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方聞先生辭世,半個世紀美國亞洲藝術史學界的開拓者與領航者

方聞先生辭世,半個世紀美國亞洲藝術史學界的開拓者與領航者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馳名中外的知名藝術史學者和文化史學家、藝術文物鑒賞專家、教育家方聞先生於美國東部時間10月3日凌晨辭世,享年88歲。




據方聞先生的學生及一些知名藝術史學者透露,方聞先生是因不幸罹患急性白血病,於3日凌晨在普林斯頓西行,享年88歲。方聞1930年出生於上海。




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陳葆真曾評價方聞先生道,「方先生可說是這半世紀以來在美國的亞洲藝術史學界和博物館界中,成就最高、貢獻最大,最令人欽佩的開拓者與領航者。」




知名藝術史學者、浙大教授

白謙慎今天大早記者表

示,方聞教授的去世,是藝術史界的一個巨大損失。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方聞教授就一直為把中國藝術史研究建設成一個現代學科而努力奮鬥,並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他在普林斯頓大學先後建立了第一個中國藝術史的博士項目和第一個日本藝術史的博士項目。當他在美國榮退時,他為普林斯頓大學培養了近四十名博士,他的許多學生都成為中國藝術史領域的中堅。




方聞先生(1930-2018)將自己漫長而傑出的職業生涯都奉獻給了增進西方世界對亞洲藝術的了解上。他的教學和研究開拓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他大膽地將包括文學、政治和社會史、地理、人類學、宗教等學科引入到藝術史研究之中。他也曾在2006年4月於普林斯頓大學召開的「天橋:向方聞教授致敬」研討會最後的答謝演講《論「滯後」的好處:我對中國藝術史的反思》(「Reflections on Chinese Art History: On the Benefits of Belatedness」)中,很堅定地說:「我認為,美國學界的中國藝術研究實際能夠以其真正的跨文化影響力,來豐富西方藝術學界,只要中國藝術史研究能以一種跨文化、交叉性學科的方式在這裡和有一天在中國的著名學府中都能繼續擴展的話,它就能實現。」







方聞1930年出生於上海,自小師從名師清道人之侄李健學書法,十歲左右便開辦了個人書法展,被業界譽為神童。先就學於上海交通大學。1948年,赴美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先後獲得文學學士、碩士、博士。他曾師從Kurt Weitzmann及George Rowley兩位教授學習西洋及中國美術史,並以優異成績於1954年留校任教。1959年聯合摯友普林斯頓大學漢學家牟復禮教授創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國藝術和考古學博士計劃。他先後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講座教授、藝術考古系主任、普林斯頓藝術博物館主席(主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繪畫部的特別顧問等職務。






2006年11月,方聞教授在清華大學中國藝術史與考古中心授課



他致力於採用「風格分析」的方法來解決中國古代書畫的斷代問題,主要出版有《夏山圖:永恆的山水》、《心印》、《超越再現:8-14世紀的中國繪畫與書法》、《中國書法:理論與歷史》和《兩種文化之間》等專著。方聞先生不僅是國際知名的學者,更是資深的教育家,他的學生遍布全球重要的藝術史院系,世界大博物館的東方部門主管人很多都是他的學生乃至學生的學生。他們在藝術史領域形成了實力強勁的「普林斯頓學派」。





2018年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方聞先生專著(中文版)《心印——中國書畫結構與分析研究》、《宋元繪畫》、《夏山圖》和《中國藝術史九講》





白謙慎認為,方聞教授非常注重實物在藝術史教學和研究中的作用。先後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建立了優秀的中國藝術品收藏,嘉惠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其中最令他感到驕傲的是,他為大都會博物館建立了以顧洛阜的收藏為基石的中國書法收藏,在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建立了以艾略特的收藏為基石的中國書法收藏。當西方藝術史界對中國書法還懵懵懂懂、不甚了了之時,方聞教授率先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班主講中國書法史的課程,培養研究書法史的博士,讓普林斯頓大學成為西方研究中國書法的重鎮。鑒於他在這方面的傑出貢獻,哈佛大學在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時,專門稱頌了他在西方推進中國書法研究方面做出的貢獻。




白謙慎說:「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當中美關係正常化後不久,方聞教授就開始致力於促進中美藝術史界、博物館界之間的交流。他曾多次邀請中國學者赴美交流,向中國的博物館借藏品,在美舉辦中國藝術展,招收中國大陸的學生到普林斯頓大學留學。進入21世紀之後,方聞教授更為積極地為推進中國藝術史在中國大陸發展而努力。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浙江大學建立了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引進了一些藝術史的學者。如今,博物館已經交付,明年就會舉辦由方聞教授提議舉行的開館首展「漢唐奇蹟」。可令我們深感遺憾的是,方聞教授已經看不到這些了。但是,他留給國際藝術史界的遺產將永遠被人們銘記。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和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研究中心的同仁們委託我在此對方聞教授的去世表示哀悼。方聞教授千古!」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何慕文此前表示,「作為學者和博物館藏品研究者,方聞始終堅守這樣的信念:即藝術是全人類共通的語言。他將自己漫長而傑出的職業生涯都奉獻給了增進西方世界對亞洲藝術的了解上。方聞在與捐贈人和同事的共事中,實現了大都會博物館全面展示亞洲藝術,並使亞洲藝術的收藏在廣度和深度上均堪與西方藝術收藏相媲美的夙願。」




方聞參與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傳為五代董源《溪岸圖》的爭論,也影響極廣,其觀點與認為此作是張大千臨摹的觀點針鋒相對,不但呈現了與美國學者高居翰在數十年學術研究中對中國繪畫史的不同見解,還涉及到中國繪畫史研究的一些更深刻的問題。「澎湃新聞·藝術版」主編顧村言認為,方聞先生從小喜愛書畫,到美國後有著跨越東西文化的眼光,更培養了一批對中國藝術有著極高理解力與審美眼光的學生如班宗華等,對於中國藝術與藝術史研究的理解清晰而高遠,與對中國書畫總不免見出隔膜的部分學者是完全不同的,他對美國的中國藝術史研究貢獻極大,也正在於如何理解中國藝術的正脈並將之在歐美進行推廣研究。





2011年,方聞與浙江大學藝術學院師生在一起




2004年10月,方聞教授在清華大學做題為《視覺與文字:中西交匯》的演講




方聞先生的學生談晟廣今天凌晨在朋友圈對恩師表達了悲悼,他此前說,「作為現代人文學科的中國藝術史,如今已在世界各地的著名大學、博物館和研究所等學術機構落地生根、日益成長,究其在20世紀簡短的發展歷程,1959年於普林斯頓大學組織創辦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國藝術考古博士研究培養項目的方聞教授(Edwards S. Sanford Professor of Art History Emeritus,Princeton University),無疑是一位永遠無法繞越的里程碑式人物。」




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陳葆真曾評價方聞先生道,「方先生可說是這半世紀以來在美國的亞洲藝術史學界和博物館界中,成就最高、貢獻最大,最令人欽佩的開拓者與領航者。然而,我們不可忽視的是,在他成功的背後,那一股偉大的支撐力:那便是方夫人唐志明女士(Constance Tang Fong)的了解與支持。他們都熱愛藝術;兩人在1950年代初期相識于波士頓美術館的畫廊中。婚後鶼鰈情深,有志一同。由於方師母長期的支持,使方先生無後顧之憂,而得以全力以赴地成就了上述令人讚歎的藝術文化功業。他們所具有那樣開闊的心胸、豪邁的氣魄、堅強的毅力與奉獻的精神,實非一般常人可以企及,足為學界楷模!」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設計的善意——為弱勢群體而設計
時間的印記,如果珠寶會說話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