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哲學?「為了挑戰你自己的觀點」
授權轉自:心智與實在
哲學園鳴謝
採訪者:霍普·里瑟(Hope Reese)
受訪者:麗貝卡·紐伯格·戈德斯坦(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
《谷歌時代的柏拉圖》作者,斯蒂芬·平克的夫人
譯 者:王培
《大西洋月刊》,27/02/2014
位於希臘雅典科學院的雕像,右為蘇格拉底,左為柏拉圖(PETROS GIANNAKOURIS/AP)
在一個科學和技術改變了我們對身體和自我認知的年代,我們很容易認為哲學是一門過時的學科。斯蒂芬·霍金就曾大膽斷言,哲學已死。
但麗貝卡·紐伯格·戈德斯坦卻不這麼認為。戈德斯坦是一個哲學家和小說家,曾在巴納德學院學習哲學,並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她已經寫了好幾本書,並在1996年獲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她曾在幾所大學教書,包括巴納德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羅格斯大學和布蘭代斯大學。
戈德斯坦在其新書《谷歌時代的柏拉圖:為什麼我們今天還需要哲學》(譯註:中文版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中提出了一個觀點,認為哲學取得了顯著進步,儘管人們通常並不容易意識到這些進步。我與戈德斯坦就科學與哲學之間的爭論、我們如何衡量哲學的進步,以及為什麼了解哲學對於我們今日生活如此重要等問題進行了對話。
你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閱讀了杜蘭特的《哲學的故事》,那本書對你有怎樣的影響?
我成長在一個虔誠信奉猶太教的正統猶太家庭,家裡的每個人似乎對所有類型的形而上學問題抱有堅定的看法。我很好奇,他們是怎樣對這些他們似乎知道或者聲稱知道的大問題擁有確鑿答案的。這便是我現在所稱為的認識論問題。家人允許我讀各種各樣的書,然後我就讀到了《哲學的故事》。我確信那時我只有11歲或12歲。關於柏拉圖的那個章節讓我第一次體驗到了智識上的愉悅,我完全沉浸於其中。雖然有很多內容我沒看懂,但我知道了這個世界在變幻莫測的表相背後擁有某些抽象的和永恆的東西。杜蘭特在書中使用了「幻影」(Phantasmagoria)這個詞,這是我不得不翻字典去查找的幾個詞之一,也許它還是我在書中碰到過好幾次的一個詞。我並不真正理解我所讀的內容,但我完全被迷住了。
你接受正規的哲學教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學哲學,我喜歡科學,而且在孩童時期讀過很多科學方面的書。哦,天啊,我還因為在廚房做化學實驗把我母親的廚房弄壞了。我對各種事物都感興趣。哲學對我的其中一個吸引力在於,我不必因為學習哲學而放棄對其他領域的探索。無論是哪個領域,都有相對應的哲學:語言哲學、政治哲學、數學哲學。所有我想知道的事物我都可以在哲學框架內進行探索。
你的家庭虔誠信奉宗教,他們如何看待你對哲學的熱愛?
我的母親對此特別不滿。她希望我成為一個好學生,但又不希望我成為最優秀的學生,她擔心沒人會娶一個書獃子女孩。但我還是在19歲的時候就嫁了人,不過我並不是那種表面上很叛逆的孩子,我遵守所有的規矩。問題在於,家人允許我思考我想思考的任何領域。即便我很早就決定我不會信奉任何宗教,但只要我有自由思考的權利,我就不會與家人產生任何衝突。
你認為小孩能夠或者應該多早開始學習哲學?
我女兒很早就開始學習哲學了。他們說,如果你接受了哲學訓練,你會發現最有趣的事情就是琢磨形而上的哲學問題。就孩子而言,最有趣的事情在於,孩子通常不會有成人的慣常思維方式,或者令成人感到困惑的概念圖式。當我女兒還是個學步的小孩時,我會叫她「丹妮爾!」她會以非常堅定,並且幾乎是憤怒的口吻說,「我不是丹妮爾!我就是這個(this)!」我會想,她想表達什麼呢?這話聽起來很荒謬,但她試圖在表達伊曼努爾·康德所謂的先驗自我。你不是像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樣的東西,你是體驗其他事物的主體——能將所有這些體驗彙集在一起。這就是這個學步的孩子想要告訴我的。我另一個女兒在6歲時會對她的雙手說話,有一次還因此打翻了一瓶果汁。她說,「你看我的身體都做了些什麼!」我說,「哦,這事難道不是你乾的嗎?」她說,「不!是我的身體乾的!」我想,哇,這可是典型的笛卡爾二元論啊!她的意思是,她無意打翻果汁,她認為具有行為意圖的自我才是她自己。這讓我感到無比驚訝。
嗯,孩子喜歡爭論
她們可以跟我爭論任何事情。如果她們提出了好的論證,我會很認真地對待,看她們是否能改變我的看法。這一過程教會了她們進行自我批駁,以認清自己的觀點,以及它們的弱點所在。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過程,讓她們學會為自己的觀點做辯護,認真對待他人的觀點,學會自我修正,學會包容,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而不是成為填鴨式教育的犧牲品。我會讓她們思考的另一件事就是道德觀。孩子天生就有以自我為中心的道德感。每個3歲的孩子都會說,「這不公平!」其實,當他們說出這句話時,家長就可以引導他們去思考何為公平。是的,他們會有一定程度的權利意識,但他們的獨特之處在哪裡呢?是什麼使得他們具有強烈的公平感呢?事實上,他們天生就是哲學家啊,並且他們還極具思維的靈活性。
在某個年齡段,孩子會經歷同伴壓力,他們很想效仿他人。但我發現,如果你能讓孩子體會到思考的樂趣,純粹智識上的樂趣,哪怕到了青春期,他們也會重新認識自己,以某種抗爭的方式重新做回自己。這一招確實很管用。
過去40年,你認為哲學教育發生了哪些變化?
一個巨大的變化就是女性學哲學的更多了,而這又帶來了更多的變化。有很多女性對文學和哲學很感興趣,她們會使用文學作為一種哲學慎思的方法。這一點讓我感到非常開心!因為人們都認為我是一個冥頑不化的分析哲學家,並且當我第一次開始寫小說時,人們想的是,哇,我們根本沒想到她真的會去寫小說耶!但這種情況已經完全改變了。人們已經開始認真對待文學,尤其是在道德哲學家這個群體中,他們會使用文學素材來提出思想實驗。很多出色、有效的思想實驗都來自於小說。小說還會對道德進步做出貢獻,改變人們的情感。
的確,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閱讀文學作品會如何增強人們的同情心。
是的,它改變了我們的思考維度。暢銷小說通常不會改變讀者對角色的刻板印象,它們不會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但經典小說則可以挑戰我們對他人的刻板印象。很多女性哲學家將文學作品納入了哲學探討範疇。瑪莎·努斯鮑姆就引領了這一趨勢。她認為,文學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哲學意義。另一件發生改變的事情就是,出現了更多的哲學應用領域。我們可以將哲學理論應用於現實問題,比如,醫療倫理、環境倫理、女權問題。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發生的變化,而在我上學那會兒,它們都還停留在理論階段。
在你的新書中,你回應了一種批評,認為哲學沒有像其他學科那樣取得進步。比如,與其他學科不同,在哲學領域,像柏拉圖這樣的古代歷史人物與當今世界沒有任何關係。
有一種說法認為,只有科學家能夠回答的問題才會取得進展,而哲學從來沒有屬於自己的方法來回答這些問題——它只是在浪費時間,直到科學家進入這些領域。你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的確有些科學家是有反哲學偏見的,他們認為哲學最終會消失。但實際上哲學取得了很多進展,只不過人們很難意識到這些進展,這是因為人們習慣於眼見為實。事實上,哲學進步已經被人們整合進了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如果柏拉圖有靈,一定會驚訝於我們今天所取得的知識進步。這不僅包括科學知識和技術知識,還包括倫理知識。我們將很多哲學進步當成了理所當然的東西。比如,在我看來,顯而易見的是,個人的倫理真理與其他真理是同等重要的。儘管類似階層、性別、宗教、種族這樣的問題如今還沒有像個人權利那樣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柏拉圖所在的時代連個人權利也無從談起。雖然他曾在《理想國》中說,你應該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所有古希臘人,但他從來沒說過,你應該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蠻族(非古希臘人)。
儘管我們花了如此長的時間才實現今日的進步,但我們的確取得了進步。通常情況下,正是哲學思辨最早引入了非主流觀念,而這些觀念要求我們拓展對權利的認知。這些觀念和認知又會花費很長時間,通過知識普及、社會運動和情感認同讓社會發生真實的改變。這一切都始於哲學論證,然後這些哲學觀點就會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同。哲學論證反對奴隸制、反對酷刑和非常規懲罰、反對不正義的戰爭、反對虐待兒童——所有這些進步都需要得到論證。
你認為哪個哲學論證改變了美國人曾經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
大約30年前,哲學家彼得·辛格開始質疑養殖農場對待動物的方式。曾經每個人都認為他瘋了,但我是看著這場運動如何發展的;我發現他的觀點得到了人們的同情,而且人們在情感上的確逐漸接受了他的觀點。你不得不因為他的有力論證而對動物產生同理心。但我們現在所處的情況跟當時仍是一樣的——一個哲學家提出論證,每個人都會表示反對,但後來人們又開始重新討論它。甚至批判它,或者認為它是錯誤的,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在認真對待哲學家的觀點。這就是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們的東西。哪怕有些觀點與孩子們的直覺相悖,孩子們也應該認真對待這些觀點。也許兩代人之前還是直覺的觀念,如今已經不再是直覺,哲學論證改變了人們的觀念。我們是非常有惰性的生物,我們不喜歡改變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如果這些觀點會給自己帶來不利。當然,掌握了權力的人絕不會想要知道他們是否有資格握有權力。所以,人們需要付出非常非常艱辛的努力,才能克服人性的弱點。
你認為教授哲學的最佳方式是怎樣的?
當我發表演講時,如果沒人打斷我的演講,提出質疑,我會感到非常沮喪。這就是我上課的風格,但這並不是主流做法。這是我的教學技巧,我真的很想引導學生,讓他們形成自己的想法。他們越是挑戰我,我越覺得自己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哲學教育必然是互動式的。柏拉圖曾經在哲學教學中使用了這樣一個比喻:老師必須具有火一樣的熱情,而這種純然的熱情會感染學生,從而點燃他們內心的熱情。這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
對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講授哲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個優秀的哲學教授應該意識到自己的班級擁有不同背景的學生。我曾經就有過這樣的學生,他們對哲學有很大的成見,需要得到更多的指點。有些學生來自極為虔誠的宗教家庭,僅僅是對宗教提出質疑就會讓他們感到仿徨失措。我們會以自己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他們當中有些最後成了我最優秀的學生,有兩個現在已經是非常成功的職業哲學家了。但他們為此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為他們受宗教的影響太深。他們必須得重新思考所有類型的觀點。當他們發現宗教信仰並不十分牢靠時,他們就會脫離家庭的影響和教導。我自己就親身經歷過這一切。我的哲學歷程讓我與家人產生了觀念上的分歧,而他們是我最愛的人。這一過程非常困難,所以他們的經歷我完全能感同身受,這一歷程的確會讓你倍感壓力。
自你學習哲學以來,這個學科受歡迎程度有什麼變化嗎?
它一直在衰落。我們今天的大學生過於功利,當我還是大學生時,社會已經處於民權運動最後的高潮,那時也是一個哲學反思的年代。如今,學生們只想要得到一份好工作,儘快成為有錢人。
儘管如此,事實上的確有很多學生面臨高額債務和不景氣的經濟現實,你又怎麼說服他們應該學習哲學呢?
實話實說,我不會說,他們一定要讀哲學專業,這個領域也不需要那麼多學生,但我會說,無論你學什麼專業,要知道,能夠具有批判思維能力,總歸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它能讓你挑戰你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它能讓你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你需要知道自己的責任所在。你的日常生活將面臨很多道德抉擇,這種能力將豐富你的精神世界。你將擁有很多思維框架來幫助你解決問題,能用很多方式來理解事物。它會讓生活變得更有趣,能夠幫助我們提升人性,展現我們作為人類的獨特之處。
你認為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最大的哲學問題是什麼?
科學知識的進步提出了新的哲學問題,比如,多重宇宙觀。我們身在宇宙何處?物理學正在影響著我們的宇宙觀。但有些科學理論是否真的屬於科學範疇,這是個問題。我們能通過科學方法回答這些問題嗎?隨著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發展,我們對大腦的認識越來越多,而且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大腦影像圖。但我們真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回答意識問題嗎?我們可以通過科學回答自由意志問題嗎?還是說,我們將發現我們沒有任何自由意志?神經科學的進步在多大程度上能告訴我們最根本的哲學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當今哲學家所面對的。但在某種程度上,我還認為,我們的社會正變得越來越世俗化。所以,我們還面臨如何在這樣的社會尋找人生意義的問題,尤其考慮到很多人不再信仰一神論,而它曾經賦予了這些人以人生意義。人們非常關心這些問題。宗教的衰落是否會帶來人生的無意義感,或者低俗的消費主義是否能填補宗教曾經佔據的精神空間?這是哲學家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出於簡潔和篇幅的考慮,本文做了編輯和刪減。
新穎·獨特·好讀的
哲學入門書
柏拉圖穿越2400年
來到谷歌時代
用睿智、犀利、充滿樂趣的思維
帶我們踏上關於哲學、科學、人生的思辨之旅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