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隨筆:當「大先生」的「三個境界」

隨筆:當「大先生」的「三個境界」

文/樊樹林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隨筆:當「大先生」的「三個境界」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又一個教師節過去了。「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重溫這些金句,作為一名從教20多年的教師,頗多感想。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文明的播撒者,是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重要推動者。如今的學生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而廣大教師正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教師所蘊含的價值符號意義從古至今前所未有。

在社會發展多樣化、價值追求多元化的時代,公眾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也與日俱增。正如媒體所言,如果說知識改變命運,那麼教師就是一個引路人,一個燃燈者,是一個用知識、用品格改變個體命運,並在這樣的改變中匯聚起時代季風的偉大群體。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教師,不僅僅是要做一個合格的「教書匠」,而且還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先生」。

「大先生」需要有大格局。「格局」是指一個人的思想、學問、視野或人格的層次。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註定他能走多遠,作為一名教師更是如此,需要有開闊的視野和高貴的靈魂。一名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必須有強烈的家國情懷,能將自己所從事的教育職業升華為國家民族復興的事業,並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兢兢業業、矢志不渝。這樣才能「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才能一如既往摒棄教育的功利思想,在三尺講台上書寫自己的春秋歲月,不負春光不負卿!

「大先生」需要有「大學識」。「大先生」不是一個符號,需要有過人的學識來支撐。在民國時代,之所以清華大學的陳寅恪被稱為「教授的教授」,儘管學歷只有高中,但其學貫中西,精通二十幾種中外文字,對佛學和歷史有獨到的研究,而且他講課有個「四不講」原則——古人講過的我不講,洋人講過的我不講,今人講過的我不講,我曾經講過的我不再講等,正因為他學識的淵博,每逢上課,即便清華的許多教師們也搬著板凳來聽他講課。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化的時代,知識的更替很快,一個教師想成為「大先生」,必須拋棄「術業有專攻」、「聞道在先」的信條,並注重跨學科素養的培養,這樣才能在學識上得到學生們的認同和尊崇,給他們開啟人生一把鑰匙。

隨筆:當「大先生」的「三個境界」


「大先生」需要有「大技藝」。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者,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社會對教師已經產生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期望,培養有「家國情懷、創新意識」的接班人更是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因此,一名教師要想做「大先生」,在做到「有教無類」,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呵護學生的尊嚴同時,還必須在自己的領域內培養自己的「工匠精神」。眾所周知,現在的學生們不同以往、非同尋常,他們是互聯網時代的「原著居民」,是在互聯網襁褓中長大的一代,對知識的獲得相對容易。這就需要廣大教師緊扣時代的脈搏,在教育教學方式擺脫傳統的束縛,在自己的學科領域精耕細作,在教學手段方法的選擇上精雕細琢,做一個堅定的「改革派」、「教育家」,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才能在自己領域內擁有充分的話語權,真正成為一個工匠精神的踐行者。

「三寸粉筆,三尺講台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希望更多的教師立志當「大先生」,為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孩子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接班人而做出自己的貢獻,不辜負自己人生美好的「芳華」!

隨筆:當「大先生」的「三個境界」


(圖片來自於網路)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遊記:尋你到小橋流水人家
散文:故鄉那條河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