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三聖經》緣何成為晚清民國時期最受尊崇的善書

《三聖經》緣何成為晚清民國時期最受尊崇的善書

筆者最早知道《三聖經》的時候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記得很清楚,我的一位小學老師在全校批林批孔的大會上宣讀了他的一篇批判稿。批判稿的內容有兩個,一個是揭發批判種自留地,搞小生產的行為。「小生產是經常的,每日每時的、自發的,大批的產生出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另一個批判內容就是批《三聖經》。在這個老師的批判稿中,《三聖經》被視為「封建社會、孔家店的流毒」。在批林批孔的大會上,批《三聖經》,這個事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三聖經》對民間百姓的影響力。當時,自己年齡尚小,只覺得很熱鬧,至於大人們為什麼批判孔老二,為什麼批判《三聖經》自己很懵懂。《三聖經》的線裝繁體字豎版的讀本,自己小的時候,親眼見過。農村許多家庭都能夠找到。當時自己獵奇的翻閱過,由於是繁體字,又是豎版的,看著既不習慣,又看不懂。拿起來翻了幾頁,便沒了興趣。

2002年4月,因工作需要,縣委調整我到縣民宗局從事民族宗教管理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前提是首先要懂,懂政策,懂民族宗教基本知識。上任之初,自己下大力量惡補了業務知識,翻閱了很多書籍。道教善書《三聖經》也是自己翻閱的眾多宗教書籍之一。

《三聖經》收錄了道教勸善的三篇經典著作《太上感應篇》(簡稱《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簡稱《陰騭文》)、《關聖帝君覺世真經》(簡稱《覺世篇》、《覺世寶訓》、《覺世經》)

三篇經典著作中,《太上感應篇》成書最早。太上指的就是太上老君,也就是道家的始祖老子,公認的道教創始人、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祖師之一太清道德天尊,又稱太上道祖、道祖、混元上帝、降生天尊、開皇末劫天尊。《太上感應篇》有「古今第一善書」之稱,文句多取自東晉葛洪《抱朴子》對俗和微旨兩篇,全文1277字,內容包括22項善行和155項惡行。《太上感應篇》初始流傳於民間,宋代開始受到了朝廷的推崇和推廣。《太上感應篇》最早見於南宋李石編纂的《樂善錄》,名儒真德秀作序,宋理宗篇首御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宋史.藝文志》收錄了李昌齡《感應篇》一卷。《太上感應篇》提倡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強調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的倫理綱常。《太上感應篇》不僅被儒家、道家視為善書,也受到了漢傳佛教凈土宗信徒的推崇。

文昌帝君就是民間百姓常說的文曲星,是漢族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的天神。原型是張亞子也就是蜀人張育。東晉寧康年間張育自稱蜀王,率軍抗擊前秦苻堅戰死。後人有感於張育英烈,立廟祭祀,尊為雷澤龍神。宋朝皇帝對張育多有敕封。元仁宗延佑三年敕封張育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民間遂稱之為文昌帝君。《文昌帝君陰騭文》成書晚於《太上感應篇》,清代朱珪認為《文昌帝君陰騭文》當作於宋代,日本學者酒井忠夫則認為此書應為明末下層人士所作。《文昌帝君陰騭文》有各種的手抄本和刊刻本,清代《道藏輯要》星集將《文昌帝君陰騭文》收為一卷。《文昌帝君陰騭文》一文中,文昌帝君現身說法,強調積陰德,強調以人天道為基礎,以因果律為準繩,指點人們為人處世之道,引導人們達到理想的人生境界。

關聖帝君就是人們常說的關老爺—關雲長。《關聖帝君覺世真經》相傳是關聖帝君的訓示之語,全文言簡意賅,通篇只有600多字。《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成書年代不詳,學界一般認為是清初。《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是關帝善書之中流傳最廣的一部,經文既有文字注證,又有繪圖解說,淺顯易懂。《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宣揚忠孝節義為安身立世之本。強調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相鄰、敬夫婦、教子孫、時行方便、廣積陰德。

晚清和民國時期,道教的三部善書《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鷙文》、《關聖帝君覺世真經》常常是結集出刊,以《三聖經》命名。《三聖經》的特點是圖文並茂,童叟、婦孺易懂。當時《三聖經》發行量相當的大,覆蓋面相當的廣。舊社會市面上沒有任何的一本書可以與之等量齊觀。《三聖經》的發行,各地的關帝廟、商人會館起到了巨大的助力助推作用。一些商人把助印、助推《三聖經》的發行視為一項功德無量的善功。《三聖經》是道教信仰的善書,也是晚清民國時期民間社會道德教育的通俗讀本和教材。《三聖經》在晚清民國時期為啥熱度這麼高,與當時的社會狀況有著直接的關係。時代背景催生了《三聖經》的熱度。

有句話說得好:社會上極力提倡的,恰恰就是社會上所缺失的。晚清民國時期,國力羸弱,風雨飄搖,世風日下,善緣難覓,百姓苦不堪言。西方列強的鴉片和堅船利炮敲開了華夏大地的大門,清政府的統治腐敗無能,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此伏彼起,接連不斷。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統治搖搖欲墜,最終走向了滅亡,國人也隨之跌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苦難深淵,飽受三座大山的壓迫。袁世凱竊國之後,軍閥割據,戰亂不斷,匪患猖獗,土匪多如牛毛,人民身上的負擔日益沉重。外族入侵,日寇的鐵蹄蹂躪華夏,祖國的大好河山千瘡百孔。好不容易熬到了抗戰的勝利,蔣家王朝又發動了內戰。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大背景之下,一些民眾把希望寄托在太上老君、文昌帝君、關聖帝君的保佑之下,希望太上老君的曉諭、文昌帝君的以身說法、關老爺的伏魔大刀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慰藉和未來的希望。他們渴望《三聖經》能夠修補人們的從善思維,剔除人們的惡念和貪念,凈化世風,重建人們的傳統道德觀念,約束、規範國人的言行。對於《三聖經》推崇熱度最高的是商人這個群體。刊印發行《三聖經》需要錢,沒有經費作支撐,做好這件事顯然是不成的。晚清明國時期,刊印發行《三聖經》,各地的關帝廟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關帝廟的錢從哪裡來,主要來自於商人。舊社會的商人渴求良好的市場秩序,渴求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當時的統治者不可能滿足商人的最簡單、最起碼的願望。商人重利,商人的利靠誰保護,許多商人把這個渴望寄托在關老爺的身上。舊社會,許多商人會館都附設關帝廟,拜關帝,祈求武財神關帝的保佑是許多商人會館不可缺少的內容。拜關帝要從聽從關帝的訓示開始,所以助刊發行《三聖經》成為了許多商人熱衷的善功。當時各地的官府對《三聖經》的發行持支持和熱捧的態度。封建統治者希望黎民百姓心有畏懼,接受苦難,安於現狀,不要對他們的反動統治有所造次,希望鬼神能夠維繫他們的利益,延續腐朽的統治。這是當時各地官府熱捧《三聖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事實證明,失道寡助,人算不如天算,封建統治者如意算盤還是落空了,普普通通的黎民百姓最終為封建統治者敲響了喪鐘,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敲響了喪鐘。

有學者認為,時至今日,拋開信仰的層面,《三聖經》的道德感化作用,在現實社會中仍然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老話講:頭上三尺有神靈,和諧盛世,人們依然需要規矩、需要道德、需要敬畏。無論何時何地何人,任性而為,都要付出代價的。

(文/海寶明 圖/來源網路 編輯/一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龍虎山天師學堂第9次學習活動通知
正一派道士參加初授籙活動都考些啥?

TAG:龍虎論道 |