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外國人如何歧視晚清中國留學生?

外國人如何歧視晚清中國留學生?

文|陳卿美

今天,大量中國學生走出國門留學。出國可能會受歧視,但這種歧視主要與個人素質相關。晚清的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比今天還受歧視,但那時更多還是與國家、文化有關。

中國留學生如今遍布世界各地。晚清時沒有那麼普及,主要集中在日本與歐美等國家。那時的中國學生腦袋後邊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走在國外的街頭,你就可以想像,外國人會用何種眼光看中國人。

1872年,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美。這些年輕的學生都是長袍馬褂、留長辮子。美國人根本沒見過。麻省李鎮教堂助祭海德的家在一個小鎮上,他的家裡寄宿了兩名留學生。平日不出門還好,一旦出門總會有人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他們,讓他們好不自在。

據《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學生歷史現場》載,一次,一頭小豬跑了,留學生在後邊狂追。小鎮上的居民看著中國人奇怪的樣子,就像觀看外星人一樣。看著那條大辮子在身後甩來甩去,大家鬨笑不已。還有很多人叫他們「中國女孩子」,因為頭髮留那麼長,實在太像女孩子。被叫「女孩子」,在歐洲的中國留學生中也發生過。其實,這還算不上歧視,只是大家好奇而已。

清末嘉應留學生在東京

同樣拖著長辮子,在日本留學就完全不同。在美國,頂多被叫「女孩子」,但在日本會被叫「清國奴」。1896年,駐日公使裕庚招了13名中國留學生赴日。這些人為了融入日本,沒有穿長袍馬褂,而是著日本和服與制帽。但腦後的辮子非常扎眼,一些日本小孩跟在他們身後不停叫「清國奴」,有時還朝他們扔石子、吐口水,小孩的家長完全置之不理。日本人如此不禮貌就是明顯的歧視,此舉讓這些留學生又羞又惱。

一切煩惱來自大辮子,難道不能剪掉嗎?不能!辮子代表著清朝體制,是清廷統治的象徵,剪掉就是大逆不道,甚至會掉腦袋。在留美幼童中,有大膽的就剪掉了辮子,導致監督的官員非常震怒,威脅要遣送回國。後來,幼童被召回也與他們違反祖制有很大關係。

歧視大辮子,說起來還是小歧視,真正大歧視來自美國的《限制華工條例》。1901年,孔祥熙留學美國。在舊金山登陸入境時,美國海關認為孔祥熙所持的官札與簽證不符合《限制華工條例》規定,拒絕其入境。原來,美國只認護照,而孔祥熙的官札與簽證都不是護照,官札只是李鴻章給開出的證明信,沒有英文,美國海關工作人員無法找到出境資料。但孔祥熙的簽證卻是在美國駐天津領事館辦的,既然入境需要護照,為何沒有告知呢。

最後,美國移民局將孔祥熙關了起來。雖然有清政府駐舊金山領事館的交涉,但手續還是要照辦。沒辦法,證件郵寄回國重新辦,等郵件到中國時,李鴻章死了,袁世凱又沒仔細看。結果證件寄到美國,還是不合格,只能再次重辦。這一折騰,就達一年之久。

孔祥熙本來是留學的,想儘快學成報效國家,沒想到被關了一年多。他非常鬱悶,倍感羞辱。弱國無外交,是孔祥熙最大的感受。

美國還有其他的「限制」。1890年,「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希望中國留學生到美國陸軍、海軍學校學習,但遭到美國國務院無情拒絕,工作人員很輕蔑地回復:「此間無地可容中國學生也」。容閎為此深感屈辱。

美國「限制」,日本卻來了「取締」。1905年,日本文部省出台《關於准許清國人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定》,該規定本意是規範中國留學生的秩序。沒想到觸動了中國人脆弱的神經。比如該規定第十條「學校不得招收為他校因性行不良而被飭令退學的學生」。中國留學生認為,這條容易讓學校根據主觀好惡來處罰學生。所謂的「性行不良」打擊面實在太大。結果,中文報紙《新民叢報》率先發表評論,抨擊此規定為「取締規則」,是侵害中國留學生入學自由,企圖控制中國的教育權,甚至是侵害中國國權。

結果此事越鬧越大,眾多學校的中國留學生開始大面積罷課、遊行。日本《朝日新聞》發表評論說,中國人過於狹隘,是清國人特有之放縱卑劣性情所導致的。陳天華為此憤而跳海自殺,他的瘋狂之舉讓整個事件不再可控。很多留學生紛紛選擇回國,不受日本人的鳥氣。

日本人歧視中國人,不僅是因為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還有一個很大原因是,中國留學生大都在日本不學無術。大量學生蜂擁湧入日本,很多人並不是真心學習的,有的只想上個速成班,混個文憑鍍鍍金。還有的學生只知道吃喝玩樂,抽大煙,晚上還帶妓女回來。日本《二六新聞》報紙就曾連續三天報道中國學生嫖妓一事。標題就是《妖魔出沒的清國留學生會館》。中國留學生受不了,還上門要求人家報紙道歉,被人家果斷拒絕。

由此可見,出國留學被歧視,並不是都與國家強弱有關。群體的不爭氣,再加上一個敏感易脆的心,這種心態下,看誰都是在歧視自己。這樣就真的沒得救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清陳卿美 的精彩文章:

清末的英國人如何翻譯《西遊記》?
左宗棠西征籌款遇到了哪些困難?

TAG:晚清陳卿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