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古一帝李世民:番外:高句麗興亡史

千古一帝李世民:番外:高句麗興亡史

原標題:千古一帝李世民:番外:高句麗興亡史


唐太宗和高句麗的關係,並不是唐朝歷史的重點,畢竟貞觀時期萬國來朝,連突厥這種超級牛逼的少數民族都完蛋了,何況高句麗。(參見:千古一帝李世民:決勝神州 之 秦王掃六合(2):軍事過硬)


想給高句麗寫個番外,是因為棒國。大家都知道,棒國是個自信心無限膨脹的國家,雖說舉凡是小國,自信心都容易無限膨脹,就像是微商愛在朋友圈炫富一樣,但棒國老是從中國薅文化遺產,實在是有點過分。高句麗這個國家,在歷史上,確實也比同期的其他小國牛逼那麼一點點,就被棒國拿來大做文章。因為李世民系列,我粗粗了解了高句麗的歷史,發現,不僅孫悟空不是韓國的,孔子不是韓國的,李時珍不是韓國的,就連高句麗,也不是韓國的。


高句麗是中國東北的一個民族,興起於漢代,滅亡於唐代。高句麗最先並不是一個國家,漢武帝時,在中國東北設立玄菟郡,下設高句麗縣,說明高句麗曾經是中國的一個縣。而現代朝鮮人的祖先,則主要來自新羅、百濟。所以我們先劃個重點:高句麗人和現代朝鮮人沒有關係


高句麗建國是在漢元帝年間,一般認為是公元前37年,因為高句麗縣在前,國在後,所以很可能是當時直接沿用了縣名作為國名。


看一下高句麗的疆域圖,不難發現,它一頭連著遼東,一頭伸進了朝鮮半島。所以,高句麗要擴大疆域,有兩個辦法:第一,往西北,從中原王朝手裡搶地盤;第二,往東南,在朝鮮半島搶地盤。高句麗和朝鮮半島的土著相比,那是非常能打,所以在朝鮮半島,疆域一直最大,把棒國的祖先:新羅和百濟一路趕到了朝鮮半島東南的犄角旮旯。


另一方面,高句麗往西北發展,首先在道德上就有問題,因為高句麗本來是漢朝的一個縣,現在搞了個國家,漢朝中央政府當時管不了,也就默認了高句麗作為屬國,向中原王朝納貢。和遼東地區的其他小國不同,別的小國是天然存在的,高句麗卻是自己鬧獨立,新建的。而且不管怎樣,藩屬國和宗主國搶地盤,實在是說不過去。


但是,高句麗發展的時期,正好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動蕩的魏晉南北朝,因為中原地區一直打成一團,沒有精力長期針對這個地區,所以高句麗便慢慢擴張,一邊欺負新羅和百濟,一邊也向西向北,挑釁中原王朝。但畢竟中原王朝的實力強大,如果認真起來,高句麗絕對打不過,所以基本的畫風是: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幾次中原王朝和高句麗的戰爭有:

三國時期:三國時期,在遼東地區,有公孫氏和高句麗兩個政權,高句麗先遠交近攻,協助中原打敗了公孫氏,然後就不斷向中原挑釁。此時正是三國末期,魏明帝在位,雖然當時魏蜀吳還在混戰,但魏明帝見高句麗居然敢攻打魏在遼東的城池,大怒,派大將毌丘儉兩次東征,均大獲全勝,高句麗的國王東川王一路逃跑,魏軍不僅將高句麗的許多城池納入魏的版圖,而且使朝鮮半島許多小的民族也對魏臣服。這一段歷史,不僅有史書記載,1906年,吉林省發現的《毌丘儉紀功碑》,也與史書的記載完全符合,說明了毌丘儉的東征的真實性[3]。



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族在五胡十六國興起,其中的一支:慕容鮮卑非常活躍。慕容氏的主要特徵是:顏值高,能打仗,家裡不團結。所以,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四個政權,但都是曇花一現。金庸《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便被設定為慕容鮮卑的後代。(參見:皇帝遺臭萬年攻略:文青、撩妹、顏值高(五):顏值高)。因為都在中國東北部發展,高句麗和慕容鮮卑也有不少摩擦,但基本每次打仗,高句麗都慘敗。最可憐的一次,高句麗表面臣服於前燕,暗地裡和當時另一個政權後趙勾結,惹毛了前燕皇帝慕容皝,於是慕容皝出奇謀進攻高句麗,攻下了其都城丸都,然後把高句麗王的太太、媽媽掠走,還高句麗王死去爸爸的屍骨刨出來裝在車裡,統統當做人質,一路揚長而去,高句麗軍隊不敢阻攔。那時候天下大亂,人口資源緊張,於是慕容皝順便又擄走了五萬多人口。高句麗被打得元氣大傷,立刻遣使求饒,再無力反擊。


隋唐時期:隋唐時期,高句麗還是野心勃勃,不斷擴張。其實縱觀中國歷史,許多可怕的民族都是從東北興起,一開始規模不大,但不加以遏制,一旦發展起來,就會嚴重了威脅中原王朝。例如北宋被金(女真族)所滅,南宋被蒙古所滅,明被清(後金)所滅,明英宗還曾被蒙古瓦剌部擄走。高句麗在東北發展數百年,實力不容小覷,不僅如此,高句麗從未安心作藩屬國,始終想著擴張,確實是中原的心腹大患。


因此,在隋唐發動征討高句麗戰爭的問題上,史學界目前的主流觀點都是認同的。可惜,隋煬帝上台之後,一直在大搞各種工程,四處征伐,最終極大消耗了國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隋煬帝征伐高句麗,本屬不智;更糟糕的是,隋煬帝對高句麗認識不足,沒有滅掉它的決心,只希望大兵壓境,對方臣服也就罷了。但高句麗和中原王朝打了幾百年,早就是老兵油子了,於是利用了這種心理,多次詐降,讓隋煬帝吃了不少虧,最終無功而返。有點像是一隻生病的大象非要踩死一隻老鼠,結果反而被老鼠咬了腳趾頭。

唐貞觀年間,李世民征伐高句麗,他的出發點和隋煬帝是不同的。隋煬帝希望高句麗臣服,而李世民作為一個愛讀歷史的學霸,充分意識到了高句麗的威脅,也意識到這個國家不會安心臣服,他征伐高句麗,就是希望徹底將其滅國。這也是能解釋為什麼在把高句麗打到跪地求饒後,李世民自己卻不滿意(因為他的目標是徹底滅掉高句麗)。


當然,在貞觀十九年的征伐高句麗之戰後,李世民迅速認識到了自己的操之過急,後來沒有再發動大規模戰爭,而是不斷進行小規模戰爭,消耗高句麗的國力,但最終滅亡高句麗的戰略目標,從未改變。到了唐高宗年間,李治繼續多次用兵遼東,使高句麗疲憊不堪,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句麗國內發生內訌,向唐求救,唐高宗趁此機會,派兵大舉進攻高句麗,用一年多的時間,逐一攻下高句麗的主要城池,最後於公元668年攻克平壤,高句麗滅亡[2]。


高句麗滅亡後,為防其東山再起,唐高宗進行了大規模的強制移民。此外,很多高句麗人四散逃奔到了新羅、渤海國、突厥、契丹、日本等國,融入到這些民族中,也就是說,高句麗族最終消失了[4]。


之前我們說過,朝鮮半島的主要國家是高句麗、新羅、百濟。高句麗本來在三個國家中,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在滅高句麗的戰爭中,百濟選擇和高句麗聯盟,結果先於高句麗滅亡,而新羅則選擇與唐朝聯盟,高句麗被唐徹底滅國,新羅就這樣成為了朝鮮半島的老大。但這個老大和昔日的高句麗不可比擬,因為高句麗的相當一部分領土,已被唐收回,設立了安東都護府。

到了9世紀,新羅陷入內亂,分裂為三個國家,後來,王建統一了朝鮮半島,大概他覺得以前的朝鮮半島上,高句麗比較牛逼,於是給自己的國家命名為:高麗(看來棒國自古以來就愛蹭IP)。高麗在此後也一直都是中國的藩屬國,1392年,明朝時期,王氏高麗被李氏朝鮮王朝取代。由此可見,高麗和高句麗除了名字類似,二者從起源上,年代上,都沒有什麼關係。唯一的關係,就是高句麗的遺民有相當部分逃到了新羅,但高句麗的遺民,同樣也到了唐、日本、突厥等國。所以,再劃個重點:朝鮮的高麗王朝,和高句麗,其實沒啥關係


後世,由於高句麗的地理位置位於朝鮮半島,而且歷史上比新羅和百濟牛逼一些(雖然高句麗也被揍得很慘,但新羅和百濟顯然更加弱雞),所以就也「被韓國」了,又因為「高麗」和「高句麗」名稱相近,一度被魚目混珠。其實,高句麗不僅不是現代棒國人的祖先,還侵略、欺壓、殺戮了棒國祖先很多年,棒國把高句麗作為自己的祖先,那可不是:



參考文獻:


1. 魏存成.東北古代民族源流述略[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7,27(04):27-45+180.


2. 邸富生.隋唐時期收復遼東的戰爭[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導報,1990(03):10-14.


3. 張韜,梁啟政.毌丘儉紀功殘碑發現時間考[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5(05):17-21-39.


4. 趙炳林.高句麗滅亡後的人口流向考[J].前沿,2010(09):104-106.


—————————————————


PS:show一個上一篇的精彩留言:


1.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國史。


2.北方的少數民族確實強悍,所以說朱元璋從南向北推平元朝,成為了公認的李世民後最傑出的大佬,可惜徐達在攻入元大都時,憫忠寺應該早已毀於戰火了吧。


3.明英宗朱祁鎮曾重修憫忠寺,然而幾年後就發生土木堡之變,真是造化弄人,幸虧明朝總體對北方少數民族還是有種的。


4.新羅百濟高句麗時代,已經不能簡單歸類於北方少數民族了,因為他們總體屬於農耕文明而非相對落後的游牧文明,已形成了完備的中央集權制,這是隋唐拼了老命也要征討的根本原因。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可以顛覆政權,但近現代朝鮮的文化之根,已然埋下。


5.十年輪戰後,越南百廢待興,痛定思痛,開始了「摸著中國過河」的歷程,2018年前三季度,越南GDP增速已達7%,回頭看歷史上,我們沒有一場對外戰爭,是白打的。


6.千古一帝系列二十多篇,玄武門之變卻輕輕略過,作者的格局很大。


其實寫這個系列純屬興趣,但是有人認真讀,並且認真評論,還是覺得很開心。關於玄武門之變,後面會有一個子系列專門分析,畢竟,作為粉絲,總是要給愛豆洗白的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關注公眾號壺憩粟huqishuyu)。圖片來自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與huqishuyu@126.com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壺憩粟余 的精彩文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決勝神州 之 千古法源寺(又名:李世民與諾貝爾獎)

TAG:壺憩粟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