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英國使節竟能使乾隆難堪,他究竟是何方神聖?

這個英國使節竟能使乾隆難堪,他究竟是何方神聖?

原標題:這個英國使節竟能使乾隆難堪,他究竟是何方神聖?


1792年,馬戛爾尼奉英王喬治三世之名,帶領副手喬治· 斯當東等七百餘人浩浩蕩蕩地前往大清帝國,然而這位滿懷雄心的英國使節絕對不會想到,這次出使將是一次異常困難的外交。


(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 雙方都認為自己才是世界霸主


中國向來就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而康雍乾盛世提供了萬邦來朝的資本,因此很多人包括皇帝在內,都把英吉利看作像越南一類的番邦屬國,馬戛爾尼只是英吉利的小酋長喬治派來給自己朝貢的,壓根兒就沒當回事。


而馬戛爾尼不這麼想。當時英國的工業革命如火如荼,日不落帝國在海上所向無敵,這位英國大使覺得,我們大英帝國才是世界的領頭羊。我這次來是代表西方最強大的國家來和東方最強大的國家來談判的,看看英國能不能和大清做上生意,順便打探一下風土人情,雙方平起平坐。

一方覺得自己高人家一頭,而另一方覺得自己比你差不了什麼,分歧的種子就此埋下。


? 有趣的禮物


按照咱們中國人的習慣,送禮人不能說自己的禮物怎麼怎麼好,相反必須要謙虛,應該說區區薄禮不成敬意之類,給收禮者面子。而馬戛爾尼等西方人的思維是:我送禮要強調自己的禮物有哪裡好,這才能顯示自己的心意足夠誠懇。


假如只是這種文字遊戲雙方你來我往,倒也無傷大雅,而更重要的是,雙方對於禮物的態度。


咱們先看看馬戛爾尼帶來的禮物都有什麼:

天體儀、地球儀、氣壓計等等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科學成就;而蒸汽機、棉紡機則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重要成果;還有榴彈炮、卡賓槍、連發手槍等都代表了歐洲最為先進的武器。


更為有趣的是,英國人把當時最強大的戰艦之一——君主號做成模型獻給了乾隆皇帝,在當時,君主號的戰鬥力大概相當於現代的尼米茲級航母。


平心而論,馬戛爾尼的禮物有著炫耀和威脅的意味,不過這份禮物的確很有誠意,基本上反映了當時歐洲強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甚至可以說某些禮物已經泄露了一些軍事機密。這就導致了,幾十年後英法聯軍殺進圓明園時,驚奇於大清竟然也有如此先進的槍炮,同時也很困惑為何多數清兵還是以刀劍等冷兵器與自己交戰。


如果清朝方面能夠重視這份禮物的話,不說趕上西方,至少模仿西方還是能夠做到的,但是遺憾的是,多數官員並沒有把這份禮物放在心上。甚至吹牛「至爾國所貢之物 ,天朝原亦有之」,意思是你別高興,你送來的我也有。


當時清代最大牌的將軍福康安受到馬戛爾尼邀請去看英軍操練,福康安驕傲地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法,諒來沒有什麼希罕。」我們不能苛責福大人沒有開眼看世界的胸懷,但這亦可以佐證清朝上層對於英國禮物的不屑。


(圖片源自百度百科)


? 麻煩的禮儀


當時朝貢國家面見乾隆的標準禮儀是三跪九叩,一些非朝貢國家如荷蘭為了在中國經商獲益,也接受了這種禮儀。但是英國人很「犟」,覺得不能用高於自己本國君主的禮儀行禮,堅持要按國際禮儀行禮。

所謂國際禮儀,就是像一些描述歐洲的電影裡面一樣,單膝跪地,受禮者伸手,施禮者親吻之。


一個外國夷人,當眾深情地親吻萬歲爺的玉手,這在中國歷史上可是破天荒的奇事。清朝官員當然不讓啦,堅決要求馬戛爾尼行三跪九叩之大禮,英國人也是執拗,死也不答應,雙方就此陷入了僵持。


這麼僵持著對誰也不好,於是清方決定派出一位最為靠譜的人來和英方斡旋,這個人在現代清宮劇里也常常露臉,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和珅和大人。和大人一出馬就是不同凡響,三下五除二,不知道給英國人灌了什麼迷魂湯,終於讓英國人鬆口了——不親手可以,但也絕不能雙膝跪地行禮,這樣事情總算有了轉機。


雙方再次磋商後決定,英國人最終同意以單膝跪地,但不親手的方式來向乾隆行禮,至於磕沒磕頭,歷史上存在爭議,多數人認為沒磕。


禮儀風波就此勉強結束,但是這已經使得乾隆皇帝龍顏震怒,雙方的分歧會越來越大,而馬戛爾尼真正的目的也將難以達成。


? 評價和預言


馬戛爾尼對於中國有過這樣一段話:「中華帝國只是一艘破敗不堪的舊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才使它在近150年里沒有沉沒。假如來了個無能之輩掌舵,那船上的紀律與安全就都完了。」


這話說的很靠譜,在康雍乾三代君王勤勞的治理下,中國終於達到了封建社會最後的一個頂峰——康乾盛世,而在乾隆朝,中國的GDP達到了世界的三分之一,可以說在這三位船長的帶領下,這艘名為中國的大船雖然有幾個小窟窿,但總體來說還是能夠平穩前行的。


不幸的是,後代的繼承者們才智平庸,使得他們根本無法駕馭起這龐大的帝國。嘉慶是清代第一位讓叛軍打進紫禁城的皇帝;道光統治時期則爆發了鴉片戰爭,被迫簽訂了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太平天國運動在咸豐朝達到了頂峰……


終於在1912年,這艘不堪重負的破船終於轟然沉沒,只留下了幾塊漂浮在海上的甲板,也許只有他們還記得,在百年前曾經有一位英國人來過這裡。


作者:sos (獨立撰稿人,有合作意願者聯繫作者QQ2803324332)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智謀 的精彩文章:

胡雪岩:一個倒夜壺的小人物,如何逆襲成全國首富
淮海戰役中,蔣介石為什麼讓「豬」將,去跟粟裕對陣?這難道不是自投羅網嗎?

TAG:古今智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