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和色代表了什麼?讀懂這句就入門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和色代表了什麼?讀懂這句就入門了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於《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在中國流行最廣泛的佛經。據說這是觀音菩薩和舍利佛的一段對話。在佛學界,對心經的評價是很高的,認為心經是佛經的總括,讀懂了心經,讀佛經就入門了。

佛法中這句話基本要闡述的是萬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們了解萬事本無其永恆的體現,一切皆將壞散,教我們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結果有些人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取世事和戀空並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

什麼是空?

佛教對「空」有特定的解釋,認為一切法依「空」而存在而運動。「空」的含義,就是緣起無自性。離開緣起,就沒有宇宙,沒有人生,沒有生滅。對此,佛經常舉虛空為喻。虛空以「無礙」為性,色於中行。虛空與物質的關係,是互相依存的,世界上不存在離開虛空而獨存的物質。性空無我律也是這樣,是一切法生滅的所依。性空無我律,在大乘佛教里稱為甚深微妙法,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凡夫聞之,驚慌失措,二乘人聞之,心如刀傷;只有菩薩才能證悟。

成、住、壞、空,是世上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必然,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壞。佛教所說的空,是指事物的本性是空的,而不是指事物的外相也是空。比如我們的一輩子,父母親生下我們時,佛法上說是四大五蘊和合而成,按科學說法,是碳、氫、氧等基本元素構成,然後長大成人,然後衰老,最後死亡,一切都是變化的,我們的一生也就是在這樣的因緣變化中過去了。正是在這個意思上,我們說人生是空的,一切都是緣起性空。

所以佛法教導我們,做人不要執著於外相上的緣起緣滅,執著就苦,就起煩惱。但也不要因為認識到人生是空的,就悲觀絕望,這就落入了頑空,這也是一種固執。因為「性空」並不否定相上的緣起,相是存在的,它剎那生滅變化。

什麼是色?

什麼是色?廣義之色,是物質存在的總稱;狹義之色,專指眼根所取之境。廣義之色,可以用來表示宇宙大自然的物質與生命體,大至星體,小至微塵,無不包含在內。狹義之色,指人肉眼能識別的對象,如顏色的紅、黃、藍、白、黑等區別,物體的長、短、方、圓、高、下等區別,人類的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區別,皆指眼根所取之境,故稱為色。

色法在佛學裡,又可分為有表色、無表色、極微色、極迥色。

空和色的關係

根據佛法所說,世上一切色相皆因緣所生,因緣聚則生,因緣散則滅,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如果放在宇宙這個大的時空來看,大的包括各種星系、星球,小的如原子、電子,遠的如滄海桑田,近的如一草一木,皆有生命,因緣聚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存續時期或長或短,哪有什麼真正自體,此一時的自體,與頃刻之前的自體,都不會完全一致。

人們執著的有執著的物質,都是因為視野太狹窄了,不能看清全貌和實質。如果視野足夠大,就會理解和真正明白,人生須臾之間,如白馬過隙,此時有「我」,百年以後「我」在哪裡,此時的「我」與一秒鐘以前的「我」還一樣嗎,每一瞬間無數細胞死亡,每一瞬間無數細胞新生,世間哪有什麼永恆的東西存在。

所以,從大的時空來看,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空,即緣起性空。

所謂「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是叫我們不要執著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對象的觀念。

譬如做一點功德、出一點錢或者救濟一個人,然後說救濟某一個人,那是住相布施。學佛之人幫助人、救助人,應該不覺得有對象,有對象這種觀念要丟掉,不要留一念在心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刀叔講古史:清代太醫若不賄賂太監,會隨時掉腦袋
武則天選男寵要看什麼?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