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的故事 | 在魯國:真正從政的機會到了(第7期)

孔子的故事 | 在魯國:真正從政的機會到了(第7期)

原標題:孔子的故事 | 在魯國:真正從政的機會到了(第7期)



李長之(1910—1978),季羨林的同鄉、小學同學、清華大學時期同學,「清華四劍客」之一,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系,兩年後轉哲學系,師從張東蓀、金岳霖和馮友蘭。建國後一直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在中國文壇和國際漢學界頗有影響,包括《孔子的故事》在內的諸多著作先後被譯為外文出版。

本文選自李長之


《孔子的故事》第九、十一節


孔子在混亂的魯國中的寂寞


流亡在齊國的魯昭公,在齊國受盡了氣,終於於公元前510年死在國外。這一年孔子四十二歲了。魯昭公的弟弟被立為魯君,這就是魯定公。

過了五年,把持魯國國政的季平子死了,他的繼承人是季桓子。季氏依然大權在握。


正如季桓子常要威脅魯定公一樣,季桓子的一些得勢家臣也威脅著季桓子。同時這些家臣也彼此摩擦,都想吃獨份兒。消滅同列的競爭者,奪取更多的權益,這幾乎是那時從各國的諸侯一直到卿大夫及其家臣的共同做法。


季桓子這時有勢力的家臣是:仲梁懷、陽虎和公山不狃。先是仲梁懷和陽虎發生衝突,陽虎想驅逐仲梁懷,公山不狃出來做了和事老。但因此仲梁懷的氣焰大了起來,陽虎就把他囚禁了。季桓子出來干涉,陽虎把季桓子也囚禁了,直到季桓子認了輸才被放出來。


這樣陽虎就脅制住季桓子,而季桓子則脅制著魯定公。孔子對這情形很看不慣,所以就不願意出來做事。


季桓子底下的三個有勢力人物,仲梁懷既被陽虎壓服,就只剩下陽虎和公山不狃。公山不狃聯合陽虎,想把三桓的繼承人更換,換上接近陽虎的人,這樣就可以更方便地操縱三桓了。陽虎又把季桓子逮捕起來,並要殺掉他,但季桓子想辦法逃掉了。陽虎卻終於在軍事上失敗,逃往齊國。


季桓子底下只剩下公山不狃一個有勢力的家臣了。公山不狃就在公元前501年佔據了魯國的費城(山東費縣),想以此為根據地來反抗季桓子。


公山不狃打發人來請孔子,因為他曉得孔子是討厭季家的專橫的;同時孔子是既有聲望又有本領的人,請到孔子也可以壯一壯聲勢。孔子呢,寂寞了好久,一直沒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他又是熟悉歷史的,想到從前周文王、周武王就曾以西北一塊小地方豐(在現在陝西鄠縣東)鎬(在現在陝西長安縣西南)作根據地統一了北中國,他是不是也可以將費城作根據地大搞一下呢?他心裡有些活動了。


可是孔子的弟子們有的就奇怪他這太熱心的態度了。他的最年長的弟子子路便首先表示不髙興。他覺得老師天天講「君王要像君王,臣子要像臣子」,正因為不贊成季氏的專橫才不出來做事,現在公山不狃還不是要犯上作亂么?為什麼反而要去幫他的忙呢?


孔子解釋道:「他們請我,難道是叫我白跑一趟么?我也不是隨便就去的呵。真的有人用我,我是想建設一個新的東周王朝呵!

子路等才沒有話說。


可是孔子心裡也是矛盾的,他到底沖不破他那維持現狀的保守思想,下不了決心,所以也終於沒有去。孔子這時便解嘲似地說:「我五十歲了,事情成不成是命呵。」命是一種迷信說法,孔子到無可奈何的時候,就常提起命。


孔子終於有了從政的機會了,就在這一年,他在魯國得到了有職有權的地位。


從中都宰到司寇


孔子真正從政的機會到了,公元前501年,也就是魯定公9年,孔子五十一歲,在魯國當了中都宰。


當時魯國比較安定了些。季桓子的內部也由於仲梁懷被壓服、陽虎出走、公山不狃在費城並沒搞出什麼名堂來而單純些了。魯定公和季桓子見孔子曾想到公山不狃那裡而終於沒有去,於是理解到孔子想做一番事業,但又終於還是擁護魯國的當權派的,這也就增加了對孔子的信賴。這就是孔子能夠出來從政的原因。孔子當中都宰是在陽虎失敗出走和公山不狃在費城舉事之後,這就不是偶然的了。


中都宰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首都市長。孔子做了一年中都宰就很有成績,當時西方各國都想學孔子的治理方法。


於是孔子由中都宰升為司空,司空彷彿是後來管建設工程的首長;又由司空而為司寇,司寇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長。孔子現在是真正參與政治了。


孔子現在在魯國做了官兒,但他在一般老鄉長跟前,卻仍保持著謙遜淳樸,像不善於說話似的。當他在朝廷議事的時候,是很會辯論的樣子,但是又很慎重;和上級談話,他持的是公正不阿的態度;和同僚談話,卻又和悅近人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排版:郭磊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羨林國學講堂 的精彩文章:

孔子的故事 | 與老子的見面(第3期)

TAG:季羨林國學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