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小販手中買個牌,上面有三怪文字,三十年後才明白文字的含義
亂世的黃金,盛世的古董,這兩句話包含著深深的道理。1970年的時候,哈爾濱有一位張先生,當時他是集郵愛好者,有一次,他在集郵市場用幾百塊錢,買了一塊符牌,這塊符牌顏色發黃,但卻不是純金之物,上面還有三個古怪的字,問誰誰都不認識。30年後,這塊符牌竟成了黑龍江郵政博物館鎮館之寶,您要想知道這塊符牌背後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70年最火的就是集郵,那時的集郵,就好像現在的炒股,故此,很多人都看準了集郵市場人氣旺這一點,他們將陳年的舊物,老年間的古董,都拿到了集郵市場上來販賣,故此,一些懂行的人,都擦亮了眼睛,到集郵市場上來撿漏。
張先生這天來到了集郵市場,他轉了一圈,買了幾張心儀的郵票,正要回家,卻被一個小販攤檔上的符牌吸引住了。
這塊符牌(長14厘米、寬4厘米、厚度為0.05厘米)說句不好聽的話,就像一個被錘平的鞋拔子,雖然沒有什麼顏值,但黃燦燦的,好像是金子製成的,更神奇的是,上面還刻著三個怪字,讓人越瞧越覺得神秘。
張先生湊過去一問,這才知道這塊符牌「滯銷」的原因,原來這小販竟要500元,在月工資幾十塊的當年,這個黃色的牌牌,比一個八級工一年的工資都高了。
張先生軟磨硬泡,最終用380元,將符牌買了下來,符牌到手,他去請教高人,那個高人告訴他,這個符牌真的不是純金的,而是金銅合金,至於牌子上面的三個怪字是什麼意思,他也搞不懂,故此,無法給出正確的估價。
張先生心態挺好,他這樣安慰自己,管它價值多少,只要不是假貨,只要自己喜歡,那就買對了。
一轉眼,時間過了30年,隨著收藏的火熱,張先生手裡有一塊神秘符牌的消息,就在社會上不脛而走,本地的藏家,想花幾千元買下他手裡的符牌,卻被張先生搖頭拒絕。
北京的一位大藏家,不遠幾千里來到黑龍江,想用3萬元購買張先生手中的符牌,這個價錢雖然讓他動心,可是張先生一問這個大藏家,符牌上面的三個字怎麼讀,那個大藏家笑道:「這三個字我也不認識,不過認不認識跟我們買賣符牌有關係嗎?」
原來這個大藏家,也想將這塊符牌買到手裡,然後存放幾年,遇到肯出更高價的下家再賣掉!
張先生用手掂量著這個跟了自己三十多年的符牌,他最後還是拒絕了對方高價收購請求。
可是沒過多長時間,黑龍江郵政博物館籌備組人員找上了門來,雖然他們給的價格沒有北京的大藏家高,但對方卻給了他一個不能拒絕的條件,他們準備將這個符牌拍照,然後將照片送到內蒙古大學,請那裡的古文字專家,對符牌上的三個怪字,進行破譯和解讀。
張先生是一個明白人,收藏的樂趣是收藏知識,收藏文化,雖然藏品可以換來金錢,但是讓這塊符牌,入駐黑龍江郵政博物館,這豈不是對自己的老朋友(符牌)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安排和交代。
最後,張先生忍痛割愛,這塊刻著三個怪字的符牌,就成了黑龍江郵政博物館的藏品。半個月後,內蒙古大學那邊傳來了消息,那三個怪字是契丹文,寫的是——敕宜速,它是一面遼金時代的聖旨金牌,被遼國信使右手所持,在各個驛站之間,快速傳遞皇上聖旨的時候使用。
遼金信使用的聖旨「符牌」,入駐黑龍江郵政博物館,這絕對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好事,如今這面遼金聖旨「符牌」,已經成了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正靜靜地躺在了展覽櫃之中,默默地對遊客訴說著契丹民族,金戈鐵馬,號角嘶鳴的悲壯往事!……
※在金兵攻打開封的史冊中,出現一種不該出現的武器,今天首次揭秘
TAG:歷史小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