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孝道

孝道

先生說:「人的大本就是一個孝字」。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儒家為了發揚孝道,特為寫了一本《孝經》,可見中華民族,對孝道是何等重視!不過,人們對孝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先生說:「盡孝的不必常侍庭闈,才算是孝。若能立身行道,雖然離家萬里也是盡孝。孝子行事是純粹本乎天良,違天良就不是孝子」。所以盡孝不一定總在父母身邊,在家在外都可以盡孝。這樣人,在社會上也必然會忠於職守的。

先生所講的孝道,包含孝身、孝心、孝性。供養父母衣食住,這僅是孝身。孔子的學生子游問如何盡孝?子曰:「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有敬何以別乎?」孔子說的大意是:「現在為孝的人,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飲食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如果內心對父母沒有誠敬之情,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論語》)。

對老人的心情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人老了,心有餘力不足,心中牽掛的事情更多了,總是放心不下。如果對老人的難處不理解,不體貼,只是嫌老人多管閑事,說話好羅嗦。為子女的很反感,動不動便刺傷老人的心。這樣,很容易使老人產生傷感,即便給老人做再好的飲食,老人也不感到香甜,心情也不愉快。這便是不能「孝心」的緣故。

先生說:「兒女盡孝,老人有錯,必須給補上,這才叫真盡孝呢。我母親在世的時候,因為怕家族欺負,不敢奉養老人,恐怕兒子們受累。我後來知道這一步錯處,母親死後,便將我祖父請過來,不但不要他的養老地,並且還負擔他的債累,我也一定請,這才能補老人的過失呢」。當時雖受伯嫂母的難為,先生也堅決這樣做了。不僅解決祖父的生活問題。同時更可以使祖父的心情得到安養,這是孝老人的三界。更為重要將母親的虧孝處給彌補上了。所以「順」不一定都是孝。

想要盡孝,必須有好的性格,光心好而性不好,孝道也行不圓滿。比如兒女出於好心,說話強硬,把父母頂撞完了,使父母心裡很難過,即使心眼再好,又有什麼用呢?例如一位「孝子「,給老人買來許多水果和點心,因為老人把水果分給孫子們了,兒子生氣了,便把水果收到一塊給扔到垃圾堆里,氣得老人暗暗落淚。這樣能算孝嗎?說他不孝,好像冤枉了他;說他孝,竟把老人氣得這樣。所以缺乏心性修養的人,孝道是盡不完美的。

人在社會上工作,不論離家遠近,能夠盡職盡責,出色的完成任務,不令父母挂念和操心,就是孝子。尤其一提到兒子或女兒,父母感到心滿意足,十分欣慰,這樣,比較庭闈這孝,其分量還要重得多呢!當然,父母衰老病弱之時,兒女能夠耐心服侍,也是非常必要的。

子女孝敬父母是責無旁貸的,但是只是自己一個人能盡孝,還是不完滿的,必須夫妻和諧起來共同孝敬老人,才能使老人更安心。所以先生說:「男子如不把內人(妻子)領在道上,能孝翁姑,教子女,縱自己十分盡孝,老人也不凈心;女子結婚之後,不能助夫成德,雖然自己孝敬翁姑,翁姑也是不甘心,所以男女必須明道,才能盡孝。」

先生說:「在外邊做事的人,常挂念老人,以為是盡孝,錯了,那為思親,不是孝親,必將職分內的事,做得完善,那才算盡孝。因思親而不能盡道盡職,未免重貽親憂,深負親恩,怎能算孝呢!」

父母去世,子女哀痛,是人之常情,但過分悲痛,以致傷害了身心,也是不應該的。先生說:「人當父母死時,都要痛哭流涕,以為是盡禮,其實是一種無益的事。若是有道的經過這一番痛哭,也要損去一半道力。父母今生作善,來生還是作善,又何必痛哭呢!若有哭的心倒不如立志成道,父母和九祖都得到超度了」。允恭道:「孔子說:『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那是什麼意思?」先生說:「孔子的話,是因時而發的,不那麼說,不能合乎那個時代。假使他生在現世,他也就不能那樣發言了。」孔子那個時代是極重禮儀的,所以那樣說。

先生說:「如把人情割斷再去盡孝,那才是佛國的孝子呢!」這是孝道最高層次的要求。當然,有很多人是無法理解和接受的。

所說的「割斷人情」那是從思親憂念,牽纏掛礙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所謂「佛國的孝子」乃是立身行道,達到盡人合天,了脫塵寰的境界。這樣,才是孝道的究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諧家庭幸福人生 的精彩文章:

長相年輕的女人,一定是個福星
爹娘的眼淚只為兒女流!

TAG:和諧家庭幸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