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最幸又最不幸的狀元:直接參加殿試 卻因羊癇風病退離官場

清代最幸又最不幸的狀元:直接參加殿試 卻因羊癇風病退離官場

原標題:清代最幸又最不幸的狀元:直接參加殿試 卻因羊癇風病退離官場


本文作者王開璽,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演講嘉賓。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尤致力於晚清政治史的研究。


考取科舉功名,成為當時天下讀書人的畢生追求,許多文人士子,皓首窮經,考試終生,卻仍然僅僅是個「童生」。宋代大文豪蘇洵就曾大發「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

然而,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恩科狀元翁曾源的科舉考試道路,卻是極其的順利和幸運。


翁曾源,字仲淵,江蘇常熟人。翁氏家族是常熟的名門望族。他的祖父翁心存,道光二年(1822年)中進士,後官至內閣大學士,官階一品,曾被慈禧太后任命為同治皇帝的師傅。他的父親翁同書,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進士,官至安徽巡撫。他的叔父翁同龢,更是大名鼎鼎,咸豐六年(1856年)中狀元,累至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等,曾為同治、光緒兩朝皇帝的師傅。


翁曾源雖在祖父、叔父和父親的影響熏陶下,幼承家學,熟讀經史,但最初的科舉之路並不順利,屢試不中。但後來翁曾源突然吉星高照,時運大轉,天從人願,幸運、順利得令人無法相信。翁曾源並未如其他人那樣,需要經過清廷十餘次的層層考試選拔,而是一步到位,直接參加殿試。「時距心存逝世未久,曾源之賞進士,即以賜恤加恩也」。(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隨筆》第三冊,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007頁。)


翁曾源


原來,慈禧太后以翁心存曾為同治帝的師傅,未曾經過鄉試即特賜翁曾源為舉人,後又免其會試,直接參加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一日(1863年6月7日)的殿試。當時,誰也沒有料到,屢試不售的翁曾源竟有如神助般的一步登天,高中大魁,成為常熟翁氏家族的第二位狀元。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日中則移,月滿則虧」,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永遠的盡如人意。翁曾源雖幸運至極,但同時又是不幸至極。這是因為:


其一,翁曾源的父親翁同書,歷經五次科考,才得中進士,官至安徽巡撫。不科,同治元年正月二十三日(1862年2月21日),兩江總督曾國藩上奏彈劾翁同書「定遠失守,文武官紳,殉難甚眾。該撫獨棄城遠遁,逃往壽州。復不能妥為辦理,致有紳、練(即地方士紳與團練)仇殺之事。迨壽州城陷後,奏報情形,前後多自相矛盾。實屬貽誤取巧。苟且偷生」。清廷遂降旨,命將「翁同書著即革職拿問,交王、大臣、九卿會同刑部,秉公定擬罪名具奏」。(《清實錄》,《穆宗毅皇帝實錄》卷六,第一冊,總第四十五冊,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462頁。)


翁曾源行書


二月初六日(3月6日),清廷再頒諭旨,以「貽誤地方,厥罪甚重」罪名,命將「翁同書著即照王、大臣等所議斬監候,秋後處決」。《清實錄》,《穆宗毅皇帝實錄》卷十八,第一冊,總第四十五冊,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501頁。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六日(12月26日),翁曾源的祖父翁心存病重,清廷顧念老臣,特頒恩旨,以翁心存「現在患病甚重」之故,命「伊子翁同書,著刑部暫行釋放,俾侍奉伊父湯藥,以示體恤」。(《清實錄》,《穆宗毅皇帝實錄》卷四十八,第一冊,總第四十五冊,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1298頁。)


第二天,即十一月初七日(1862年12月27日)寅時一刻,翁心存病逝。清廷於初八日(28日)頒諭,極力表彰翁心存「品學純粹,守正不阿……以大學士銜管理部務,並命在弘德殿授讀,朝夕納誨,啟沃深資」,對其逝世表示「悼惜良深,著賞給陀羅經被……加恩晉贈太保,照大學士例賜恤,入祀賢良祠」。同時又命「伊孫舉人翁曾源,著賞給進士,准其一體殿試」。但對翁心存之子,翁曾源之父翁同書,並未大赦寬免其罪,而是命其「俟穿孝百日後,再行監禁」,(陳義傑點校:《翁同龢日記》第一冊,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272頁。)仍然是生死未定。


同治二年四月,翁曾源參加殿試之時,正是其父翁同書「以斬監候罪名在刑部獄」(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隨筆》第三冊,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007頁。)待罪之日。故此,翁同龢在四月二十四日的日記中才有「源侄得此科名,庶足仰答先人未竟之志,稍伸吾兄(即翁同書)不白之冤乎」(陳義傑點校:《翁同龢日記》第一冊,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272頁。)之語。


翁曾源對聯書法


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64年2月1日),不知是因其父翁心存逝世之故,還是因其子翁曾源高中狀元之故,翁同書被清廷「著加恩發往新疆效力贖罪」,(《清實錄》,《穆宗毅皇帝實錄》卷八十九,第二冊,總第四十六冊,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873頁。)總算保住了性命。


其二,翁曾源本人自幼體弱多病,又患有羊癇風病。最初,病情還比較緩和,但後來日趨嚴重。很少有連續十天不發病的情況,有時一天犯病五六次,竟將牙齒摔掉了兩個。翁曾源高中狀元後,雖依例授為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但由於身體的原因,不但了無政績,再無仕途的發展,且不得不於同治十一年(1872年)退離官場,返歸鄉里。高中狀元後,翁曾源虛度光陰二十餘年,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病故,享年五十四歲。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璽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白俄在滬如何生存?一個遊盪在霞飛路上的孤魂!
麥克阿瑟為什麼支持日共運動?

TAG:璽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