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晚清重臣,去世後平民為其守墓50年,最後卻被學生掘開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了晚清重臣張之洞的趣聞,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其實在張之洞去世之後,他的墓穴卻遭遇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波折,至今想來仍令人唏噓不已。
張之洞視察工廠蠟像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8月21日,張之洞因病於家中去世。葬禮舉辦完畢後,張之洞和他早先去世的三位夫人合葬於直隸南皮縣。在動蕩的清末民初之際,張氏家族墓園屢遭盜掘,只有張之洞的墓穴一直安然無恙。這一切並非是盜墓賊良心發現,而是得益於自發給張之洞守墓的高玉堂一家老小七口。哪怕兵匪將七人捆綁在楊樹上,逼迫他們說出張之洞的墓穴所在,幾人也從未招供過。
在明清時期,張家一直都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光進士就出了二十多個,舉人五十多個,秀才更是數不勝數。然而一切繁華,在時代變遷下終究是難以長存。在高玉堂一家為張之洞守墓五十多年後,沒有人再為其挺身而出。面對革命小將們紛紛要求掘墓的強烈呼聲,最終革委會以挖出「晚清賣國賊」遊街示眾的名義進行發掘。
張之洞故居
當人們大動干戈挖開張之洞的墳墓後,棺材裡的各類金銀珠寶晃花了所有人的眼睛——張之洞身邊全都是金銀器物,就連嘴巴里都含著名貴的珠子,此外還有數不清的珍貴字畫和珠寶。看呆的人們在一瞬間錯愕之後,便開始瘋狂哄搶財物,還直接把張之洞和妻子的屍身丟到了一旁,兩人的屍骨被倒吊在野外,風吹日晒。有村民實在看不下去,就悄悄找了塊破布蓋上。兩個月後,當許多人都忘了這件事後,有村民偷偷把張之洞夫婦的遺骸拖到一個水溝里悄然掩埋。
南皮一中的張之洞雕像
令人感慨的是,帶頭髮掘張之洞墳墓的不是別人,正是張之洞回鄉斥資建造的慈恩學堂(建國後改名「南皮縣第一中學」)的學生。作為曾經的晚清重臣,張之洞做過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還協理過兩江總督,有著「張香帥」的美稱,誰曾想其死後會是如此境地。
回憶往昔,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27歲的張之洞參加殿試,位列一甲第三名,被慈禧太后下詔欽點為探花郎,授正七品翰林院編修。在為官的幾十年里,張之洞一直深得慈禧信任喜愛,兩人感情甚好。在他四十年後重回北京時,慈禧和他都飽經風霜,兩人面容上布滿滄桑,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慈禧太后劇照
張之洞此次回京主要是接管剛去世的李鴻章肩上的擔子。到京城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與袁世凱一起上書朝廷,建議廢除八股制的科舉,大興學堂。清廷詔准自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開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此事對清朝和整個中國近代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然而歲月終不饒人。張之洞的歲數太大了,他已經干不動了。尤其是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當光緒皇帝、慈禧太后都相繼去世後,張之洞也身患重病,晚清國運也岌岌可危。此時溥儀剛剛即位,攝政王載灃能力平平,72歲的老臣張之洞只得拖著佝僂之軀,不斷跟攝政王勸諫,可是他根本聽不進去,只寬慰了張之洞幾句,還揚揚得意說:「不怕,有兵在。」
攝政王載灃舊照
張之洞長髯抖動,在攝政王走後留下一聲嘆息:「國運盡矣」,幾個時辰後便駕鶴西去。一生清廉的他去世後,家裡都沒有能力為其厚葬,全靠朝廷撥款和弟子門生的眾籌,才讓他得以下棺入葬,墓中陪葬品一大半也是來自於朝廷的賞賜,其餘則為當地富戶捐贈。如此治國賢臣,卻在死後被自己的學生挖墳掘墓,只能感慨時人下作,受其教育卻未有感恩之心,真是可悲可嘆。
參考資料:
《南皮縣誌》《清史稿》
※武則天為統治推崇信佛,還下令頒布一奇葩政策,結果引發無數笑料
※清朝史上最大膽知縣,將皇帝貼身太監杖刑,逃過死罪反成三品大員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