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后去世,乾隆對官員大開殺戒,背後真相竟是……

皇后去世,乾隆對官員大開殺戒,背後真相竟是……

原標題:皇后去世,乾隆對官員大開殺戒,背後真相竟是……


乾隆登基之初如同溫暖的太陽,把雍正曾經高壓處理的案件全部從寬處理,使所有人都認為,乾隆將一改雍正時期的嚴苛,重新獲得最寬鬆的政治生活,誰知,13年之後,風雲突變。


從乾隆十三年(1748年)開始,一向溫和的乾隆掀起特大官場地震。


這年,皇后去世。按照滿洲風俗,官員們百天內不許剃頭,以表示內心悲痛之情。只不過這一風俗並無具體法規要求,此前就連雍正去世,許多官員就在百日內剃了頭,而且並未收到任何處理。乾隆卻認為這是官員們對皇后的大不敬,是對綱紀禮法的挑戰。一開始,乾隆想把剃頭的官員全部處斬,最後發現人實在太多,不得已才做出輕判。


但對於江南河道總督這樣的一品高官在皇后喪期剃頭,乾隆震怒非常,將其賜死,湖南巡撫、湖北巡撫被革職。與此同時,乾隆對那些沒有及時對皇后之喪表達哀悼的滿洲官員也甚為不滿。乾隆對滿洲官員的重用程度超過此前所有皇帝,因此他認為,這些滿洲官員所受皇恩較漢人官員尤為深重,「義當號痛奔赴」。所以他迅速懲戒了53位沒有上奏悼念的忘恩負義之人,每人各降兩級。


大學士張廷玉在給去世不久的皇后寫祭文時用了「泉台」二字,沉浸在巨大打擊中的乾隆覺得這兩個字不夠「尊榮」,最後以「全不留心檢點,草率塞責,殊失敬理之義」之罪名,停發工資一年。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張廷玉從政以來第一次遭遇到的處分。


四月二十日,乾隆發現,在皇后的冊文中,「皇妣」二字在翻譯成滿文時被誤譯成「先太后」,乾隆氣憤地斥責:「從來翻譯有是理乎?此非無心之過,文意不通可比。」意思是說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書因不滿張廷玉被他解除協辦大學士之故,心懷怨恨,有意對皇后進行嘲弄,擬秋後處斬。此後滿族尚書和吏部侍郎等官員都因此受到處罰,工部辦理皇后寶冊時,乾隆認為「甚屬粗鄙」,以「大不敬罪」進行處分,全堂問罪。光祿寺因祭禮所用祭品、桌子「俱不潔凈鮮明」,多位官員因此被免職、降級。


乾隆十三年以前,乾隆處分大臣十分謹慎,只有一個處死的提督鄂善,因為被揭發貪污1600兩銀子,乾隆不忍殺他,甚至是一邊流著眼淚一邊下旨讓他自盡。乾隆曾如此形容當時的感受:「降旨之後,心中翻騰難過,不能自釋,如人身之失手足也。」


皇后的病故,直接導致了乾隆從早期的「寬仁」一下轉變為高壓殘酷冰冷,成為他反思過去寬縱政策的一個契機,政治氛圍更是從暖春一下到了寒冬。


金川之戰前後三任統兵大臣慶復、張廣泗、訥親此前均是乾隆心腹愛將,但是在這一年都被先後處死。訥親是當時職位最高的軍機大臣,乾隆曾說他「為第一受恩之人」,「以為少年大臣中可以望其有成者」。此後,乾隆發現軍紀廢弛、戰鬥力低下是金川久攻不下的主要原因,為此他決定凡是武官,臨陣脫逃的一律不得保全首級,此後他開始建立訓練營,親自進行監督檢閱。


因為一場整治的風暴,乾隆成了整個大清誅殺官員最多的皇帝,他誅殺官員數量、級別均創清代最高紀錄。對此,乾隆是這麼解釋的,「當初我登基時,因為人命關天,實實在在不忍心痛下殺手,可是這麼多年我才發現,一味縱容姑息,必將讓這些人繼續胡作非為,肆無忌憚。」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能靜居主人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興名將作戰原則:能防守就不進攻,能逃跑就不動手
這個大臣真牛!皇帝親自作詩拍他馬屁,他說:我不吃這套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