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憑什麼讓著你?《知識就是力量》實用探討「懟還是不懟」

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憑什麼讓著你?《知識就是力量》實用探討「懟還是不懟」

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憑什麼讓著你?《知識就是力量》實用探討「懟還是不懟」

國慶七天假期,探親、訪友、出遊、逛街,哪哪都是人從眾,有人的地方就可能產生衝突,那麼面對矛盾我們應該怎麼辦?10月5日正好處於十一長假之中,將在這一天21:15分播出的江蘇衛視《知識就是力量》,也選擇了一個頗為應景的話題:身處現代社會,怎樣成為一個處理矛盾的高手?

借鑒柳傳志「大雞小雞」理論

羅振宇總結「大多數矛盾源於高估自己」

日常生活中,矛盾可以說無處不在。夫妻可能因為吃完飯誰洗碗而爭執不休,同事可能就十一誰留下值班爭論不斷,路人可能為誰先來後到大打出手,相比出嫁、升職、加薪、增值,如何處理衝突和矛盾,是每個人學習、工作、生活都會遇到的問題。正因如此,羅振宇將「怎樣成為一個處理矛盾的高手」視為節目播出以來最貼近大眾剛需的討論,認為「這個話題厲害了,因為所有人都會關心」。

談及如何化解衝突,羅振宇首先從心理角度出發剖析「矛盾」產生的癥結,認為「大多數矛盾的誕生,其實是因為人總是傾向於高估自己」。節目中,羅振宇特別提到柳傳志著名的「大雞小雞」理論:即如果兩隻雞相遇,雙方的印象大概都是你比我要小,而如果是一隻雞與鴕鳥相遇,雞一般都會承認對方的個頭確實比自己大。羅振宇從而得出一點認識,「能力差不多的人,互相都覺得自己比對方了不起」,這往往成為「引戰」的源頭——人們爭奪的可能不單單是資源,而是自身之於一件事物的份額。

如此一來,羅振宇提出,基於每個人都傾向於高估自己的實際水平,解決衝突的第一步,就是藉助生意人思維,公允判斷他人價值。「這不是在讓你讓,不是在讓你逃,不是讓你做好好先生,而是洞察到我們每個人都在高估自己的事實,然後正確地評估他人的價值。」

史蒂芬·柯維提供靈感源泉

孟子幾千年前其實就給出了「第三種選擇」

中國有句俗話,叫「化干戈為玉帛」,提倡以和為貴,有些類似當下網紅詞語總結的「中國式四大寬容」,主張用「大過年的」「來都來了」「給個面子」「都不容易」等佛繫心態,包容與他人的爭端。與之相對應的,是網路「10萬+」熱文推崇的愛憎分明,懟的就是中國式解決矛盾的和稀泥姿態: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憑什麼就得讓著你?

羅振宇表示,這兩種立場總結起來,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爭與讓」,即處理矛盾與衝突,「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嘛」。然而,伴隨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現代社會規則的分明,重新思考如何「化干戈為玉帛」,羅振宇透露,節目從史蒂芬·柯維的著作《第3種選擇》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靈感,「處理矛盾,除了爭和讓之外,還有可以共贏的第三種選擇。」進一步分析隱藏在第三種選擇背後的方法論,羅振宇傲嬌指出,不僅是西方學者,其實早在幾千年前,著名思想家孟子就給出了這則理論下的一整套解決辦法。「孟子講的與人為善,過去我們總以為這是教我們要善良,其實不然。」羅振宇逐字分解解釋道,「它告訴我們,你想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就要放下成見,採納別人身上對自己有用的東西,這就叫與人為善。」在他看來,只有「讀出這樣的智慧,我們才能化解與他人的日常糾紛」。

不論人際交往還是親密關係,彼此差異的價值觀和利益點,可能引燃大大小小的矛盾,因此解決衝突也成為大眾生活中的一門必修課。想了解更多化解這一問題的方法論,敬請鎖定江蘇衛視本周五晚(10月5日)21:15播出的硬派知識脫口秀《知識就是力量》。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張艷 編輯:張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