稱作「過濾泡」(filter bubble)——在演算法主導的信息飼餵下,信者彌信,而不接受其他的信息和觀點,沒有健康的辯論來揭示真相。從英國脫歐、美國大選等事件中已經可以看到這所造成的文化和政治後果。

他擔心的另一個問題是:互聯網大企業正變得越來越具有集權色彩,而這源於它們對大量用戶數據的佔有。這使它們可以用犧牲用戶隱私來吸引流量、做廣告,或者乾脆把數據提供給 Cambridge Analytics 這樣的不法公司用於操控輿論和選情。另一個壞處是:在互聯網企業爭相控制對用戶數據的所有權的時候,它們在數據之間豎起了一道道圍牆。用伯納斯-李的話說,數據被放進了一個個相互隔離的筒倉(silos),這使得它們無法被充分地用來創新。

在 2009 年的一次題為《下一代的網路》的 TED 演講中,他提出要建立一種要打破政府和企業都具有的「抱緊數據」的傾向,要求它們開發原始數據,使它們相互鏈接起來成為「linked data」,這樣才能釋放出比它們各自變成文件在互聯網上傳播更為強大的能量。

而最近伯納斯-李公布的一項消息,則表明他在佈道多年後,終於將親自動手將這些構想付諸實施。因為在他看來,儘管取得了種種成就,但是互聯網已經成為一部「製造不平等和分裂的引擎」,局勢已經到了一個不得不做出改變的轉折點。

9 月 29 日,他通過 Fast Company將已經秘密開發了 9 個月的產品Inrupt公之於眾。這是一個 APP,根據 Inrupt 網站公布的原型圖,它兼具聊天、日程表、待辦事項、團隊協作、照片、音樂等社交、辦公和娛樂功能。

它的開發基礎是伯納斯-李與麻省理工的同事們從 2015 年 11 月起開發的一個叫做Solid的開源平台,據稱該平台旨在為一個去中心化(decentrilized)的互聯網提供一套規範(conventions)和工具。

萬維網發明者公布了一款 APP,想用它開啟新網路時代

Solid 這個名字來自「social linked data」(社會性鏈接數據)的首字母縮寫,字面意義是「堅固」。它最大的特點是允許用戶在充分發現和分享數據的同時保護他們的隱私。在 Solid 上,用戶的個人數據被單獨存放在被稱作「PODs」(personal online data stores的縮寫,而 pod 在英語中意為豆莢,或飛行器上的分離艙)的個人在線資料庫中,為用戶完全擁有和掌控。基於 Solid 平台開發的所有 APP 都需要經過用戶授權方能讀取 POD 中的數據。擁有了對數據的所有權,用戶也就可以自由地在不同功能、政策和價格的APP之間進行選擇。這也意味著不同的 APP 可以共享各種數據(在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對話」與「合作」。Inrupt 網站上舉的例子是當所有個人數據被集中在一起的時候,APP 就可以更好地幫助個人提升工作效率,平衡工作和生活、健康。伯納斯-李希望這可以實現他所謂的「通過數據實現個人賦能(empowerment)」。

至於 Inrupt 和 Solid 的關係,Inrupt 的 CEO John Bruce在公司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此前 Solid 已經開發多時,但是仍然缺少足夠關注和資源。面對這個問題,他們決定建立一家公司來為 Solid 的實現帶來資源、流程和適宜的技術。他指出:而資源豐富的商業機構成為開源項目催化劑的例子並不少見。Inrupt 的目標是使 Solid 為開發者、企業,最終是所有人廣泛採用。伯納斯-李希望 Inrupt 能夠為 Solid 帶來能量和一個「生態系統」,其中的市場機會包括 Solid APP 和 Solid 數據存儲等等。

伯納斯-李不僅是思想的提供者,他還擔任著 Inrupt 的 CTO。為了這個項目,他已經開始使用麻省理工學院的長假(sabbatical),並且淡出萬維網聯盟的日常工作。據上述 Fast Company 報道,他在這個秋天將前往世界各地向開發者們做關於 Solid 和 Inrupt 的演示教學。

在同一篇報道中,伯納斯-李直言不諱 Solid 和 Inrupt 可能會顛覆 Facebook 和 Google 這些具有中央集權色彩的互聯網巨頭的商業模式,而這一切不需經過它們同意。

題圖為蒂姆·伯納斯-李在 2014 年倫敦的「Web We Want Festival」上,來自 Flickr 用戶 Southbank Centr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各地頒布去除二元性別的政策,身份證和兒童醫院都適用
可重複使用的吸管,分拆後清洗也變得更容易|這個設計了不起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