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皇帝御制四批國寶級腰刀與佩劍鑒賞

乾隆皇帝御制四批國寶級腰刀與佩劍鑒賞

原標題:乾隆皇帝御制四批國寶級腰刀與佩劍鑒賞



清乾隆十三年到六十年,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下,清代為製造皇家御用品的造辦處製作了四批刀劍。第一批刀劍包括腰刀三十把和佩劍三十把,刀劍均分「天」、「地」、「人」三個級別,每級又分上下兩檔,一檔有五把刀或劍。每檔刀劍都單獨盛一箱,合計十二箱。乾隆帝十分重視這批刀劍的製作,曾多次對其細節,諸如名稱、紋飾、用料等作出批示。六十把刀劍從乾隆十三年開始製作,到乾隆二十二年製作完畢,前後耗時十年。六箱刀總稱「湛鍔韜精」,六箱劍總稱「神鋒握勝」。


▲乾隆御制腰刀,天字十九號,銘文「柔逋」,玉質直柄,鞘外裹金桃皮編織物


三十把腰刀的形制相似,重量在二十三到三十一兩之間。第二批為腰刀十把,於乾隆四十四年製作完成,分兩箱各五把,一箱稱「雲文韞寶」,別號「龍」;一箱稱「霜鍔合清」,別號「虎」。第三批為腰刀十把,於乾隆五十八年製作完成,分兩箱各五把,一箱稱「寶冶凝濤」,別號「鳳」;一箱下落不明,名號無存。第四批為腰刀十把,於乾隆六十年製作完成,分兩箱各五把,一箱稱「德耀祥金」,別號「精」;一箱稱「功全利器」,別號「神」。第二、三、四批腰刀共三十把,亦分天地人三級,每級十把。後三十把刀重量較輕,均為十八兩。


▲故宮博物院清代寒鋒刀


六十把腰刀的形制相似,具體如下:


刀刃為雁翎刀樣式,兩面開有血槽,表面用金、銀、銅絲嵌成花紋和文字。刀刃靠近刀鐔處一面為級別編號,如「地字一號奈阿」,銘文外圍繞花紋;另一面為「乾隆年制」及與刀名相搭配的圖案,如 「奈阿」刀的圖案為武士月下試刀,「湧泉」刀的圖案為武士持刀做出踏水動作。



▲乾隆御制腰刀,人字五號,銘文「鯉腹」,木質直柄纏絲,鞘外裹綠鯊魚皮

刀柄分木柄和玉柄兩種,木柄為木質纏明黃絲繩;玉柄均為整塊玉石雕成,表面鑲嵌寶石,雕刻花紋。玉柄的材料有青玉、墨玉、白玉三種,形狀分彎柄和直柄兩種。刀鞘分木質蒙綠鯊魚皮(其實為鰩魚皮)和木質蒙金桃皮兩種。鯊魚皮表面粗糙,有很多細小的粒狀凸起,乾隆帝不認識鯊魚皮,在對刀鞘材質樣式進行調整的旨意中,隨口稱其為「紅子兒皮」和「綠子兒皮」。造辦處不敢糾正皇帝的命名,便按照原話記錄在檔案中。



▲乾隆天字三號孔純刀


金桃皮是清代皇室常用的飾材,據滿族人西清所著《黑龍江外記》卷八中記載:金桃皮是一種植物的外皮,這種植物生長在齊齊哈爾城東的山上,高64~96cm,樹皮外面為赤黑色,內面為金色。這種植物雖然帶有桃字,但並不結桃子,每年春天,當地政府都要向宮廷進獻金桃皮。金桃皮在使用時需要裁成細條,以內面朝外,可直接使用,也可編製成片後使用。金桃皮除了用來包裹刀鞘外,還可以用來纏繞弓矢。刀鐔、柄首、鞘口、鞘尾等配件均為鐵質鍍金,配件表面遍布複雜的花紋,並鑲嵌各種寶石。部分刀的刀鐔為鏤空的圓盤,內部有可以活動的鐵質小龍。


▲故宮博物院清代御制刀


盛刀的箱子用楠木製作,四角包銅,下部有四足雕花底座,上部有銅提手。木箱表面銘刻文字,包括級別編號、刀重等。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唐朝為何沒有大殺開國功臣,也不需要玩杯酒釋兵權?

TAG:冷兵器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