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妙德,唯證乃知
自性妙德,唯證乃知
作者簡介:蘇樹華
【原文】
「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1]。」
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窮乞人,在帝王邊,形貌容狀,寧可類乎?」
阿難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邊,羸陋醜惡,無以為喻,百千萬億,不可計倍。所以然者,貧窮乞人,底極斯下,衣不蔽形,食趣支命,饑寒困苦,人理殆盡。皆坐前世,不殖德本,積財不施,富有益慳,但欲唐得,貪求無厭。不信修善,犯惡山積。如是壽終,財寶消散。苦身聚積,為之憂惱,於己無益,徒為他有。無善可怙,無德可恃,是故死墮惡趣,受此長苦。罪畢得出,生為下賤,愚鄙斯極,示同人類。所以世間帝王,人中獨尊,皆由宿世,積德所致。慈惠博施,仁愛兼濟,履信修善,無所違爭。是以壽終福應,得升善道。上生天上,享茲福樂。積善餘慶,今得為人,乃生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眾所敬事。妙衣珍膳,隨心服御。宿福所追,故能致此。」
佛告阿難:「汝言是也。計如帝王,雖人中尊貴,形色端正。比之轉輪聖王[2],甚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轉輪聖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3],又復醜惡,不得相喻萬億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4],百千億倍不相類也。設第六天王,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光顏容色,不相及逮,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章旨】
自性德相,妙不可言。但順世間,隨緣立名。假借諸名,指示實際。令人世人,證得自性。
【譯文】
「國中聲聞,及諸菩薩,人天大眾,光明洞達,神通自在,皆佛所化,與佛不二,但順諸方,故現諸相。國中聲聞,及諸菩薩,人天大眾,顏貌端莊,超諸世間,甚為稀有,容色微妙,變化無窮,皆以法身為自體。」
佛告阿難:「譬如乞丐,在帝王邊,容貌氣度,可類比否?」
阿難白佛:「假令乞丐,在帝王邊,羸陋醜惡,千萬億倍,不可比擬。為何如此?貧窮乞人,地位低微,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饑寒交迫,人理殆盡。如此之狀,皆因前世,不修道德,貪著錢財,不肯布施,愈富愈貪,不勞而獲,貪得無厭,所犯罪惡,聚集如山。壽終之後,財寶消散,苦心經營,為他所有,於己無益。無善可依,無德可靠,故於死後,墮在三途,常受極苦。受苦完畢,重獲人身,生為下賤,愚痴暗昧。世間帝王,人中獨尊,皆因宿世,積累福德,樂善好施,仁慈博愛,救濟貧苦,守信修善,與世無爭,壽終之後,福德感應,得生善道,貴為天人,享受天福,壽終之後,余福所感,得生人間,貴為帝王,儀容端正,世人敬仰,妙衣膳食,隨心而得。如是之福,皆由宿世,福德所致。」
佛告阿難:「汝言極是。世間帝王,人中尊貴,形色端莊,較之轉輪聖王,甚為鄙陋,猶如乞丐,較之世間帝王。轉輪聖王,相貌威德,殊勝微妙,天下第一,較之忉利天王,甚為鄙陋,百千億倍,不可計量。忉利天王,較之第六天王,百千億倍,不可計量。第六天王,較之無量壽國菩薩、聲聞,光色容顏,百千萬億,不可計量。」
【釋義】
彼國人民,國主所化,皆無相之身,無極之體。國主與人民,君臣合道,體相一如,故云「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彼國人民,皆是佛德,隨順諸緣,顯諸妙相,教化有情,隨處安名。就其實際,無有一物,堪與彼國,風貌作比,諸聖先賢,借用世事,而作比喻,然而,能比所比,畢竟是二。是故極樂凈土,不可思議,唯人親證,方乃知之。
朗朗乾坤,清平世界,原本如是,這不是世王領眾打造而成的。無可比擬中而作比擬,究竟是要將人的想像推倒,使人放下妄想,直證自己當下的這段無始自然風光。何以故?極樂國土,不在別處,它只是諸人當下的這個照徹十方的圓覺自性。無量聲聞,無量菩薩,無量人天,盡在其中。聲聞菩薩,人天大眾,皆非相互獨立的生命個體,亦非相互獨立的神仙個體,他只是諸人的自性功德,他只是諸人的自性妙用。離心之外,尚且無佛,離心之外,豈有聲聞菩薩、人天大眾?聲聞菩薩,人天大眾,皆非他人,而是諸人自己。
無可比擬,而作比擬,用以推倒學人的顛倒妄想。如經所說,乞丐比帝王,威德莊嚴,百千億分,不及其一。帝王比轉輪聖王,甚為鄙陋,猶如乞丐比帝王。轉輪聖王比忉利天主,威德莊嚴,百千億分,不及其一。忉利天主比第六天主,威德莊嚴,百千億分,不及其一。第六天主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威德莊嚴,百千億分,不及其一。如此比擬,彼國菩薩,及其聲聞,威德莊嚴,還可思議否?思議不及,想像不到,唯有放下,做一番洗心革面的功夫,方得親證。待到親證時,彼佛莊嚴,全是自己,更無他人。
[1]虛無之身,無極之體:清凈法身,無形無相,故稱虛無之身。清凈法身,萬法之源,故云無極之體。
[2]轉輪聖王:古代印度神話中的概念,佛教沿用之,以表佛法的義。簡稱轉輪王,或輪王,為世間第一有福之人,於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出現,統轄四天下。有四種福報:一、大富,珍寶、財物、田宅等眾多,為天下第一。二、形貌莊嚴端正,具三十二相。三、身體健康無病,安穩快樂。四、壽命長遠,為天下第一。轉輪王出現時,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沒有天災人禍。此乃由過去生中,多修福業,可惜不修出世慧業,所以僅成為統治世界有福報之大王,卻不能修行悟道證果。
[3]忉利天王:梵語忉利,華言三十三,即帝釋天主,三十三天的天主。忉利天位於欲界六天之第二天,位於須彌山頂。須彌山頂四方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釋天,共有三十三天,故稱三十三天。
[4]第六天王: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他化自在天,位於欲界天之第六,是欲界之頂上也。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