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泉州古代科技史話】泉州古代民間手工藝製作技藝(五)——泉州妝糕人

【泉州古代科技史話】泉州古代民間手工藝製作技藝(五)——泉州妝糕人

原標題:【泉州古代科技史話】泉州古代民間手工藝製作技藝(五)——泉州妝糕人


妝糕人源於中原的「捏麵人」,


「捏麵人」始出古代對天地神鬼的崇拜禮俗。


據史料記載(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六》):「玄宗朝,海內殷贍,送葬者或當街高祭,張施帷幔,有假花、假果、粉人,面米長之屬」。從中可看出麵塑作為祭祀供品的運用,取代了生人陪葬的習俗。


宋《乃物計京》曾記載諸葛亮渡瀘水,以面畫人頭為祭,故稱「饅頭」,這就是「江米人」「糕人」的最早雛形。從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發掘的唐永徽四年(653年)的墓葬中,曾出土一組女俑從簸、糧舂、推磨桿面,真切生動地再現當時人們製作麵餅的經過。墓葬中還出土面稚女俑頭部、男俑上半身,以及面制小豬,由此可推斷「捏麵人」民間技藝至少起源於一千三百四十多年前。


妝糕人是以傳統大米粉、糯米粉、調色素、蠟油等為原料,經過祖傳工藝加工,配製成為五顏六色的具有良好的塑造力的糯米團。


製作時先將擬製作的妝糕人「體坯」按比例、顏色、形狀包住竹籤或鐵絲,作為「妝糕人」的骨架,再根據作品種類的需要以獨特的雕塑手法,將不同顏色或大小不一的米團輔以搓、捏、團、挑、揉、壓、按、擦、撥等多種捏塑手法,並藉助刀、梳子、剪刀等工具,塑造面譜、手腳、翅膀、服裝、鞋、帽、裝飾品等。


雕塑時,手指要靈活輕快,傳統「妝糕人」在三兩分鐘內即要「成人」,以免麵糰乾燥。經過製作,塑成高約10厘米的「妝糕人」,「妝糕人」體積越小、越精細,製作難度就越大。「妝糕人」的服飾、五官以及其他配件,均根據需要由不同顏色的糯米團黏貼而成。


經過現代妝糕人藝人幾年來的探索、潛心研究與合理配方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已更加精美、細膩,「妝糕人」已成為閩南地區所特有的藝術奇葩。


妝糕人製作技藝起源干一千三百四十多年前,從中原流傳到泉州已有200多年,其發展演變過程是社會民俗風情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歷史悠久。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有其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藝術特性,有探索、有創新,有濃厚的傳統色彩和地方特色,製作工藝更加精美、細膩,具有寶貴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妝糕人,是泉州百姓傳統節慶期間祭祀神明的一種祭品,同時又是增添節慶歡樂氣氛的一種傳統手工藝製品,就如花燈、鞭炮一樣,是老百姓節慶期間不可或缺的一種物品,深受百姓的喜歡。

文/摘自《泉州古代科技史話》


關注我們

更多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泉州 的精彩文章:

TAG:人文泉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